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242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62937.3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南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CPS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动态定价方法及系统。首先通过GPS获得道路交通信息,然后将GPS信息与各充电站动态电价信息一起实时发送给各电动汽车EV,用户结合获得的信息与自己的行驶、充电意愿决定将要前往的充电站;同时,各充电站将接收到的EV充电负荷和自身位置信息、容量信息及充电排队情况实时上传给电力信息物理系统主站,主站经过计算与分析决定最优的充电负荷分配方式,通过动态调整电力市场中充电站的定价,影响并改变EV的充电行为。本发明能在考虑用户意愿与充电站容量的同时,对充电负荷进行合理的调配,有助于减轻充电站负担,减少用户电费并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31438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10212121.8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9/40 , H04L43/0811 , H04B3/54 , H04B3/46 , H04L43/08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考虑网络攻击影响的电力系统信息物理双层策略优化方法,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关联矩阵方法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进行建模;将已知网络攻击机理形成数学向量,基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关联模型分析攻击影响;在攻击对电力系统物理侧和信息侧的影响基础上,针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业务,首先对现有的控制策略进行判断,如果可行,则执行;如果不可行,则首先根据攻击影响,对物理侧的负荷削减优化策略进行优化;在上层优化的基础上对策略传输路径进行优化,最终得到网络攻击场景的信息物理协同最优控制策略。本发明可形成网络攻击下的信息物理协同控制策略,实现更优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97754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910231719.9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联合仿真平台及其同步方法,可用于对大规模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进行仿真,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同时提高仿真效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仿真平台及其同步方法,在某一时间窗内将电力仿真软件每个步长的仿真结果存入状态缓存中,并仅在关键事件发生时将数据发送给通信仿真软件,仿真平台根据通信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判断电力系统状态是否发生改变,仅在状态改变且动作时刻在当前仿真时刻之前时,将电力仿真进行回溯。从而减少了电力仿真软件和通信仿真软件之间非必要的数据交互量和仿真启停次数,兼顾了仿真精度和速度,有助于提高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联合仿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6906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10669819.5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多阶段网络攻击的防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估计攻防双方的方式与资源,采取分阶段攻防过程,确定攻防的阶段总数;其次利用最优负荷减载算法依次计算接下来阶段所有可能的攻防组合方式下的减载值,得到当前阶段每种攻防策略的潜在回报;规定攻击方和防御方同时动作,基于博弈策略,得到双方动作的回报矩阵;综合多个阶段,求取博弈的纳什均衡点,构建决策表,为防御方主动防御方法提供指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多阶段网络攻击的防御方法,并且综合考虑了攻防双方的资源和手段,可以指导建立电网安全防御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088737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66510.0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联合仿真平台及方法,其包括数字测试验证部分和动模测试验证部分;所述数字测试验证部分包括配电网动模平台、通信实体网络及主站物理设备;动模测试验证部分包括RT‑Lab、OPNET及主站数字平台;配电网动模平台和配电网络数字平台组成电力层;通信实体网络和通信数字平台组成通信层;主站物理设备和主站数字平台组成主站层。能够快速精确地模拟系统动态交互行为。将数字仿真与动模仿真联合统一,优势互补。数字仿真用于快速建模和参数调整,动模仿真用于对无法精确数学建模的元件进行模拟,以高效的时间同步方法兼容连续系统仿真和离散事件仿真,有效验证CPS环境下的配电网中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87994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66516.8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CPS主站与终端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配电网CPS主站的功能和性能测试、配电网CPS终端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及配电网CPS主站与终端的FA协同控制功能测试,其中对主站的测试包括常规功能和性能测试、规约解析功能测试和即插即用功能测试;对终端的测试包括常规功能和性能测试、语义分析功能测试和即插即用功能测试。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更加完善和便捷的对配电网CPS主站与终端进行测试,应对配电网CPS中能量流、数据流和业务流的高度融合对配电网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带来的诸多新的挑战。
-
公开(公告)号:CN10876906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69819.5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2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1416 , H04L63/14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多阶段网络攻击的防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估计攻防双方的方式与资源,采取分阶段攻防过程,确定攻防的阶段总数;其次利用最优负荷减载算法依次计算接下来阶段所有可能的攻防组合方式下的减载值,得到当前阶段每种攻防策略的潜在回报;规定攻击方和防御方同时动作,基于博弈策略,得到双方动作的回报矩阵;综合多个阶段,求取博弈的纳什均衡点,构建决策表,为防御方主动防御方法提供指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多阶段网络攻击的防御方法,并且综合考虑了攻防双方的资源和手段,可以指导建立电网安全防御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1091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59851.8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功率爬坡事件下的风储联合优化运行方法,以实现对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控制。包含两个阶段,爬坡事件辨识阶段和风储联合优化运行阶段。在爬坡事件辨识阶段,通过风电的预测功率计算每一时间段内风电的爬坡率,根据系统所能承受的爬坡阈值辨识该时段下的风电功率爬坡事件;在风储联合优化运行阶段,综合考虑弃风与储能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度,从而消除系统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发生,并且在控制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同时,减少风电的弃风量。本发明能够抑制系统风电功率爬坡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与运行经济性,并且还能平抑风电并网的功率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58521.7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风环境下的海上风电有序退出方法,以实现台风来临前海上风电的有序退出。包含风电功率预测阶段和风电有序退出阶段。在风电功率预测阶段,根据气象台的台风预测路径,分析台风对海上风电集群出力的影响,筛选出会受台风影响达到切出风速而退出运行的海上风电集群。在风电有序退出阶段,基于对会受台风影响而切出的海上风机范围的预测,综合考虑弃风、发电机的调节能力以及需求侧响应的能力,以弃风少和运行经济性为目标,以系统安全稳定为约束条件,制定海上风电机组在台风来临前的有序退出策略。与已有的风电功率爬坡控制策略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3062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010291.0
申请日:2018-01-05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局部智能量测的在线负荷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智能抄表系统采集的日负荷数据进行用户聚类,每类用户中选取部分典型用户进行侵入式负荷监测,负荷监测设备为智能插座;步骤2,基于智能插座采集的实时负荷信息进行在线测辩,获取负荷模型,利用每类中典型用户的负荷模型替代该类中其他用户,以实时获取所有用户的综合负荷模型;步骤3,分别建立底层用户静态负荷及感应电动机负荷的聚合模型;步骤4,考虑配电网络的影响,将静态负荷及感应电动机负荷聚合模型由低压侧逐步向高压侧等值,最终获取配电网220/110kV母线下的综合负荷模型。此种方法能够提高负荷模型的准确度,反映负荷的实际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