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53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09498.7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85 , G01R31/392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故障诊断模型训练与电池故障诊断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件电压信号和膜电极组件电压信号对应的故障标签值;对膜电极组件电压信号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与膜电极组件电压信号对应的样本特征向量;基于样本特征向量和故障标签值训练初始电池故障诊断模型,以得到目标电池故障诊断模型,其中,初始电池故障诊断模型包括多尺度时间卷积模块、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和Ghost模块。通过目标电池故障诊断模型可以提高对电池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能够有效识别氢燃料电池的多种故障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315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19322.5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1M8/04992 , H01M8/0438 , H01M8/04537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堆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光伏系统输出功率、电负荷需求功率和各储氢罐的罐内压力;根据光伏系统输出功率和电负荷需求功率计算净功率,根据各储氢罐的罐内压力计算各储氢罐的罐内氢气含量;基于净功率和各储氢罐的罐内氢气含量进行控制模式判断得到相应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对多堆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燃料电池系统工作特性与储氢罐内氢气含量相结合,解决了多堆燃料电池系统与电‑氢耦合微网中其他子系统的协调运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0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73332.1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氢耦合能源系统的功率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电氢耦合能源系统中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蓄电池模型,建立电氢耦合能源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设定预测时域p、控制时域m以及状态量x与控制量u的初值,获取电氢耦合能源系统的预测模型;根据当前状态量x(k)与以提高电氢耦合能源系统能量转化效率为目标的目标函数,进行有限时域内的二次规划问题求解,获取电解槽、燃料电池、蓄电池的运行功率控制量;根据所建立的电解槽、燃料电池与蓄电池模型,将运行功率控制量转化为运行参数并作用于电氢耦合能源系统,完成当前时刻电氢耦合能源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返回步骤三再次进行二次规划问题求解。本发明有助于提高电氢耦合系统能量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381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30721.3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N3/00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电氢供需关系的用氢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收集日前供电计划与用氢计划,并根据收集的计划判断运行工况;根据运行工况制定制氢和用氢计划,并建立用户用氢效用函数;通过双目标优化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目标函数的一组用氢成本,生成用氢调度计划;监控氢负荷转移量,更新用氢效用函数中拟合参数,并收集用户反馈,更新用氢成本,并更新用氢调度计划。本发明中,将电力供应的波动转化为氢气需求的调节手段。提高了电氢耦合的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还增强了工业园区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在实际运行中更加高效和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6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3328.5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25B15/02 , H02J3/28 , H02J3/38 , C25B9/60 , C25B9/65 , C25B9/67 , C25B15/08 , C25B1/04 , H01M8/0656 , C02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气体循环的电‑氢耦合能源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光伏发电设备,用以通过太阳能发电;电解水制氢设备,与光伏发电设备电连接,电解水制氢设备用以制取氢气和氧气;换热器,与电解水制氢设备连接,用以吸收电解水制氢设备制备气体中的热量;气体纯化装置,与换热器连接,用以对换热后的气体进行纯化;氢燃料电池设备,用以通过氢气和氧气作为燃料进行发电,氢燃料电池设备与气体循环设备连接,通过气体循环设备将未燃烧的氢气和氧气对应的输送至氢气纯化设备、氧气纯化设备中。本发明实现了该系统之间的智能化运行,既保证了电‑热‑氢各个能源的供应,也实现了氢循环、氧循环以及水循环,提升了整个系统间的综合能源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5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34168.9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沛县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能效评估方法及装置,本方法对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的主要组件的能效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的能效机理,通过系统监测,完善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的能效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的能效进行综合评价,指导系统运维建设。本发明通过对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进行设备级—系统级的能效建模,了解系统损耗机理,进而对系统进行损耗分析,建立能效指标体系,引导降低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供用电系统损耗,提高整体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8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35390.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沛县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临界电流模式解耦控制的变换器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控制方法采用的DAB型半桥双向开关单级AC‑DC拓扑,将移相调制与电流解耦相结合,利用交直流两侧之间的移相角φ控制双向变换器的整流‑逆变工作方式,并通过滤波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将电感电流控制在到零后的某一负值,以解决相邻开关周期变压器电流的耦合效应,同时使得每个开关周期的电感电流都存在双向电流,为全范围软开关提供了条件。本发明通过滤波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以解决相邻开关周期变压器电流的耦合效应,为全范围软开关提供了条件,提高了变换器能量双向传递的效率,降低了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88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15335.5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沛县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IPC: H02M7/5387 , H02M3/335 , H02M1/44 , H02J3/38 ,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CM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控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推导反激式CCM逆变器整个开关周期内的状态方程,利用数学推导的方式设计ILC控制方案,避免了反激式CCM逆变器输出电流传递函数固有RHP零点对系统造成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系统存在状态扰动、输出测量噪声和初始状态误差时,输出电流与给定信号的误差最终有界,证明了所设计的ILC控制方案的合理性。本发明技术优点在于无需复杂的补偿网络设计,只需要合理的调整学习因子和遗忘因子以保证输出误差有界,就可以使系统不受固有RHP零点的影响,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并网电流的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734183.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沛县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7 , G06Q10/04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049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性电能替代潜力预测结果的评估方法及装置,本发明通过对电能替代潜力的测算,可以评估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综合能源规划提供参考依据,而综合能源多指标评估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综合能源规划提供参考。从区域特点和数据可得性选择具有普适性的电能替代指标,并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方法对电能替代量进行预测,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平衡综合能源评价的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从而选择最优的电能替代方案。本发明通过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和管理,可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供给安全等多方面的目标,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