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4367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111027399.9
申请日:2021-09-02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考虑储能系统和无功补偿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信息;根据荷电状态信息和预设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模型,得到主动配电网的最优调度方案;所述预设的主动配电网优化模型考虑了储能系统的过充过放能力,以最小运行成本为目标,以可再生分布式发电机组有功无功耦合出力约束和储能系统约束作为约束条件。本公开考虑了ESS经济性和RDG无功能力,对包含储能系统寿命损失模型和多个无功补偿装置的主动配电网进行优化调度,考虑ESS短暂的过充过放能力来获得收益,RDG的无功补偿容量被优先使用,用来置换SVC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0990090.3
申请日:2021-08-26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N3/044 , G06N3/0464 ,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网风险分析与评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切负荷预测方法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预处理后的历史电网系统状态场景参数数据集划分为测试集、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训练集对切负荷预测模型进行反向传播训练,在满足设定的迭代次数时,采用验证集对切负荷预测模型的训练效果进行验证,根据切负荷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上的表现调整切负荷预测模型的网络参数,直到调整后的切负荷预测模型满足设定的要求,得到训练好的切负荷预测模型;基于电网系统状态场景运行数据,采用测试集验证准确率达标后的训练好的切负荷预测模(56)对比文件关守平;吕欣;张艳蕊.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第10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2234638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010957596.X
申请日:2020-09-1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负荷侧智能充电桩集群控制的电网调峰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电网侧和负荷侧;负荷侧用于获取充电桩集群实时状态信息以及智能充电终端的应用信息并上传至电网侧;电网侧用于根据充电桩集群实时状态信息以及智能充电终端的应用信息确定经济型充电模式下各个充电桩的功率,进而得到充电桩集群的可调峰功率;根据可调峰值功率,采用分组循环的充电桩集群调用顺序,按照每组限定数量或限定功率的形式分配拉路配额,并向负荷侧下发分配决策。基于该系统,还提出了电网调峰的优化方法。本发明深入挖掘了充电桩集群充电对于电网调峰的潜力。电网通过综合汇总某一区域电网的全网负荷、通过充电桩集群管理系统实现充电桩集群的负荷侧调峰。
-
公开(公告)号:CN113872184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991653.0
申请日:2021-08-26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董新 , 李莉 , 林祺蓉 , 瞿寒冰 , 张冰 , 尹爱辉 , 马琳琳 , 汪挺 , 武诚 , 李广 , 乔荣飞 , 李嫣然 , 沈倩 , 李晓琦 , 杨福 , 贾玉健 , 赵普 , 巩晓静 , 戴振亚 , 杨亚奇 , 秦铮 , 陶琪 , 李超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解决故障后输电线路过流问题的电网运行优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初始化电网拓扑模型,查找事故预想下的过流问题;获得最短潮流转移路径排序表;将包含过流线路的潮流转移路径中的开关状态设置为寻优问题的变量,在约束条件下,建立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第一目标函数为过流线路所在最短潮流转移路径的阻抗相对其他潮流转移路径的阻抗增大;第二目标函数为对电网结构的改变程度最小;对第一目标函数和第二目标函数进行运算求取最优解获得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策略。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解决故障后输电线路过流问题的电网运行系统。本发明通过改变现有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变电站母线运行方式等措施提升电网静态稳定性,解决了故障后输电线路过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9961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619661.8
申请日:2020-07-0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9B23/1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放电间隙长度大于腔体半径的绝缘腔体,包括腔体模块、电极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环境控制模块,所述腔体模块包括聚丙烯材质的外腔体、内胆和加强结构;所述电极模块包括棒电极和板电极;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观察窗、多接口信息采集窗、探针系统;所述环境控制模块包括气压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的外腔体内通过加强结构安装内胆,外腔体两端分别设有棒电极和板电极,棒电极内端和板电极位于内胆中;所述观察窗、多接口信息采集窗位于外腔体上,探针系统通过多接口信息采集窗引出外腔体,气压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位于外腔体下部。
-
公开(公告)号:CN111865669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25284.9
申请日:2020-07-0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网故障恢复智能决策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电网事故恢复辅助决策系统、EMS系统和故障录波系统;电网事故恢复辅助决策系统调用电网设备参数、分别与EMS系统和故障录波系统实时数据交互、并与故障判据信息库对比,实现并输出故障处理辅助决策;EMS系统整合电网实时结构,以及调度员潮流分析结果;故障录波系统通确定电网故障原因以及故障点距离变电站的距离。基于该系统,还提出了一种电网故障恢复智能决策方法,本发明有效避免了事故处理过程中带来的线路、主变重过载情况,提高了电网N-1状态下的稳定性,提高了电网故障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减轻了调控人员的工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777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377431.9
申请日:2016-05-31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J13/00
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故障智能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1)、根据EMS系统发送的信息判断是否启动分析程序;2)、调用EMS系统、故障录波测距系统以及线路参数库里的数据;3)、将步骤2中所调用的信息与判断规则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进行强送电;如果判断为是则进行步骤4,如果判断是否则跳至步骤5;4)、通过线路参数库中的信息确定强送端;5)、输出结果。所述装置包括EMS系统、故障录波测距系统、智能系统主站、线路数据库、判断规则库以及客户端。它能够实现输电线路故障的智能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353232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620318.4
申请日:2015-09-26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异常告警方法及装置。所述的异常告警方法,包括:步骤A、实时接收并统计当前接收到的各故障信号的种类与数量;步骤B、依据预先设置的故障信号分类,分别判定上述接收到的各故障信号的分类;步骤C、依据上述判定结果,分别计算各预先设置的故障信号分类中的故障信号的数量;步骤D、依据上述计算的各数量及上述预先设置的故障信号分类,对上述每个故障信号分类进行不同方式的告警。所述的异常告警装置,包括壳体及所述振动装置;壳体上设有USB接口及一组指示颜色不同的指示灯,壳体内置有控制器。本发明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工作效率,并用于避免出现异常故障漏看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602604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85930.X
申请日:2016-06-28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分类号: H02H7/26 , H02H1/0007 , H02H7/226 , H02J3/00
摘要: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电缆线路故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测量安装点处的故障方向和过流信号;2)、采集安装点处的电流、开关位置状态,发送给主站;3)、启动故障判断程序,判断是否出现故障或过流现象;如果出现故障或过流现象,执行步骤4)操作,否则继续执行1)操作;4)、对故障线路上的所有配电自动化终端发出查询命令,进行故障定位;5)、主站断开故障点两侧的开关,实现故障区段隔离;6)、主站合闸变电站出线开关,实现电源侧非故障区段送电;7)、主站合闸联络开关,实现非故障区段送电。本发明即保证了分布式电源的正常接入,又保证了配电网馈线事故自动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61013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619720.0
申请日:2015-09-25
申请人: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中型配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排除方法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方法先确定接地故障线路,然后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是否是此条线路故障,然后从末段开始,依次断开分段开关,最后是出线开关,这样按顺序查看是否有接地短路报警,最终确定接地短路点。该方案的方法提高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效率,减轻调控人员、巡线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减少故障区间的停电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