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84178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80045316.6
申请日:2013-08-12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H01J63/06 , H01J1/304 , H01J9/025 , H01J31/127 , H01J63/02 , H01J2201/30469 , H01J2329/0455 , Y10T428/24479 , Y10T428/24612
摘要: [课题]提供可利用低电力工作并且亮度的发光面内均匀性高的场致电子发射膜和使用其的场致电子发射元件、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手段]场致电子发射膜,其为包含60~99.9质量%的锡掺杂的铟氧化物和0.1~20质量%的碳纳米管的场致电子发射膜,并具有如下结构:在所述膜的表面,以每1mm2总延长2mm以上形成宽度为0.1~50μm范围的槽,在所述槽的壁面露出碳纳米管。在基板上形成含有碳纳米管的ITO膜之后,在ITO膜的表面形成槽,将在该槽的壁面露出的碳纳米管的端部设为发射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459073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080026367.0
申请日:2010-05-28
申请人: 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C01B31/02
CPC分类号: C01B31/0233 , B01J19/088 , B01J2219/0809 , B01J2219/0815 , B01J2219/0822 , B01J2219/083 , B01J2219/0839 , B01J2219/0871 , B01J2219/0892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 , C01B32/162 , C01B32/17 , C01B2202/20 , Y10S977/742 , Y10S977/75 , Y10S977/8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使利用电弧放电刚合成的粗制煤中几乎不含石墨、通过简单的精制就能够制造的高纯度的碳纳米管及其制造方法。将使用以非晶态碳为主成分的阳极实施电弧放电生成的包含碳纳米管的煤在大气中以350℃以上的温度加热使其燃烧氧化,然后浸泡于酸中进行处理,接着在大气中以大于或等于先前的燃烧氧化的加热温度且是500℃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使其燃烧氧化,然后再度浸泡于酸中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459073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80026367.0
申请日:2010-05-28
申请人: 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IPC分类号: C01B31/02
CPC分类号: C01B31/0233 , B01J19/088 , B01J2219/0809 , B01J2219/0815 , B01J2219/0822 , B01J2219/083 , B01J2219/0839 , B01J2219/0871 , B01J2219/0892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 , C01B32/162 , C01B32/17 , C01B2202/20 , Y10S977/742 , Y10S977/75 , Y10S977/8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使利用电弧放电刚合成的粗制煤中几乎不含石墨、通过简单的精制就能够制造的高纯度的碳纳米管及其制造方法。将使用以非晶态碳为主成分的阳极实施电弧放电生成的包含碳纳米管的煤在大气中以350℃以上的温度加热使其燃烧氧化,然后浸泡于酸中进行处理,接着在大气中以大于或等于先前的燃烧氧化的加热温度且是500℃以上的温度进行加热使其燃烧氧化,然后再度浸泡于酸中进行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499577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480009070.1
申请日:2014-03-24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8 , H01M4/36 , H01M4/48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分类号: H01M4/485 , C01B33/113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10/0525
摘要: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具有高的理论容量的硅系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时,得到初期的电池容量高,并且,即使反复进行多次循环的充放电,性能劣化仍少的负极活性物质。另外,提供采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把硅与氧化铜(2)、或硅、金属铜及水采用粉碎装置,通过在粉碎处理的同时进行混合处理,能够得到循环特性良好,并且具有大的电池容量的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99577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80009070.1
申请日:2014-03-24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4/38 , H01M4/36 , H01M4/48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分类号: H01M4/485 , C01B33/113 , H01M4/134 , H01M4/386 , H01M10/0525
