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4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00566.2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或错层组合框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立柱、高层预制梁板组件以及低层预制梁板组件;预制立柱呈阵列分布,预制立柱上设有高层承托组件和低层承托组件中的至少一种;相邻的预制立柱的高层承托组件共同支撑一个高层预制梁板组件,相邻的预制立柱的低层承托组件共同支撑一个低层预制梁板组件。本发明通过在预制立柱上不同高度的位置设置高层承托组件和低层承托组件,使得多层组合框架形式的建筑的施工过程无需等待一层浇筑成型并完全凝固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作业,而是能够连续或同时完成高低两层的预制梁板组件的快速安装和浇筑,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提高对应多层形式的建筑的现场施工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02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01671.8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柱脱模翻转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安装在受力柱体上,受力柱体为混凝土预制柱距离翻转吊点最远的一端与翻转吊点之间的部分,包括安装架以及在安装架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受力臂和第二受力臂;第一受力臂的两端以及第二受力臂的两端均设有接点组件;在安装时,第一受力臂和第二受力臂均与受力柱体平行,第一受力臂和第二受力臂通过各自的接点组件分别可拆卸设置于受力柱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面的下半面上,下半面为受力柱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落入受力柱体的中轴线所在的水平面下方的部分。本发明在控制施工成本的同时,有效防止高长细比的混凝土预制柱在脱模翻转时发生过度变形或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1353642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110759493.7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选择集的BIM平台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传模块、创建选择集模块、添加选择集模块和关联进度计划模块;所述上传模块用于上传模型文件和进度计划;所述创建选择集模块用于按照特定的分解结构创建选择集;所述添加选择集模块用于选择所需的模型单元,添加至所属的选择集中;所述关联进度计划模块用于将选择集与进度计划一一关联,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判断每项进度任务的状态。其将工程信息模型进行分解重构,打破模型文件的限制,通过创建选择集,保存用户通过手动或搜索所选取的模型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17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26786.1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岩体中长距离岩石顶管顶力计算方法,包括分析管节单位长度上受到的泥浆浮力,计算管岩、管渣接触条件下接触区压力合力大小,确定管岩接触状态下管节单位长度侧摩阻力,确定管道与沉渣接触时管节单位长度侧摩阻力,最后获得顶管顶力大小;考虑泥浆托浮作用、管节底部沉渣引起的接触压力变化以及沉渣沿管线分布范围,确定在稳定围岩条件下长距离岩石顶管顶力大小;由于同时考虑了泥浆和沉渣对顶管侧摩阻力的影响,本发明可以更加精确计算稳定围岩条件下长距离岩石顶管顶力大小,提高了顶管设备使用效率,实现安全经济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361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628657.6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顶管机可调二次破碎装置,包括碎块提升机构和破碎机构,所述破碎机构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连通的冲压腔室和混合腔室,所述冲压腔室内设置有冲压机,所述冲压机下方设置有可调承力机构,所述混合腔室内设置有将碎块与水均匀混合的混合杆,所述碎块提升机构将需要二次破碎的岩石碎块输送至破碎机构内进行二次破碎和混合排放,本发明通过可调承力机构调节二次破碎的压力,并通过研磨杆的研磨作用增加碎块细度,避免碎块过大,同时,混合腔室内的混合杆可实现碎块与水的均匀混合,防止结块,能够高效、精确地对岩石碎块进行二次破碎和混合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7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46720.0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02B3/12 , G06F17/1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降雨条件下生态土工格栅护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选取生态土工格栅护坡构建等效均质的护坡计算模型;运用MQ‑RBFCM模型离散饱和‑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及第一、二类边界条件,在计算域内及边界处布点分别满足离散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建立代数方程组,计算未发生降雨作用时生态土工格栅护坡内的稳态渗流场,分析该情况下护坡的自由液面;以稳态渗流场作为瞬态渗流问题分析的初始状态,施加降雨强度,进行瞬态分析;计算护坡各个时刻的孔隙水压力分布情况、安全系数及临界滑裂面的变化规律,用于分析生态土工格栅的稳定性。该方法有利于快速分析降雨作用对生态土工格栅护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减少潜在风险,提高护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25871.0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2 , G06Q50/06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侧面地层摩擦的埋置电力管廊沉降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获取地层信息、电力管廊埋置情况和外部荷载基本参数后,基于受压地层承受外部荷载引起的沉降量平衡公式、外部荷载传递至电力管廊引起的结构变形公式,建立压力作用下埋置电力管廊的沉降变形平衡公式;在获取结构与地层间的摩擦基本参数后,建立单位长度电力管廊两侧面承受的地层摩擦力公式,进而建立两侧摩擦力作用下埋置电力管廊的沉降变形平衡公式,作为对外部荷载压力作用下埋置电力管廊沉降变形计算结果的修正;对上述步骤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对外部荷载压力作用下埋置电力管廊沉降变形量的最终修正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47633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313696.9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电气设备制造远程监管与安装指导系统与方法,包括网络协同平台、手持智能终端、设备RFID标签以及AR设备;通过建立网络平台,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和RFID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变电站工程电气设备从生产制造、设备运输、现场验货、电气安装、以及到运维检修等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实时跟踪、信息录入和全方位指导,以提高精细化管理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872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31162.3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大芯数OPGW的纤芯接续方法及结构,包括可分离连接在一起的直熔式OPGW接续盒和插拨式OPGW接续盒;直熔式OPGW接续盒内安装有OPGW熔接单元,插拨式OPGW接续盒内安装有OPGW插接单元,将搭载新兴业务通信设备的电力杆塔接续点上的大芯数OPGW的纤芯一分为二,一部分的纤芯采用直接熔接方式,分段接续组成长距离的主干OPGW传输长通道,另一部分的纤芯采用插拨式接续方式,组成分段式的区间光纤传输短通道。本发明可根据新兴业务的特殊要求,满足区间OPGW通信的灵活使用,大大提高了大芯数OPGW的利用率,实用性强,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66806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28484.0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2 , G06F30/13 , G06F16/25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与BIM引擎的变电站数字化移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项目KKS编码标准,并进行各专业三维建模;步骤S2:输入各专业部件属性信息,其中电气设备信息采用外挂数据库方式;步骤S3:完成三维建模后输出三维模型RVT文件和GIM格式文件包;所述RVT文件导入BIM引擎,利用GIM解析器获取GIM格式文件包中的电气设备属性;在Web端,将属性信息与电气设备几何模型通过KKS编码建立关联关系;步骤S4:基于KKS编码,将各类工程文件与三维模型建立关联。其实现从基于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GIM文件中抽取模型属性,基于唯一的KKS编码与BIM引擎模型实现关联的变电站数字化移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