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4F7N混合气体红外光谱多功能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084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800078.1

    申请日:2021-07-13

    Abstract: 一种C4F7N混合气体红外光谱多功能检测装置,包括采用多个检测室结构的气体池,检测室一侧布置红外光源和光电检测传感器,另一侧布置可更换的滤光片,并且各滤光片的透光波长互不相同;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直射至镀金反射镜,镀金反射镜将红外光反射至各滤光片进行过滤,使得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射入至对应检测室内,光电检测传感器检测被C4F7N混合气体吸收后的红外光强度,并将光强信号转为电信号;红外光包括:波长为750~780cm‑1的红外光、C4F7N混合气体分解组分对应波段的红外光,分别用于对C4F7N混合气体混合比和分解组分检测。实现C4F7N混合气体的混合比检测和分解组分检测,并实现多种检测功能集于一台检测装置,提高对于C4F7N混合气体电气设备运检效率。

    一种使用六氟化硫转化氨基酸制备吖内酯自偶联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45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85024.5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六氟化硫转化氨基酸制备吖内酯自偶联体的方法,包括将光催化剂、氨基酸、碱性添加剂置于反应装置中,用六氟化硫置换气体保持六氟化硫氛围,加入溶剂,密封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光催化剂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双[(2‑吡啶基)苯基]铱(III)六氟磷酸盐、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双[3,5‑二氟‑2‑[5‑三氟甲基‑2‑吡啶基]苯基]铱(III)六氟磷酸盐、三(4,7‑二苯基‑1,10‑邻菲啰啉)二氯化钌、2,4,5,6‑四(二苯胺基)‑间苯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氨基酸为N‑苯甲酰基缬氨酸、N‑苯甲酰基丙氨酸、N‑苯甲酰基苯丙氨酸、N‑苯甲酰基蛋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一种采用六氟化硫制备敌草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44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85031.5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六氟化硫制备敌草胺的方法,其以二乙胺和2‑(1‑萘氧基)丙酸为原料,在光催化剂、碱、六氟化硫和光照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敌草胺。本发明的反应条件温和、所使用的反应原料均廉价易得、具有节约成本、环境友好、可工业推广的特点。该方法有效活化且利用了SF6这一温室气体,充分利用SF6分解产物实现2‑(1‑萘氧基)丙酸的酰胺化反应制备得到敌草胺,将SF6变废为宝,所需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条件简便、绿色节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六氟化硫降解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562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01786.7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氟化硫降解系统,包括密封箱、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反应装置、废气处理装置;等离子发生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反应装置连通,等离子体发生器与反应装置设置在密封箱内部,废弃处理装置用于接收反应装置输出的废气;等离子体发生器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本体、阴极、阳极和引弧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六氟化硫直接通入等离子体区域,在等离子体放电区域的停留时间变长,六氟化硫降解更加充分,充分利用等离子体特性,第一气路和第三气路旋流进入的工质气体可约束第二气路输入的混合气体和电弧,使得混合气体不会与电极进行接触来保护电极表面,避免降解产物对电极腐蚀。

    一种连续流光化学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255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85018.X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光化学装置,包括了依次连接的:液体和气体推注部,四通混合器,光反应器,气液分离器,收集部和循环部;所述光反应器由外至内包括机械外壳、光源模块、反应软管和温控模块;所述机械外壳将光反应器所有组件包裹在内;所述光源模块固定在机械外壳内部;所述温控模块包括内部中空的柱管和油浴管道;所述油浴管道螺旋式内置于所述柱管中;所述反应软管缠绕在所述柱管外壁上。通过隔离了光源照射与油浴温控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光通过油浴带来的光源折损问题,提高了光源能量的利用效率。所述循环部实现了气体可循环的反应路径,达到了气体完全利用,零排放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