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9190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648326.5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需求响应潜力用户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采集现有的分时电价试点项目中用户负荷需求响应前和负荷需求响应后的负荷数据;根据负荷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标签;根据用户调查问卷和负荷数据,分别提取问卷特征和负荷特征;将提取问卷特征和负荷特征作为输入值、标签作为输出值对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后的用户,并根据预设目标用户数量确定分类后的用户中预设标签对应的用户为目标用户。本发明能够识别具有高响应潜力、适合参与分时电价的用户,为负荷聚合商选优质的需求响应资源提供理论支撑并且降低负荷需求响应项目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1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79476.9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的分布式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电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建立多母线直流微电网拓扑模型;根据多母线直流微电网拓扑模型,以总的发电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模型;根据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确定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模型最优解的充要条件;基于充要条件对多母线直流微电网经济调度优化模型迭代求解,得到优化调度方案。本申请给出凸优化问题最优解的等价充要条件,对求解过程进行转换,使得求解过程更简单,提高了直流微电网控制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2825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520518.2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及系统,所述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二氧化碳吸收组件以及煅烧组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组件包括碳酸化炉,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碳酸化炉两侧的两个除尘管路,所述碳酸化炉底部设有进烟口,顶部设有出烟口,所述碳酸化炉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位于底部的第一出料口;所述煅烧组件包括煅烧炉以及设于所述煅烧炉和所述碳酸化炉之间的前处理组件,所述煅烧炉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前处理组件包括用于连通第二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传送机构。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及系统提高对烟气的处理效率,缩短处理时间;降低了物料的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282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520518.2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及系统,所述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二氧化碳吸收组件以及煅烧组件;所述二氧化碳吸收组件包括碳酸化炉,以及对称设于所述碳酸化炉两侧的两个除尘管路,所述碳酸化炉底部设有进烟口,顶部设有出烟口,所述碳酸化炉上还分别设有第一进料口和位于底部的第一出料口;所述煅烧组件包括煅烧炉以及设于所述煅烧炉和所述碳酸化炉之间的前处理组件,所述煅烧炉顶部设有第二进料口,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二出料口;所述前处理组件包括用于连通第二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传送机构。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及系统提高对烟气的处理效率,缩短处理时间;降低了物料的使用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9094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70748.9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站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充电站,该方法包括:对充电站内的电动汽车进行识别,以确定车辆信息;在数据库中查询与车辆信息相匹配的充电模式;根据查询得到的充电模式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通过对车辆识别的方式确定车辆的类型,能够对不同的车辆匹配其最佳的充电模式,提高电动车辆电池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0673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38991.2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时间尺度的低碳园区优化调控方法及装置,属于综合能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低碳园区的基础调度时间尺度;基于目标低碳园区中各设备的运行特征、调控需求和时间尺度差异性,将各设备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设备;针对每个子系统,基于该子系统中各设备的时间尺度差异性和调控需求,对基础调度时间尺度进行调节,得到该子系统的目标调度时间尺度;基于各个目标调度时间尺度,构建考虑经济性、碳排放水平、#imgabs0#效率水平和设备寿命的低碳调控目标函数,并基于低碳调控目标函数对目标低碳园区进行调控。本发明能够对目标低碳园区进行调控,实现更优的调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624707.6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Q50/06 , G06F119/06
Abstract: 考虑用户市场响应潜力的电动汽车用户画像方法及系统,包括:将获取的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分时电价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时间响应潜力模型得到时间响应潜力类型;将电动汽车的距离、时间和电价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空间响应潜力模型中,得到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基于电动汽车在设定时间内的需求电量确定电量响应潜力类型;由时间响应潜力类型、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和电量响应潜力类型得到电动汽车用户画像;其中,时间响应潜力模型是基于剩余电量和分时电价,以及时间潜力类型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的;空间响应潜力模型是影响因素和空间响应潜力类型对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电动汽车用户进行全面分析,得到电动汽车用户的市场响应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09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518888.2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N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排放检测气体抽样装置,所述碳排放检测气体抽样装置包括抽气管、刺破针、抽气瓶和活塞。本发明提供的碳排放检测气体抽样装置通过在气体管道上设置有抽气管。抽气管的进气口与气体管道连通,抽气管的出气口处沿抽气管出气口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刺破针,并且在抽气管内部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可以与抽气瓶的口部密封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将抽气瓶的口部向抽气管内部推动,并使刺破针贯穿抽气瓶口部的密封塞,抽气瓶的口部抵触在密封垫上,实现抽气瓶与抽气管之间的密封。再通过拉动抽气瓶内部的活塞,从而可以将气体管道内部的气体抽入到抽气瓶内部;操作简单,且不影响气体的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19557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17655.6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故障停电分析方法及装置,属于电网故障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停电信息,停电信息包括终端获取的停电告警信息和停电故障坐标;将停电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告警拓扑模型,生成上级分支拓扑的区域用电拓扑故障图,区域用电拓扑故障图包括所有的停电故障位置;基于区域用电拓扑故障图,获取区域用电拓扑故障图内所有分支开关的故障数据记录集;将区域用电拓扑故障图和故障数据记录集输入至预先训练的故障类型确定模型中,生成每个故障位置对应的故障类型;基于所有故障位置及其故障类型以及历史故障信息,进行故障分析。本发明能够准确地对停电故障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22826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520547.9
申请日:2022-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若干个喷淋头、供液箱和入口管。装置主体内部设有上反应腔、下反应腔和进气腔,上反应腔设有出气口,装置主体具有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上设有多个使上反应腔和下反应腔连通的喷淋孔,下反应腔的底部与进气腔的顶部连通。若干个喷淋头位于上反应腔内的顶部且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供液箱与若干个喷淋头连通。入口管固设于装置主体上且一端与进气腔的底部连通。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降低碳排放的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使废气经过多重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所以能够避免废气在现有的喷淋塔内经过喷淋头的喷淋后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