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桩运行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3587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366314.4

    申请日:2022-10-31

    IPC分类号: B60L53/60 B60L53/62 B60L53/3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充电桩运行检测系统,属于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控制装置、多个参数采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和显示终端,壳体设有锁紧机构,壳体可拆卸设于充电桩上;控制装置设于壳体内并与充电桩连接;多个参数采集装置均与控制装置连接,参数采集装置能够采集充电桩的运行参数;数据存储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数据存储装置内存储有充电桩充运行正常参数;显示终端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接收运行参数并与对应的运行正常参数对比,将运行异常充电桩显示在显示终端上。本发明通过在壳体上设置锁紧机构,可便于将壳体固定在待监测的充电桩上,提高电动车充电桩运行检测系统使用的便捷性。

    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2826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520547.9

    申请日:2022-05-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若干个喷淋头、供液箱和入口管。装置主体内部设有上反应腔、下反应腔和进气腔,上反应腔设有出气口,装置主体具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上设有多个使上反应腔和下反应腔连通的喷淋孔,下反应腔的底部与进气腔的顶部连通。若干个喷淋头位于上反应腔内的顶部且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供液箱与若干个喷淋头连通。入口管固设于装置主体上且一端与进气腔的底部连通。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使废气经过多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所以能够避免废气在现有的喷淋塔内经过喷淋头的喷淋后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问题。

    光伏设备监测系统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76562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295022.6

    申请日:2022-10-21

    IPC分类号: H02S50/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设备监测系统,包括电压监测单元、热斑监测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电压监测单元与光伏组件连接,用于监测光伏组件的电压;热斑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光伏组件的热斑故障;电量监测单元与光伏组件连接,用于监测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周围环境的图像;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压监测单元、所述热斑监测单元、所述电量监测单元和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通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光伏设备监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设备无法进行事故预警,容易导致光伏设备大面积停产的问题。

    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预测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07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11101.1

    申请日:2022-10-25

    IPC分类号: G06Q10/04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预测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首先获取目标时段内参考发电站的初始预测值;然后获取目标发电集群的卫星云图,并根据卫星云图,确定目标时段内目标发电集群的各个发电站的辐射变化量;最终根据辐射变化量对初始发电数据进行修正,得到目标发电集群的各个发电站的最终发电数据。通过将参考发电站的光伏功率预测值作为集群内所有发电站的预测值,能够实现以较小计算量实现大量发电站的光伏功率预测,然后再根据卫星云图对各个电站的预测值进行修正,保证每个发电站的预测准确性,因此本发明能够在保证预测准确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大量光伏电站的光伏功率的预测效率。

    分布式能源灵活并网消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383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253871.5

    申请日:2022-10-13

    IPC分类号: H02J3/14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分布式能源灵活并网消纳方法,属于电能调配技术领域,包括:在目标区域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转换器,在相邻的两个转换器之间连接多个供电线段。将多个分布式能源设定为供能点,将多个供能点和多个耗能点均与最近的转换器电连接。通过多个转换器将处于空闲状态的供电线段依次连接,使得供能点的电能传输至耗能点。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能源灵活并网消纳方法能够将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电能独立于配点网传输,并且多个供电线段内的电流的流向可以不同,从而完成了供能点与耗能点之间电能的直接连接,避免了对配电网的冲击,节约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