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8369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40267.2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风险感知能力提升的配电网多维量测配置方法及系统,其包括:针对区域内配电网所面临的灾害类型,进行数据需求进行分析;基于数据需求的分析结果,考虑区域内的微气象因素,选择配电网多维量测设备;考虑配电网中配置的多维量测设备传递的实时数据,基于配电网致灾机理模型得到的线路故障概率结果与线路实际故障概率进行比较,采用配电网风险感知精度提升方法;提升配电网风险感知能力,保障量测设备配置具有好的经济性为目标,同时考虑重要负荷节点可观性,采用遗传算法对配电网中多维量测配置的数目和位置进行求解。本发明实现了在电气量量测装置失效的情况下对配电网灾损辨识能力的提升,可以广泛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72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37105.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5D1/46 , G05D1/644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角裕度的四旋翼无人机分数阶PD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相角裕度的概念来指导分数阶PD控制器参数的选择,以确保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相位特性。相较于传统的智能算法,相角裕度法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量,而且避免了早熟收敛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参数整定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本发明方法,旨在实现更为精确和高效的分数阶PD控制器参数整定,进而提升四旋翼无人机的整体飞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0955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10822096.X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40/151 , G06F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C#的GIM格式与XDB格式无损转换方法,转换步骤如下:步骤1、解析GIM模型;步骤2、根据映射规则,用c#编程语言编写的接口软件实现所述GIM模型的信息文本的转换,形成国际标准化模型的表达,并存储到节点结构体数组形式写入.xml或.dat命令流文件中;步骤3、将所述GIM模型中所有贴源数据均通过GUID与GIM模型中实体模型进行关联,在GIM模型中实体模型以*.Dev表示;步骤4、基于步骤2和步骤3中形成的实体模型元素XML文件,构建符合XDB规范的实体模型与属性信息。本发明的应用打通城市模型底层格式,通过可与城市模型互通、互融、互生的电力模型,实现电网与城市发展同步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62601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86022.3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主干线故障快速自愈方法,该方法基于的电网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干网、支线网和配电自动化装置,所述主干网为双花瓣式的主干网,所述支线网为由四个配电室组成的包含有两个支环路的双环网;实际应用中正常运行状态以及检修状态发生的线路故障占到了本电网结构总故障90%以上,本发明基于此两种状态,结合故障发生点位置给出一套自愈方法,该方法可靠、快速、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3181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1101880.3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城市中压配电网过渡网架改造方法,采用Matlab软件作为开展网架规划的计算工具,包括以下步骤:得到各帕累托算子边界下的优化方案;绘制得到远景网架接线规划的帕累托曲线,分析远景网架优化接线方案和相应的改造成本。本发明为不同区域的新建电网规划和运行、现状网架升级和改造提供有益参考,为最大程度发挥电网投资效益起到辅助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61035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17274.X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量化分级指标体系的光伏接入配电网适应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搜集待评估配电网目标网架中接入和涉及的各类光伏电源配电网背景资料和历史数据用于分析;步骤二、提取可靠性、负载率、短路电流和电能质量四方面关键指标,构建适应性评价体系;步骤三、采用指标评分加权的方法对待评价的规划区域配网系统进行适应性评价;步骤四、分层分区;步骤五、进行区域电网评价;步骤六、计算区域电网适应性评分值,根据适应性评分得到区域电网的适应性评价结果;步骤七、判断是否具备光伏接入适应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本发明为辅助规划人员合理考虑区域光伏的装机规模和配套电网发展规划提供有效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360955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22096.X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40/151 , G06F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C#的GIM格式与XDB格式无损转换方法,转换步骤如下:步骤1、解析GIM模型;步骤2、根据映射规则,用c#编程语言编写的接口软件实现所述GIM模型的信息文本的转换,形成国际标准化模型的表达,并存储到节点结构体数组形式写入.xml或.dat命令流文件中;步骤3、将所述GIM模型中所有贴源数据均通过GUID与GIM模型中实体模型进行关联,在GIM模型中实体模型以*.Dev表示;步骤4、基于步骤2和步骤3中形成的实体模型元素XML文件,构建符合XDB规范的实体模型与属性信息。本发明的应用打通城市模型底层格式,通过可与城市模型互通、互融、互生的电力模型,实现电网与城市发展同步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232666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06241.6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丁斌 , 邢志坤 , 顾辰方 , 王帆 , 袁博 , 赵树军 , 唐宝锋 , 刘杰 , 李振伟 , 连浩然 , 闫浩然 , 张宁 , 孟斌 , 赵路新 , 杨博涛 , 刘瑞麟 , 张海涛 , 蔡佳铭 , 陈云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综合能源示范工程评估方法。首先,对城市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涉及的各类评估所需参数进行调研和收资;其次从能源生产是否绿色清洁、能源供应是否安全可靠、能源消费是否高效低碳、能源运营是否智慧先进以及能源服务是否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开展指标计算和评估分析;然后对评估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同时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利用熵权法可以反映指标信息的效用价值,将其作为各项指标综合评估时所需的对应权重;最后计算综合能源示范工程的综合评估结果。综合考虑城市能源利用与发展所追求目标内涵的多个维度,提出城市综合能源示范工程的评估流程和方法,以期对城市综合能源示范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422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8467.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靠供电的复合网架结构,涉及配电网网架结构和配电自动化技术领域;其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干网、支线网和配电开关监控终端,所述主干网为双花瓣式的主干网,所述支线网为由四个配电室组成的包含有两个支环路的双环网,四个配电室中一级配电室的数量为两个,二级配电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环路的结构相同分别是第一支环路和第二支环路,每个一级配电室侧的两个支环路的端点一对一相应地与主干网中一个开关站的两段母线连接,两个二级配电室之间通过联络电缆连接并开环运行;其通过双花瓣式的主干网、双环网的支线网和配电开关监控终端等,实现了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7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66174.4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慧明 , 耿若曦 , 王延芳 , 张兴华 , 李津 , 洪福斌 , 陈思安 , 谭盛钰 , 高剑 , 李树荣 , 钟成 , 王帆 , 栾士岩 , 高子寒 , 张思瑞 , 成岭 , 卜凡鹏 , 卢浩鹏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7 , G06N3/006 , G06N5/01 , G06N20/20 , F25B30/06 , F28D20/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冷热源系统储热协同优化方法,涉及地源热泵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下列步骤:S1、收集测量数据;S2、进行负荷计算与参数范围的计算;S3、对土壤的吸放热量进行计算;S4、对储热体位置进行优化;S5、确定最优钻孔深度和最优的储热体容积;在本发明的优化设计过程中,通过确定储热体的容积和地埋管的钻孔深度,以实现最低能耗和最小成本。系统根据用户冷热负荷需求,动态调整这些变量,直到找到最优组合,本发明通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耗高、土壤热失衡和能源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智能的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能提升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