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605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81140.3
申请日:2023-07-1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基于电网频率和潮流方向的源网荷储协同调频方法及系统,根据联络点处的频率变化率幅值与方向、频率偏差幅值与方向、潮流方向判断是否启动调频、有功功率目标需求量是否在有功功率调节范围内和调频控制类型;若频率偏差、频率变化率、潮流方向均一致,根据有功功率目标需求量,按照功率分配策略,确定电源系统区域、储能系统区域以及柔性负荷区域的紧急功率调节指令;否则,根据有功功率目标需求量,时序策略与功率分配策略结合,由储能系统区域先参与、电源系统区域后参与、柔性负荷区域不参与功率调节并且确定对应的常规功率调节指令。本发明解决通过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实现对电网频率的安全支撑,提高微电网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6050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0881140.3
申请日:2023-07-1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基于电网频率和潮流方向的源网荷储协同调频方法及系统,根据联络点处的频率变化率幅值与方向、频率偏差幅值与方向、潮流方向判断是否启动调频、有功功率目标需求量是否在有功功率调节范围内和调频控制类型;若频率偏差、频率变化率、潮流方向均一致,根据有功功率目标需求量,按照功率分配策略,确定电源系统区域、储能系统区域以及柔性负荷区域的紧急功率调节指令;否则,根据有功功率目标需求量,时序策略与功率分配策略结合,由储能系统区域先参与、电源系统区域后参与、柔性负荷区域不参与功率调节并且确定对应的常规功率调节指令。本发明解决通过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实现对电网频率的安全支撑,提高微电网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796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354847.9
申请日:2023-04-06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储分层优化调度方法,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步骤包括如下:获取系统的基础数据,建立双层优化模型,优化调度策略,对源网荷储进行特性分析,分析电网中的发电侧电源的发电特性,通过获取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典型发电功率特性,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函数的求解,极大地提高了微电网群调度策略的优化精度,以实现电网供需双方的协调调度与有效互动,突破海量分布式优化控制的自组织、自适应能力和集中优化控制的全局协调优化能力,能够实现有序互动,从而形成系统经济高效运行、新能源高比例消纳的可观局面。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5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66716.2
申请日:2023-04-03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区域新能源集中并网消纳能力的稳定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新能源发电的并网运行数据。S2、收集区域线路的历史负荷数据,将线路负荷数据叠加得出区域负荷数据,对区域内的聚合电网的总负荷进行预测。S3、通过计算调峰能力得到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基于调峰能力约束得到新能源电力接纳能力范围,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的分析,消纳能力的分析评估可针对性对新能源并网运行的转换率和利用率提升带来极大帮助,能够从年度、月度和日内等多个时间尺度,对全网各时段进行电力平衡分析,从而优化常规机组和新能源运行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7714.6
申请日:2023-03-21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46 , H02J3/48 , H02J3/38 , H02J3/00 , H02J3/24 , G06F30/20 , G06F119/06 , G06F11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风光参与一次调频的风电机组优化投退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步骤包括如下:建立模型,机组排序,获取电网频率的数学关系,组合优化模型,转化线性规划模型,获得优化结果,通过优化风电场中风电机组需增发的有功功率分配,以及退出调频的时序控制策略,同时通过优化风电辅助火电机组参与调频的效果,减少风电机组退出调频时的二次冲击,提高了该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协调风电场内多个风电机组统一参与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保障风电机组和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88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7696.1
申请日:2023-03-21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多源协同的调频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步骤包括如下:建立仿真模型,核校以及优化电网的安全性,采集自动发电控制机组实时调节功率,数据采集系统对电网的实时运行进行采集数据,反复迭代得到最优分配,该调频控制方法基于不同调频资源的动态响应特性,从而建立多种新能源和传统发电厂之间的自动发电控制多源最优协同控制模型,进而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控制效果,通过将实时总调节功率输入到每个自动发电控制机组中,使得算法寻优速度快,能够满足电网系统在不同的负荷水平及其变化特性条件下自动发电控制机组的实时在线调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00098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30534.X
申请日:2022-05-16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双模式运行的光储发电系统能量管理方法和系统,通过判断光储发电系统中本地负荷水平,储能系统可选择工作在本地发用自平衡模式与馈网光伏功率波动平抑模式,本地发用自平衡模式下,储能系统基于其能量存储与转移能力可补偿光伏发电与本地负荷作用后的差额功率,使得本地负荷不需要从电网吸收能量;馈网光伏功率波动平抑模式下,储能系统可以平抑光伏输出功率中的高频波动分量,限制爬坡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54099.2
申请日:2024-07-17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发明人: 邹明继 , 孙朝霞 , 万毅 , 张晓煜 , 王武林 , 贾耀坤 , 王亮 , 曹威 , 张登旭 , 熊一帆 , 张娣 , 冷爽 , 郭厚霖 , 刘继兵 , 兰玉梅 , 艾欣琦 , 彭湘泽 , 何啸 , 何岸
摘要: 本发明属于潜水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等扬程—效率比的潜水电泵负载最优分配方法,采用与电力系统中描述有功功率最优分布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类似的方法,即等扬程—效率比准则,来合理调节机组内潜水电机的进流量,从而使机组总的出力最小,耗电最少。本发明有效地通过控制电泵的扬程和效率,找到每台电泵的扬程和效率比都相等的分配方案,使得整个机组的总输入功率最小,耗电最少,节省了电力的消耗,使成本更省。
-
公开(公告)号:CN116632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340888.2
申请日:2023-04-03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46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N3/006 , H02J3/14 , H02J3/32 , H02J3/48 , H02J3/5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模型的源网荷储协同稳定控制算法,涉及电力输送调度技术领域,所述步骤包括如下:建立源网荷储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源网荷储之间的协调互动特性,建立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模型,建立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协同优化策略,解决了再生能源在并入电网的波动性,随机性等问题,进而提高电网并入可再生资源时的稳定性,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设备的互补特性,进行需求侧管理,提升调控能力,对于这种基于集群代理的源网荷储进行协同调度,有效减少系统负荷峰谷差,缓解系统调峰压力,在保证系统运行经济性、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同时,实现实时电力平衡,同时基于源网荷储协调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型,在负荷侧考虑了柔性负荷和储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13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360152.1
申请日:2023-04-06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级协调的高比例新能源无功调压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无功调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各发电单元的并网点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S2:根据电网调度系统输出的调度指令计算新能源电站无功功率需求值,S3:再进行新能源电站无功功率需求值确定新能源电站各具体机组的无功功率输出参考值,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系统无功调节方法,充分利用光伏逆变器或风机的无功输出能力进行无功调节,结合逆变器和风机的快速输出响应特点,可以实现对系统的一次调压,补偿电网系统,本方法能够计算出最合理的控制区域,调节电压和功率因数同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电网调节压力、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