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49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75123.2
申请日:2024-02-07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C6/00 , C25B1/04 , C25B9/70 , C25B15/08 , C01B21/04 , C01C1/04 , F24S20/20 , F01K11/02 , F01D15/10 , F03G6/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大规模长周期储能和快速调峰的电‑氨‑电系统,包括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子系统、燃气轮机子系统、蒸汽朗肯循环子系统和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子系统,通过合成氨装置将电解水生成的氢气、空气分离装置产生的氮气作为原料制取液氨,液氨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首先驱动燃气轮机工作,燃气轮机排气驱动蒸汽朗肯循环子系统进行产功,而蒸汽朗肯循环子系统生成的热水可以直接作为电解水制氢的原料。本申请将波动性可再生电力合成氨,实现了绿电大规模、长周期存储,平抑了可再生电力由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引起的波动性。同时液氨可作为替代性燃料,驱动蒸汽朗肯循环子系统将存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达到高效释能和快速调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84301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65762.3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C1/04 , C25B1/04 , C25B9/00 , C25B15/08 , C01B3/50 , C01B21/04 , C01B13/02 , F24S20/20 , B01D53/26 , H02S40/44 , H02S10/12 , H02J7/35 , H02J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设备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其包括电力装置、制氢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和合成氨装置,电力装置包括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风力组件、蓄电件和储存件,蓄电件用于储存来自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和风力组件的电力,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具有通道,通道内通入除盐水,除盐水吸收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上的热量并升温至制氢装置工作温度,通道内的除盐水可流入储存件,通道内的除盐水和储存件内的除盐水均可流入制氢装置,制氢装置用于生产氢气,空气分离装置可生成氮气,合成氨装置与制氢装置和空气分离装置连通,以将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光热一体化设备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具有经济性好、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841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49384.5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解制氢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储水罐、水泵、发电系统、蓄电池和第一加热装置;水泵的进口与储水罐连接,水泵的出口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池连接;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装置和/或太阳能发电装置,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和水泵均与发电系统电连接;发电系统连接、质子交换膜电解池和水泵均与蓄电池电连接,储水罐和水泵均与第一加热装置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水电解制氢系统,当发电量充足时,其在制氢模式下运行,当发电量不足时,其在热备模式下运行,待风力和太阳能恢复供应时,该水电解制氢系统能够迅速切换至制氢模式,从而可以在风力和太阳能供应发生波动时降低对水电解制氢系统的影响,使水电解制氢系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17856.0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储氢合成氨系统,包括:合成氨装置,合成氨装置用于将含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合成含氨的粗合成气;粗氨分离提纯装置;制氢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用于为制氢装置和空气分离装置供电;固态储氢装置,固态储氢装置用于储存氢气,固态储氢装置的进口与制氢装置的氢气出口连通,固态储氢装置的出口与合成氨装置的进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口与合成氨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与固态储氢装置的热流体进口连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制储氢合成氨系统具有可节约能源且便于合成氨装置的稳定运行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91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701885.8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B9/19 , C25B1/04 , C25B15/02 , C25B15/021 , C25B9/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能源耦合电解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可再生能源耦合电解水系统包括供电组件、电解水组件和导热组件,电解水组件包括储水罐、给水泵和电解槽,供电组件与给水泵和电解槽相连,导热组件包括冷储罐、电加热器、热储罐和第一换热器,供电组件与电加热器相连,冷储罐输送导热介质至电加热器加热,加热后的导热介质输送至热储罐储存,和/或输送至第一换热器内与给水换热,且换热后的导热介质流回冷储罐,热储罐储存的导热介质也用于与给水换热。该系统能够在风力和光伏发电波动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制氢和热备模式的快速切换,避免电解槽因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波动性不断启停而造成的性能衰减,提高系统工作性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950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60023.7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国家电投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F18/23 , G06F111/0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储能规模优化配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历史运行曲线;基于历史运行曲线构建边界曲线库;获取预设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基于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以最大制氢量为目标的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对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配置;基于边界曲线库确定目标输入参数,基于目标输入参数和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进行储能规模优化计算,得到针对边界曲线库中每个曲线的储能利用规模;基于储能利用规模获取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储能配置规模。本申请能够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的运行特点、制氢系统的运行需求以及储能设备的经济性,全面提升系统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613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222694.3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丙三醇水溶液和含有催化剂的浓硫酸溶液分别通入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吡唑中间体,所述吡唑中间体包括3‑羟基丙醛和丙烯醛。本发明的吡唑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基于微通道反应器的高效换热性能,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还能防止反应过程中出现返混、碳化以及剧烈放热等不良现象,从而提高吡唑中间体产率,极大程度提高吡唑中间体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1798.0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汇能(宁波)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大城市学院 , 上海守众安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47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运行决策方法领域,尤其是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最优运行决策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步骤一、建立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运营决策确定性模型;步骤二、建立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最优决策模型;步骤三、根据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决策模型,获得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合同分解电量、现货市场购电量、氢气产量。本发明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确定性最优决策模型。本申请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在面对多重不确定性时,做出的决策能够将总成本控制在可接受最大成本之下,从而保证其自身基本的经济收益,可为可再生能源制氢场站的运营决策提供有利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6632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17242.6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89 , B01J35/50 , C07C29/141 , C07C31/2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乙醇醛加氢制备乙二醇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乙醇醛加氢制备乙二醇负载型催化剂包括活性中心和载体,所述活性中心包括银元素和镍元素,且活性中心呈核壳结构,其中核包括镍元素,外壳包括银元素。本申请的乙醇醛加氢制备乙二醇负载型催化剂为非均相加氢催化剂,其在载体上负载具有核壳结构的含银、镍活性中心,用于乙醇醛加氢制备乙二醇时可实现气固两相反应,乙醇醛的转化率高于80%,乙二醇的选择性高于85%。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