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3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86292.6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变压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特征量构建服役时间维度模型,根据环境气候维度特征量构建环境气候维度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维度特征量构建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最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模型、环境气候维度模型和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构建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变压器风险评估模型,相较于仅考虑单一维度的模型及人工干预的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维风险影响因子,更能科学准确的评估配电变压器的风险状态,该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实现了风险的自动评估及对于风险的主动预防控制,对于延长配电变压器的服役寿命,降低配电网运行潜在风险,保障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18397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986292.6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变压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特征量构建服役时间维度模型,根据环境气候维度特征量构建环境气候维度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维度特征量构建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最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模型、环境气候维度模型和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构建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变压器风险评估模型,相较于仅考虑单一维度的模型及人工干预的传统风险评估方法,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维风险影响因子,更能科学准确的评估配电变压器的风险状态,该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实现了风险的自动评估及对于风险的主动预防控制,对于延长配电变压器的服役寿命,降低配电网运行潜在风险,保障配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24158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0984689.1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3/04 , G06F119/0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特征量构建服役时间维度模型,根据环境气候维度特征量构建环境气候维度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维度特征量构建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最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模型、环境气候维度模型和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构建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配电线路风险评估模型,相较于现有单一维度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对配电线路风险状态有重要影响的多维因子,更能科学准确地反映配电线路的风险状态;该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实现了配电线路风险的自动化评估及对于风险的主动预防控制,对于延长配电线路的服役寿命,降低配电网运行潜在风险,保障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24158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984689.1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3/04 , G06F119/08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特征量构建服役时间维度模型,根据环境气候维度特征量构建环境气候维度模型,根据监测数据维度特征量构建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最后根据服役时间维度模型、环境气候维度模型和监测数据维度模型,构建基于多维特征融合的配电线路风险评估模型,相较于现有单一维度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对配电线路风险状态有重要影响的多维因子,更能科学准确地反映配电线路的风险状态;该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实现了配电线路风险的自动化评估及对于风险的主动预防控制,对于延长配电线路的服役寿命,降低配电网运行潜在风险,保障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65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610546009.1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型故障指示定位终端,包括设置在架空线路电场内的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通过调理电路连接至故障指示定位终端的CPU。同时也公开了该故障指示定位终端的对地电压测量方法。本发明实现了架空线路对地电压的实时测量,捕捉架空线路对地电压的变化,为线路接地故障判定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059071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0423483.5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838 , Y02E60/7853 , Y04S40/124 , Y04S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网分布式合环智能防误系统,包括手持智能配置机、智能配电终端、智能配电合环终端、通信网络,所述通信网络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所述手持智能配置机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与所述智能配电合环终端相联接,所述智能配电合环终端通过所述光纤通信网络与所述智能配电终端相联接。本发明还提出配电网分布式合环智能防误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步骤SS1合环防误规则库配置,包括:合环防误规则的配置、合环防误规则库的自动生成和合环防误规则库的下装;步骤SS2分布式防误合环操作,包括合环防误规则库解析、防误信息实时交互和执行防误合环操作。本发明实现了分布式合环防误实时逻辑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651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46009.1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型故障指示定位终端,包括设置在架空线路电场内的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通过调理电路连接至故障指示定位终端的CPU。同时也公开了该故障指示定位终端的对地电压测量方法。本发明实现了架空线路对地电压的实时测量,捕捉架空线路对地电压的变化,为线路接地故障判定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12493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13406.6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22 , G01R31/086 , G01R3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采用基于同步采样和全态(稳态+暂态)故障特征量综合分析技术,包括同步采样方法、故障稳态分量启动和防抖方法、故障录波传输和合成方法、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故障初始时刻确定方法、基于暂态分量纵向相关系数分析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本发明采用以上分布式综合技术和方法解决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6511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48842.0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PMU动态融合配电终端功能的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应用模块的具体业务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将应用模块设计为独立的对象,分别对每个应用模块的操作及数据进行封装和抽象得到独立的元件;并配置每个元件的输入、输出和参数;所述元件包括配网PMU元件和配电终端元件;根据各个元件的输入输出及参数将元件链接实现预设的功能。本发明实现了配电终端功能在配网PMU装置中的动态融合,采用元件来封装各个应用模块的操作与数据,将配网PMU元件的输出变量同步数据作为配电终端元件的输入变量直接用于保护功能判断,实现配网PMU元件与配电终端元件的完全解耦。
-
公开(公告)号:CN105576703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080361.0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率频谱实时在线分析的混合储能协调控制方法,S1)设定平抑控制目标;S2)设定实测SOC为约束目标;S3)对功率样本频谱进行实时在线分析;S4)确定混合储能系统总补偿频段和总输出功率;S5)分别确定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补偿频段和输出功率;S6)对超级电容输出功率进行约束调节;S7)对蓄电池输出功率进行约束调节。以实测荷电状态为约束目标,使荷电状态稳定在限定范围,保护了储能元件,避免了过充和深度放电,以平抑目标为控制目标,通过频谱分析,反演推出满足控制目标的储能元件补偿频段及目标输出功率,并完成混合储能的控制,即使新能源功率剧烈波动场合下也能满足平抑目标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