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74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20071.3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 H02J3/14 , G06N20/00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F18/23213 , G06Q10/04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机器学习架构的分散灵活资源功率调控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对分散灵活资源的可调负荷日曲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分散灵活资源的可调负荷类,依据聚类中心选取可调负荷类的典型负荷节点;针对典型负荷节点,利用负荷历史运行数据,构建基于负荷运行状态信息与环境信息的机器学习模型,以评估典型负荷节点的可响应容量;构建基于典型负荷节点可响应容量与负荷相似程度的机器学习模型,估计出该可调负荷类下所有负荷节点的可响应容量;结合各负荷节点的功率调控成本,构建分散灵活资源的功率调控优化模型,计算获得虚拟电厂分散灵活资源的功率调控策略,实现可调负荷功率的合理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40122.2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复功率潮流的碳流排放追踪评级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复功率潮流追踪结果构建碳流追踪模型;步骤2,利用碳流追踪模型结果,根据碳排放强度标杆值,划分各用户的碳排放强度等级;步骤3,以全网中各用户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绿色电力证书数量平衡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量非负为共同约束,构建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步骤4,根据各用户当前的碳排放强度,利用绿色电力证书分配模型向各用户分配绿色电力证书;步骤5,以各用户的碳排放强度等级以及绿色电力证书,作为用户的碳流排放追踪评级结果。该方法加强电力用户对自身生产活动产生排放的认识,推动绿色电力证书市场的发展,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提供市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59607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42799.X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煤炭产品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包括:在碳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确定碳足迹的系统边界;在系统边界内将碳足迹划分为原煤开采阶段、矿后甲烷逃逸阶段、原煤洗选阶段以及煤炭外运阶段;依据碳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各阶段的直接碳排放源和间接碳排放源;分别确定各阶段内的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和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利用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和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不同应用场景下,利用各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获得煤炭产品的碳足迹。本发明对煤炭生产过程碳排放源及其碳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煤炭产品碳足迹计量模型,实现煤炭产品碳足迹核算,对煤炭企业正确核算产品碳足迹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97265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347117.3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电蓄热的负荷可调控制方法,预先确定电蓄热的三种负荷可调模式,根据当前电网状态选择电蓄热参与的电蓄热控制模式,根据选择的电蓄热控制模式对电蓄热进行投入和切除控制,其中所述电蓄热的三种负荷可调模式包括调频负荷可调模式、调度负荷可调模式和深调负荷可调模式。本发明能够辅助火电参与负荷调频调峰,实现了对电蓄热设备的负荷可调,以满足电网调频调峰的需求,维持电网系统频率与标准频率的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稳定,使电网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646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70834.0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213 , G06Q10/04 , G06Q10/0633 , G06Q5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考虑动静态特性及工序耦合的产品产出预测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IZP负荷模型参数、感应电机模型参数;分别建立各工序或设备的IZP负荷能耗模型和感应电机能耗模型,以得到每个工序或设备的总能耗;构建工序或设备的原料‑能耗‑产出模型;按照生产工序,依次将每一工序或设备的总能耗和原材料输入量输入该工序或设备的原料‑能耗‑产出模型,得到对应工序或设备的产品输出量并作为后一个工序或设备的原材料输入量,最终得到整个生产工序的产品输出量。本发明能够依据原料输入精准预测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产出,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适用于各类工业生产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9648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46794.5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段梅梅 , 黄奇峰 , 庄重 , 程含渺 , 孔月萍 , 苏慧玲 , 邵雪松 , 阮文骏 , 曹晓冬 , 杨世海 , 方凯杰 , 黄艺璇 , 盛举 , 姜宇轩 , 仲春林 , 邹磊 , 方超 , 邵恩泽 , 徐啸 , 王国际 , 王子涵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建筑空调的历史负荷信号和影响因素历史数据,构建小样本原始数据集;数据预处理,包括使用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IVMD算法来解构复杂的历史负荷信号,结合排列熵PE算法和SG滤波算法来降噪和提取信号;构建TCN负荷预测模型并利用样本集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有效地缓解了过拟合和欠拟合的风险;将待预测日前两天的历史负荷信号和影响因素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输入至训练好的TCN负荷预测模型中,获得预测日的空调负荷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很好地解决信号分解精确度低以及小样本数据集的问题,提高了预测精度,表现出高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960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242799.X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 , G06Q30/018 , G06Q50/02 , G06Q50/26
Abstract: 一种基于煤炭产品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包括:在碳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确定碳足迹的系统边界;在系统边界内将碳足迹划分为原煤开采阶段、矿后甲烷逃逸阶段、原煤洗选阶段以及煤炭外运阶段;依据碳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各阶段的直接碳排放源和间接碳排放源;分别确定各阶段内的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和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利用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和间接碳排放源的排放因子,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不同应用场景下,利用各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获得煤炭产品的碳足迹。本发明对煤炭生产过程碳排放源及其碳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煤炭产品碳足迹计量模型,实现煤炭产品碳足迹核算,对煤炭企业正确核算产品碳足迹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62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60402.1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小波变换压缩的工业非侵入式量测数据传输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设计针对I格式信息的数据传输协议;电力系统采集生产线上设备类型、运行模式、实时功率、实时电流、暂态功率和暂态电流,并对设备类型、运行模式进行唯一性编码;电力系统监测生产线上用电设备的启停状态;将遥测值、遥信值传输到监控系统:将实时功率、实时电流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将暂态功率、暂态电流压缩后传输;将用电设备的启停状态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并在传输之前进行数据加密;监控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解密、校验和错误处理。本发明实现了对暂态功率和暂态电流数据的有效压缩传输,满足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对实时性和准确性的高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91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87795.2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负荷精细感知调控方法及系统,采集建筑精细感知负荷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内不同区域精细感知负荷的实际值;所述精细感知负荷为维持的负荷量;根据精细感知负荷影响因素计算得到不同区域的精细感知负荷的预测值,并计算对应区域的精细感知负荷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调节精细感知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大于0,减少对应区域的负荷供给;如果差值小于0,增加对应区域的负荷供给。根据人员数量、设备属性,精细感知建筑物内各设备可调负荷,获得建筑负荷调控量。本发明使得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度,解决了现有建筑的负荷刚性供给、热量浪费及区域间不平衡现象严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15510.7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段梅梅 , 程含渺 , 庄重 , 邵雪松 , 黄艺璇 , 方凯杰 , 曹晓冬 , 阮文骏 , 孔月萍 , 杨世海 , 盛举 , 周承翰 , 龚雯 , 姜宇轩 , 方超 , 刘述波 , 王国际
IPC: H02J3/06 , H02J3/14 , H02J3/48 , H02J3/50 , H02J3/28 ,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30/0202 , G06Q30/06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侧资源三层协同调度的需求响应优化方法,包括:分别建立电网、聚合商及用户参与需求响应调度的基础模型;利用目标级联算法对电网、聚合商及用户的调度基础模型进行耦合优化,建立基于电网‑聚合商‑用户架构的三层协同调度模型;对所述三层协同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电网、聚合商及用户参与需求响应调度的优化方案。本发明促进了需求响应中各方主体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推动海量用户侧资源常态化参与互动调控,实现了用能侧可调资源的协同优化,确保了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