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718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49884.3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86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型三相不接地系统中定位单相接地故障点的方法及装置,定位方法为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依次向三相线路的中点注入一不同于电网频率的异频电流信号,检测注入点两侧的电流信号强度,确定故障相;在所述故障相的端处继续注入所述异频电流信号,若能在故障相线路中点A检测到异频电流信号,则说明单相接地故障点还在A与故障相线路的另一端处之间;取A至故障相线路的另一端处的中点B处再进行检测,若检测不到异频电流信号,说明单相接地故障点在A、B之间;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可以将单相接地故障点定位在人眼可视范围距离内。该方法可以有效加快单相接地故障点的定位时间,并且定位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03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710192589.3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V2G变换器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AC/DC部分采用基于直接电流控制的电压电流双闭环反馈,包含坐标变换和前馈解耦,并引入PQ控制以控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传输;DC/DC部分采用单移相控制电池充放电;前级AC/DC变换器用于控制电网侧的双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后级DC/DC变换器用于控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侧的有功功率传递,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控制,本发明可以实现功率四象限运行和无功功率控制,该V2G变换器在实现V2G所要求的传输有功功率,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进行充放电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向电网吸收或者发出无功功率,实现无功功率的双向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03465.4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配电网深度脱碳潜力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属于配电网深度脱碳潜力评估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充分反映减碳管理现状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因素的STIRPAT模型,可研究碳排放与智能配电网低碳技术因素的非线性关系,分析碳排放与技术因素呈现EKC“倒U型”特性,将技术因素分解为智能配电网“源‑网‑荷‑储”环节的技术进步因素,可建立技术进步与智能配电网能源、电网、用能和储能环节的关联模型,构建配电网低碳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依据往年间碳排放量以及相关因素的历史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得到多元回归模型方程,基于预测情景的分析,对模型中影响电力低碳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可计算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6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1600764.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新型有源配电网的保护方法,首先推导新能源和同步电源的测量阻抗的表达式,得到新能源电源对故障电阻及距离保护的影响;随后计算线路两侧测量阻抗的信息熵,根据信息熵的结果选择故障识别判据;最后计算线路两侧测量阻抗的马氏距离,根据结果识别区内外故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距离保护方案受频率频移特性影响的问题,且可以保护线路全长。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97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711219217.1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规划和模型预测控制的区域能源互联网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析区域能源互联网内各机组、联络线的运行特性,构建各单元数学模型;(2)分析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及冷、热、电负荷不确定性,采用场景生成和削减技术,生成优化调度所需运行的预测场景数据;(3)建立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日前调度随机规划模型,确定各机组的开停机状态;(4)建立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日内调度随机规划模型,确定各机组日内运行功率;(5)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建立日内实时滚动校正模型,修正各机组运行计划。本发明实现了负荷的精确跟踪和机组出力平滑,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4366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00764.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新型有源配电网的保护方法,首先推导新能源和同步电源的测量阻抗的表达式,得到新能源电源对故障电阻及距离保护的影响;随后计算线路两侧测量阻抗的信息熵,根据信息熵的结果选择故障识别判据;最后计算线路两侧测量阻抗的马氏距离,根据结果识别区内外故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距离保护方案受频率频移特性影响的问题,且可以保护线路全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72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314807.2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能源局域网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能源局域网三级控制架构,即“本地下垂控制‑次级功率优化控制‑集中优化、区域自治”的控制架构;(2)设计调度决策功能模块,在能源局域网内部发生故障切机和并、离网切换过程中,协调不同控制响应速率的可调控资源,响应局域网内部和外部的能量需求,快速平抑联络线的功率波动;(3)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稀疏通信网络,通过邻近智能体间通信,基于一致性算法估算出全网的平均电压,对本地下垂控制器的电压和频率进行修正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行为。通过以上方法,实现了能量管理最优、多元用户的灵活互动和分布式资源的协调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88499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32680.7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平原县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互联配电网智能配变终端安全接入框架,包括智能配变终端、电力数据网和云主站;所述云主站的AC控制器用于处理管理数据,通过AC安全接入服务连接安全接入网关;IoT平台用于处理业务数据,通过IoT安全接入服务连接安全接入网关;所述电力数据网采用无线公网承载配电网数据,以VPN划分满足不同业务需求。所述智能配变终端的IoT-Agent和AC-Agent分别通过安全代理模块连接云主站的安全接入网关,向云主站传输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能源互联配电网智能配变终端数据处理方法,能实现安全代理模块与安全接入网关、IoT安全接入服务的TCP连接和双向认证,能够适应能源互联配电网的接入需求,全面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增强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57535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10045296.7
申请日:2018-01-17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数据的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和装置,获取配电自动化数据,提取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特征量;根据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特征量,构造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测度隶属度函数与权系数函数;基于各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故障测度隶属度函数与权系数函数,构造线路故障隶属度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计算线路故障隶属度函数参数的最优值,计算各线路的线路故障隶属度,根据各线路的线路故障隶属度判断线路是否存在故障,选出故障线路。本发明提高了故障选线的准确度,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与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能够识别高阻接地、弧光接地、间歇性接地、瞬时性接地等多种接地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8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88948.1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IPC: G06Q10/04 , H02J3/00 , H02J3/46 , G06F18/2321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场景生成和削减的风光能源随机出力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部分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历史数据,选取Weibull 分布和 Beta 分布构建风、光概率密度函数;基于风光出力历史数据集,使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从概率密度函数中抽取样本点,用于代表不同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场景;基于生成的场景运用K‑means聚类的方法进行场景削减,最终生成风光出力曲线。系统部分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场景生成模块、场景削减模块以及出力曲线生成模块,本发明通过采用先进的场景生成与削减技术,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减轻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克服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下风光不确定性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