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1150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03739.2
申请日:2023-07-21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7/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终端,将确定的碳排放因子、宏观场景下的历史年参数和未来年参数输入宏观场景碳排放预测模型进行中长期碳排放预测,输出第一预测结果,将碳排放因子、微观场景下的用能总量、用能结构、电气化水平和碳排放水平输入微观场景碳排放预测模型进行中长期碳排放预测,输出第二预测结果,综合二者得到最终预测结果,根据动态参数和固态参数进行宏观场景以及微观场景下的碳排放预测,预测准确度更高,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预测,提高了碳排放预测的全面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宏观及微观场景下中长期碳排放预测的有效性,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发展规划及输变电全环节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717585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453676.4
申请日:2018-05-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期电力需求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电力需求关键指标的发展趋势,采用协整模型对远期电力需求进行预测。本发明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横向对比确定关键指标的发展趋势,确定影响电力需求增长的关键指标,基于Eviews对关键指标进行平稳性检验,剔除不满足协整检验的指标,然后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确定协整关系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最后构建协整模型,预测关键指标,基于长期均衡关系预测远期电力需求,判断地区工业化发展未来趋势。本发明预测方法为预测地区远期电力需求、判断地区经济和工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21468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38886.3
申请日:2018-09-06
IPC分类号: G06Q10/06 , G06F16/248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线路理论线损在线计算方法,基于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通过从PMS、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接入设备档案数据,从PMS系统接入线路拓扑数据,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电能量采集系统接入配网线路运行数据,在线生成配网线路拓扑图,对配网线路拓扑图进行维护,然后根据工作需求选择等值电量法或前推回代潮流法进行配网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可在线查询计算结果与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本发明在线计算方法实现配电网线路理论线损计算的“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自动集成-理论线损自动计算-线损结果报表汇总分析”的功能,以提高当前配网线损理论计算自动化程度,减轻线损理论计算中的工作量,以提高公司配网经营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681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6327.X
申请日:2023-06-08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10/0637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城市碳排放的智能分析方法及装置,通过在运行过程中对碳排放数据进行自动实时采集,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来构建碳排放指标模型以及碳排放模型,接着通过对模型的比对、计算的方式对碳排放数据作出进一步评价,以各碳排放目标是否符合碳排放安全指标的评价结果向用户输出,能够为城市碳排放数据作出较为精确地分析及评价,无需人工手动处理,降低人工处理成本,从而提高碳排放数据的分析效率,以便于工作人员应用得到的数据对城市碳排放进行管理及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362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1584075.X
申请日:2022-12-09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8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综合能源系统滚动优化调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建筑综合能源系统模型、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S2、测量第一时段的量测数据,将第一时段作为当前时段;S3、采用预测模型预测气象数据预测向量;S4、采用优化模型求解虚拟储能系统的虚拟充放电功率;S5、采用建筑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求解室外温度预测值和光照辐射度预测值,以及得到下一个时段的调控向量;S6、判断是否得到第二预设个数的时段的调控向量,若是,则输出调控方案,否则将下一个时段作为当前时段,并返回步骤S3。本发明将数据驱动与RO策略相结合,以获得预测时域内准确的气象数据预测信息,从而改善RO策略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3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65100.X
申请日:2022-12-07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16/36 , G06F16/34 , G06F16/332 , G06F40/289 , G06F40/2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相关文件分析方法及终端,获取碳相关文件,并对所述碳相关文件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碳相关文件;基于所述处理后的碳相关文件生成碳词语集;基于所述碳词语集筛选出特征关键词,并对所述特征关键词进行属性分析,形成碳词典库;基于所述碳词典库构建碳图谱逻辑模型,并对所述碳图谱逻辑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通过基于碳相关文件的词语之间逻辑关系建模,从而实现高效且可靠的碳相关文件分析,形成快速、高效的分析工具,快速响应碳减排行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3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667871.3
申请日:2022-06-14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熵权TOPSIS的能源潜力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样本区域,构建能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取数据;步骤S2:以能源消费量为判定标准,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对不同样本区域潜在收敛特征进行识别,依据收敛后的结果,进行分组;步骤S3:对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利用熵值法测算分组后样本的指标权重;步骤S4:利用TOPSIS模型计算能源绩效评价指数,并得到最终绩效排序。该方法有利于对能源潜力进行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936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67604.6
申请日:2022-06-14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CAD惩罚回归的熵权TOPSIS能源潜力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确定样本区域,构建能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获取数据;步骤S2:利用SCAD惩罚回归方法建立各评价指标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并确定能源绩效评价的新指标体系;步骤S3:对新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利用熵值法测算新指标体系下的指标权重;步骤S4:利用TOPSIS模型计算能源绩效评价指数,并得到最终绩效排序。该方法有利于对能源潜力进行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6237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50168.9
申请日:2021-08-18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考虑配网功率及供暖的蓄热式电采暖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构建蓄热式电采暖系统数学模型;步骤S2、基于所述蓄热式电采暖系统模型,构建蓄热式电采暖系统的双层优化配置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上层以最小化投资成本等年值为目标函数,以设备最大装设容量为约束,求解容量配置方案;数学模型的下层以最小化年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函数,以配网功率及可靠供暖约束,各设备模型约束,以及联络线功率约束为约束,求解运行调度方案;步骤S3、对双层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案及调度方案;本发明能在满足配电网传输功率约束前提下,充分利用蓄热设备,在实现“停电不停暖”的同时,能够降低用能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30831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77471.1
申请日:2020-10-28
申请人: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基于动态响应的经济‑能源‑环境系统整体关系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获取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治理及校验;步骤A2、根据统计数据构建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关联矩阵A;步骤A3、查找统计数据内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经历的对系统形成超出阈值的数据波动的冲击期,评估与冲击期关联的环节,生成冲击下关联矩阵A动态响应过程模型;步骤A4、根据动态响应过程模型,求解冲击影响程度;步骤A5、生成冲击影响下的目标区域三个系统的动态响应度变化图;本发明为分析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内在关联关系提供新的途径,提高对经济‑能源‑环境系统整体关系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和对冲击的动态响应实时跟踪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