-
公开(公告)号:CN11994471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04756.9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指令的常规电厂电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电网调度技术领域,根据最优潮流计算获取常规电厂控制区域中枢母线电压优化目标值,接着根据灵敏度、机组调节能力以及中枢母线电压优化目标值生成常规电厂高压侧控制母线的电压控制目标值,并根据子站上送编号选择可用的高压侧控制母线,并采集母线电压值,最后生成增量编码控制指令和控制目标值指令下发给常规电厂AVC子站。AVC主站并没有直接下发控制发电机高压母线优化目标值,通过增量编码控制指令和目标编码控制指令能够避免电压调节方向不一致以及电压过调的情况,从而提高无功电压控制的安全性,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610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73802.4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及考核规则的光伏AVC子站分时段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电网自动电压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接收到电网调控中心AVC主站指令时刻以及考核规则,确定光伏AVC子站当前所处的控制时间段;根据光伏AVC子站当前所处的控制时间段,确定光伏AVC子站当前所处的控制模式,并按照光伏AVC子站当前所处的控制模式进行调节控制。这样,根据考核规则在不同的时间段适配不同的控制模式,既满足场站自身电压安全的需要,又能满足调度主站对新能源场站无功电压调节的要求,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场站自主优化调压的作用,使得三者互相促进,提高场站电压的安全裕度,同时避免产生考核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2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88730.2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IPC: H02J3/16 , H02J3/38 , G06N3/006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电网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首先确定配电网系统中的多个并网点并构建对应的电压‑无功功率模型,进而构建配电网系统的潮流计算模型,然后对模型中的多个节点潮流进行求解,得到每一节点的电压‑无功功率的灵敏度数值,之后识别无功补偿位置,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最后利用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补偿,并基于预设规则评估无功补偿效果。上述方法准确识别出在电压异常情况下最易受影响的节点,量化各节点电压与无功功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实现对多种输电系统的精确分析;在复杂的多峰场景下保证补偿效果,确保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增强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9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07551.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及电压稳定和直流换相失败的受端电网最小开机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该方法融合静态电压稳定、暂态电压稳定和直流换相失败评估,通过计算发电机静态电压支撑效果指标、暂态电压支撑效果指标、直流换流母线电压交互作用指标,形成计及电压稳定和直流换相失败的受端电网最小开机方案,可以有效地为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提供电压支撑,减少直流换相失败次数,降低交直流故障对电网的冲击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74014.X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输电并网系统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值信息,通过对数值信息计算获得受端输出d轴电流参考值和受端输出q轴电流参考值;通过d轴电流参考值计算d轴电流控制值,之后获得d轴调制信号;通过q轴电流参考值计算q轴电流控制值,之后获得q轴调制信号;根据d轴调制信号和q轴调制信号进行并网电流控制,驱动高压直流输电并网系统受端变流器。本发明能够在不引入额外装置的情况下,实现新能源侧输出阻抗重塑,并且不会影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高压直流输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9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36252.9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天津大学
IPC: H02J3/16 , H02J3/18 , H02J3/50 , H02J3/36 , H02J3/06 , G06Q50/06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和新能源接入下电网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涉及电压评估技术领域,包括:建立高压直流和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系统的电压‑无功功率模型;基于电压‑无功功率模型得到多节点潮流,利用改进的雅可比矩阵求解各节点电压‑无功功率的灵敏度;根据灵敏度排序识别薄弱节点,制定无功补偿策略,通过比较补偿前后雅可比矩阵的奇异值评估补偿效果。本发明基于新能源场站、直流系统和电机的负载功率特性方程,给出每个设备的电压‑无功功率关系和改进的雅可比矩阵,将改进的雅可比矩阵作为暂态电压灵敏度指标,准确评估配电网中各子系统之间电压‑无功的相互影响,准确判断各节点电压和无功之间的灵敏度,为配电网中的无功分布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68615.9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并网系统稳定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精确控制受端变流器的输出,使得由无功补偿装置、受端变流器和弱电网组成的耦合系统的环路增益满足广义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从而增强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和整体稳定性。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受端侧的直流电压参数,根据直流电压参数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外环控制器,确定受端侧的电流参考值;确定受端侧的电流实际值;根据电流参考值、电流实际值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内环控制器,确定受端侧的电流控制值;确定并网点电压和虚拟电压,根据并网点电压、虚拟电压、第一轴向电流控制值和第二轴向电流控制值,确定调制信号;根据调制信号对受端变流器进行稳定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846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86763.3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IPC: G01R31/00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直流系统的故障识别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目标多直流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获取预估的第一故障类别,基于所述第一故障类别,从预设的多种故障类别对应的模式电压计算公式中,确定与所述第一故障类别匹配的目标计算公式;基于所述目标计算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多直流系统中故障发生线路上的限流动作器对应的线路模式电压和零模式电压,并根据所述线路模式电压以及所述零模式电压确定目标坐标点,根据所述目标坐标点在预设四象限模态电压区间中的位置,确定所述目标多直流系统对应的第二故障类别;根据所述第一故障类别以及所述第二故障类别,确定所述目标多直流系统对应的目标故障类别。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390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052389.4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异步互联系统的频率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整流侧交流系统对应的第一频率偏差与逆变侧交流系统对应的第二频率偏差确定目标功率变化量;根据目标功率变化量和预设无功功率确定第一直流电流变化量与第一直流电压变化量;根据目标功率变化量和预设最小熄弧角确定第二直流电压变化量;根据第一直流电压变化量与第二直流电压变化量,确定目标直流电压变化量与目标直流电流变化量,根据两个目标变化量对当前直流电流与逆变侧换流站的当前直流电压进行调节,以使调节后两侧交流系统同频运行,避免逆变侧换流站对应的熄弧角小于预设最小熄弧角,逆变侧换流站消耗的无功功率与预设无功功率之间的差值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670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22441.6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Inventor: 史济全 , 周毅 , 李维 , 高佳宁 , 吴攀 , 孙近文 , 范栋琦 , 王健 , 徐昊 , 徐峰 , 陈磊 , 周良才 , 闻旻 , 余少琪 , 丁佳立 , 刘嘉宸 , 孙小磊 , 骆玮 , 吴秋池 , 周豪 , 陈雨甜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7/15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基于负荷气温关联分析的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没有考虑气温特征对用电负荷的影响,从而导致预测结果并不精准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从多个采集时间的历史气温数据中,确定出在目标采集时间气温发生异常变化的异常气温数据;以及,从多个采集时间的历史负荷数据中,确定出异常负荷数据;基于异常气温数据和异常负荷数据,构建表征气温与负荷对应关系的初始预测模型;对初始预测模型中的变量系数进行更新赋值,得到目标变量系数,以将初始预测模型中的变量系数为目标变量系数的初始预设模型,确定为目标预测模型,目标预测模型用于对异常气温对应的负荷进行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