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8616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071256.X
申请日:2018-01-25
申请人: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台区能量共享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AC/DC/AC变流器将配电台区进行互联,依据预设原则将配电台区运行状态划分成A、B、C、D四个模式,在模式A和D下,配电台区间不进行能量共享;在模式B和C下,配电台区依据预设算法进行能量共享。本方案只需在配电台区间通过AC/DC/AC变流器互联,思路清晰,控制方法简便易行,使得仅当某个配电台区内部发生电能过剩时,满足另一个配电台区内部不发生电能过剩的约束下,最大化地将过剩的电能转移到电能不发生过剩的配电台区。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解决过剩电能向上级电网回馈而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0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77651.6
申请日:2016-11-30
申请人: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G01J5/00
CPC分类号: G01J5/009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压配电一次设备过热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多个红外探测器、多模无线接入终端、一个或多个手持终端及一主站检测服务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分别设置于被测一次设备的一次导电回路的测点处,并且与所述多模无线接入终端连接,所述红外探测器用于采集被测设备一次导电回路测点处的红外热图像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多模无线接入终端;所述多模无线接入终端与所述手持终端及主站检测服务器分别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红外热图像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及主站检测服务器;所述手持终端及主站检测服务器均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热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红外热图像信息对所述被测一次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08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1611077651.6
申请日:2016-11-30
申请人: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G01J5/4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压配电一次设备过热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包括:多个红外探测器、多模无线接入终端、一个或多个手持终端及一主站检测服务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分别设置于被测一次设备的一次导电回路的测点处,并且与所述多模无线接入终端连接,所述红外探测器用于采集被测设备一次导电回路测点处的红外热图像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多模无线接入终端;所述多模无线接入终端与所述手持终端及主站检测服务器分别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红外热图像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手持终端及主站检测服务器;所述手持终端及主站检测服务器均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热图像信息并根据所述红外热图像信息对所述被测一次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945000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22482.7
申请日:2018-11-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配电台区光伏出力分配方法及装置,涉及光伏消纳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配电台区分为第一类配电台区和第二类配电台区;每隔预设周期分别采集第一类配电台区和第二类配电台区的配电数据;分别筛选出两类配电台区中光伏出力过剩的台区;将第一类配电台区中光伏出力过剩台区的多余光伏出力分配到光伏出力未过剩的台区进行消纳,以及将第二类配电台区中多余光伏出力分配到光伏出力未过剩的台区进行消纳;将第一类配电台区内多余的光伏出力分配到第二类配电台区中光伏出力未过剩的台区进行消纳。本发明能够对过剩光伏出力进行消纳,大大减少弃光率,降低光伏发电对大电网造成的冲击影响,提高光伏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50001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1322482.7
申请日:2018-11-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配电台区光伏出力分配方法及装置,涉及光伏消纳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配电台区分为第一类配电台区和第二类配电台区;每隔预设周期分别采集第一类配电台区和第二类配电台区的配电数据;分别筛选出两类配电台区中光伏出力过剩的台区;将第一类配电台区中光伏出力过剩台区的多余光伏出力分配到光伏出力未过剩的台区进行消纳,以及将第二类配电台区中多余光伏出力分配到光伏出力未过剩的台区进行消纳;将第一类配电台区内多余的光伏出力分配到第二类配电台区中光伏出力未过剩的台区进行消纳。本发明能够对过剩光伏出力进行消纳,大大减少弃光率,降低光伏发电对大电网造成的冲击影响,提高光伏供电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00467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865995.6
申请日:2018-08-01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态切换方法、模态切换装置及背靠背设备,其中,模态切换方法包括:实时检测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是否发生故障;若检测到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未发生故障,则判断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是否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若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则将第一变流器的第一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三控制模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功率-电压控制的无缝模态切换策略,在确认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将当前功率控制模式无缝地切换至电压控制模式,不仅受故障检测闭值和通信延迟影响小,还可平稳可靠地实现故障模态切换,能够提高互联低压交流配网之间能量共享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7105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56713.5
申请日:2017-05-19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信息化前端安全通信方法,包括将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传输至主站端;采用客户端进行能源互联网移动应用业务的数据交互;客户端包括移动终端以及用于对现场测控装置和智能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的无线智能通信终端;对主站接入层、局域网网关层和信息化前端层进行通信安全保护。由于将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传输至主站端以及能源互联网移动应用业务的数据交互,使得能源互联网调度交易和信息互动能够顺利实现;由于对主站接入层、局域网网关层和信息化前端层进行通信安全保护,实现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交互,满足了可再生能源自动化数据接入和业务应用移动化的通信要求,并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00467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865995.6
申请日:2018-08-01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态切换方法、模态切换装置及背靠背设备,其中,模态切换方法包括:实时检测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是否发生故障;若检测到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未发生故障,则判断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是否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若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则将第一变流器的第一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三控制模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功率‑电压控制的无缝模态切换策略,在确认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将当前功率控制模式无缝地切换至电压控制模式,不仅受故障检测闭值和通信延迟影响小,还可平稳可靠地实现故障模态切换,能够提高互联低压交流配网之间能量共享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9635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10156955.4
申请日:2018-02-24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19/145 , G06K17/00 , G06Q10/00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作业用绝缘服及管理系统,其中,在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上安装带电报警装置,在获得的离电距离小于预设的安全距离阈值时,产生报警信号。在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上还安装GPS装置,在作业人员穿着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作业时,获取GPS装置的位置信号,通过报警信号和位置信号可以使得安质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工程现场操作人员的位置和安全信息。在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上还安装有RFID标签,其中,所述RFID标签中存储有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的相关信息,通过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的相关信息对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进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778438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610791159.9
申请日:2016-08-31
申请人: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15
摘要: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能源路由器的用户侧能源互联网规划方法,包括:选取多个能源路由器的位置和拟设能量单元,建立能源互联网的规划模型;为所述多个能源路由器中的能量单元建立基础供能模型,其中,所述能量单元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冷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转换单元,气热转换单元,以及储能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预设周期内的历史数据和所述基础供能模型计算所述各能量单元的产能参数;根据预设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以及所述产能参数求解所述规划模型。该方法能够确定电-热联合系统中各设备的最优容量配置、最优能量调度,实现产能侧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多能互补,提高供能的清洁性、灵活性和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