摘要: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具有高的理论容量的硅系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时,得到初期的电池容量高,并且,即使反复进行多次循环的充放电,性能劣化仍少的负极活性物质。另外,提供采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把硅与氧化铜(2)、或硅、金属铜及水采用粉碎装置,通过在粉碎处理的同时进行混合处理,能够得到循环特性良好,并且具有大的电池容量的负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04584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45316.6
申请日:2013-08-12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H01J63/06 , H01J1/304 , H01J9/025 , H01J31/127 , H01J63/02 , H01J2201/30469 , H01J2329/0455 , Y10T428/24479 , Y10T428/24612
摘要: [课题]提供可利用低电力工作并且亮度的发光面内均匀性高的场致电子发射膜和使用其的场致电子发射元件、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解决手段]场致电子发射膜,其为包含60~99.9质量%的锡掺杂的铟氧化物和0.1~20质量%的碳纳米管的场致电子发射膜,并具有如下结构:在所述膜的表面,以每1mm2总延长2mm以上形成宽度为0.1~50μm范围的槽,在所述槽的壁面露出碳纳米管。在基板上形成含有碳纳米管的ITO膜之后,在ITO膜的表面形成槽,将在该槽的壁面露出的碳纳米管的端部设为发射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138189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80130544.2
申请日:2008-08-05
申请人: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CPC分类号: G11B5/714 , B22F2998/00 , G11B5/70615 , H01F1/0054 , H01F1/053 , H01F1/09 , B22F9/24 , B22F1/02
摘要: 本发明通过依次实施下列工序处理的磁记录用金属磁性粉的制造法,得到粒长10~45nm、轴比在2以上、颗粒的前端部为圆形的颗粒所构成的磁记录用金属磁性粉。该方法包括对包含具有以Fe或Fe与Co作为主成分的金属磁性相,含稀土类元素(Y也作为稀土类元素处理)、Al及Si(下面称这些为“非磁性成分”)的1种以上的颗粒的金属磁性粉末,在含有可与上述非磁性成分的至少1种以上形成配位体的配位剂的液体中,通过使还原剂发挥作用,使粉末颗粒中的非磁性成分溶出至液体中的工序(溶出处理工序);在还原性气体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的工序(再还原处理工序);在氧化性气体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的工序(稳定化处理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9311674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780034830.8
申请日:2017-06-09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斯泰拉化工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2/168 , C01B32/159 , H01M4/88 , H01M4/9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碳纳米管等碳材料中维持其特征结构或功能的同时导入有硼原子和/或磷原子的碳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碳材料是在构成碳材料的碳原子的一部分上导入有硼原子和/或磷原子而成的,可以通过碳材料的制造方法而制造,所述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使含有含氟气体的氟化处理气体与碳材料接触,将该碳材料的表面进行氟化处理的工序;相对于所述氟化处理后的碳材料,使含有含硼气体的硼化处理气体与其接触而进行硼化处理,和/或使含有含磷气体的磷化处理气体与其接触而进行磷化处理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678452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8331.0
申请日:2008-05-28
申请人: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CPC分类号: B22F1/0062 , B22F9/24 , B22F2998/00 , B22F1/00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有机物质包覆的银微粉的制备方法,其具备以下工序:通过对(i)使银粒子分散在液体有机介质A中而得的分散液、(ii)保护材料X 2 、及(iii)液体有机介质B进行混合,从而促进保护材料X 1 在液体有机溶剂B中的溶解和保护材料X 2 在银粒子表面上的附着,其中,所述银粒子被由具有不饱和键的分子量150~1000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的保护材料X 1 包覆,所述保护材料X 2 由碳骨架的碳比构成保护材料X 1 的有机化合物少的有机化合物构成,所述液体有机介质B对保护材料X 1 的溶解性比液体有机介质A高。由此,可以以大量生产的方式、工业化有利地提供用可以大幅降低烧结温度的低分子量的保护材料包覆的银微粉。
-
公开(公告)号:CN102264640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0980152618.7
申请日:2009-12-18
申请人: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 , 斯泰拉化工公司
IPC分类号: C01B31/02
CPC分类号: C01B31/02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05 , C01B32/152 , C01B32/168 , C01B32/174 , C01B32/18 , C01B32/20 , C01B32/25 , C01B2202/06 , C01P2004/04 , C01P2004/13 , C09C1/44 , C09C1/46 , C09C1/48 , C09C1/56 , C09C1/565 , D01F11/121
摘要: 本发明的碳材料的分散液特征在于,使氟浓度为0.01-100vol%的处理气体在150-600℃条件下与碳材料接触,并将其表面经过氟化处理的碳材料分散于分散介质中而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