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96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40400.0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PI控制器的交流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实际电压值与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电压参考值的偏差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实际电压值与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电压参考值的偏差所对应的系数;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实际电压值与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电压参考值的偏差所对应的系数修正所述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系统的交流电压值。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优化了积分响应速度和交流电压偏差。对于提高基于三相PWM整流器的电压外环控制响应速度,有较显著效果,可以指导工程实际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5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909596.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直流馈入系统动态无功补偿方法及装置,包括:选择无功补偿值范围对应的功率间隔,基于所述无功补偿值范围和无功补偿值范围对应的功率间隔获取无功补偿值序列;对直流馈入系统进行仿真,依次选取无功补偿值序列中的无功补偿值对直流馈入系统进行无功补偿,并在无功补偿值序列中获取同一故障时使直流馈入系统的电压临界稳定的无功补偿值。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计算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容量最小,经济性最优,且可以有效提高故障期间的暂态电压稳定性,阻止电动机暂态失稳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5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70968.6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H02M5/45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控换相换流器的仿真模型及其仿真方法和系统,包括整流侧模型、可控换相换流器模型、逆变侧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整流侧模型、可控换相换流器模型以及逆变侧模型依次连接;控制系统模型分别与整流侧模型和可控换相换流器模型连接;其中可控换相换流器模型运行在第一时间步长的仿真机中,整流侧模型、逆变侧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分别运行在第二时间步长的仿真机中;第二时间步长的时长大于第一时间步长,本发明通过将可控换相换流器模型运行在步长时长较小的仿真机中,将整流侧模型、逆变侧模型以及控制系统模型运行在步长时长较大的仿真机中,从而克服了仿真的时候步长造成的限制,进而满足了可控电网换相换流器的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613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034559.1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柔性直流的构网型主动支撑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采用电容电压同步控制策略结合交流电压反馈控制策略进行电容电压同步,得到定功率换流站的频率与相位;采用定直流功率控制定功率换流站,生成共模控制量;基于所述频率、相位和共模控制量结合内环控制策略和环流控制策略生成调制信号。本发明通过共模控制量将直流侧功率与同步机的原动机功率对应,实现了交直流侧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调控。该共模控制量实现了传统差模分量的交流侧控制的定直流电压、功率的功能,解决传统的跟网型控制在连接两低惯量区域弱电网下存在的同步稳定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906846.6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CN)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CN)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CN)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电网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利用预先确定的柔性直流电网的小干扰模型进行仿真;在仿真系统中对柔性直流电网进行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基于特征根法进行柔性直流电网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定位系统可能存在的负阻尼或弱阻尼模态,并提取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41299.4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6 , H02J3/38 , H02M7/219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通用构网型控制系统,包括:交流频率参考生成模块获取输出交流频率与相位的参考值,实现子模块能量‑交流频率等价映射的自主频率构建;功率计算模块获取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交流电压参考生成模块获取输出交流电压参考值;虚拟导纳限流模块获取换流器交流电压调制波,在交流侧实现基于虚拟导纳原理的多目标控制;直流电压参考生成模块获取输出直流电压参考值;环流抑制模块获取环流抑制电压参考值;补偿调制模块获取每个子模块的开关信号;在直流侧实现基于补偿调制的多目标控制;本发明使用同一套控制系统,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场景下的控制目标需求,能够在不同控制目标之间进行灵活无缝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1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81052.0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基地直流汇集枢纽系统,包括:直流汇集母线,所述直流汇集母线包括至少2类直流端口;所述直流端口以并联方式接入所述直流汇集母线;所述直流端口的类别包括:能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当新能源场站输出直流电压时,新能源场站的直流侧正负极端口分别接入能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当新能源场站输出交流电压时,新能源场站的交流侧接入汇集换流站,所述汇集换流站整流的直流侧正负极端口分别接入能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风电、光伏、水电或以上几种组合的清洁能源汇集并网和远距离送出场景,使用场景广泛,优势效果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00262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1237954.0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MC子模块的故障分级诊断定位方法及系统,属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技术领域,诊断定位分为三级,分别是:故障相、故障桥臂和故障子模块级定位,三级定位依次递进,当上一级定位完成后再启动对下一级的定位,而不需要对各相的所有子模块电压进行不断监测与分析,大大减轻了MMC控制器的运算负担,并且三级定位依次配合,能够快速精确地定位故障子模块。(56)对比文件邓孟华;范春菊;宗明;倪春华;严震平;周佳卿.基于环流分量的同杆四回线选相方法.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全文.徐坤山;谢少军;袁小峰;颜晔.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故障快速诊断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第18期),全文.殷实;谭国俊.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MMC系统故障诊断策略.电工技术学报.2016,(第19期),全文.吕航;张涛;胡畔;孙文.基于子模块电压估算的UPFC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电力电子技术.2018,(第04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66329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87786.0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特高压直流系统送端频率稳定性的协调控制方法,属于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送端频率稳定性领域。首先,结合送端系统最大调频备用容量和扰动后的不平衡功率,分析了不同场景下的系统调频需求,提出了特高压直流系统的多时间尺度调频控制策略,使其同时具备惯量支撑与一次调频的能力;其次,结合同步机一次调频最大备用容量,设计了特高压直流系统调频控制策略的死区值,实现了不同场景下特高压直流系统惯量支撑与一次调频作用的自适应切换,在保证送端交流系统频率稳定的同时实现同步机调频能力的充分利用;最后,分析了不同场景下频率支撑协调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特性,进一步凸显了其相比于现有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964332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096016.4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并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基地直流汇集枢纽系统及其对应的联合系统,包括:直流汇集母线,所述直流汇集母线包括至少2类直流端口;所述直流端口以并联方式接入所述直流汇集母线;所述直流端口的类别包括:能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当新能源场站输出直流电压时,新能源场站的直流侧正负极端口分别接入能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当新能源场站输出交流电压时,新能源场站的交流侧接入汇集换流站,所述汇集换流站整流的直流侧正负极端口分别接入能源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风电、光伏、水电或以上几种组合的清洁能源汇集并网和远距离送出场景,使用场景广泛,优势效果突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