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672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72187.6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郭铭群 , 刘冀邱 , 李本良 , 卢飞 , 李静波 , 田蔚光 , 管仁锋 , 邹军 , 韦联永 , 王婷婷 , 骆云飞 , 张亮 , 牛凯 , 蒋伟 , 李伟 , 官澜 , 于洋 , 黄宝莹 , 金梦菡
IPC: G06Q10/063 , G06N3/00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智能选址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选站数据对可建造变电站的区域进行筛选,得到目标选址区域,根据预设定的站址搜索数量,在目标选址区域内生成N组待处理站址;将待处理站址输入基于改进型多峰优化粒子群算法构成的搜寻模型中,筛选中各组待处理站址的最优站址,根据前N个最优站址,确定目标选址区域的变电站选址规划结果。本发明采用科学的区域筛选方法对选址区域进行筛选,为选站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指导;在寻找最优站址的过程中对任两个距离过近的站址根据排斥策略进行调整,以保证改进的多峰优化粒子群算法的多峰解之间的距离,避免不同种群输出的站址间过度收敛到局部最优,以保证最优的选址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53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91581.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底梁、顶梁、墙板和两个框架柱,两个框架柱沿左右方向间隔固定设于底梁的顶面,两个框架柱相对设置,顶梁固定设于两个框架柱之间,顶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框架柱的侧面,框架柱相对于另一个框架柱的侧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贯穿至框架柱的顶面,安装槽位于顶梁的前方,墙板固定设于底梁的顶面,墙板封闭两个框架柱之间的空间,墙板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两个侧面设有安装接头,安装接头插入安装槽,安装接头连接于安装槽;本发明的装配式墙体的综合承载能力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647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64053.9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广东盖特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性能检测技术领域,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建筑材料耐碳氢高温火焰检测设备,用于解决建筑材料耐高温爆裂性能不易量化评价的问题,包括加热箱体和试件安装装置,加热箱体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和用于测量加热箱体内部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加热箱体表面开设有检测口,试件安装装置在耐碳氢高温火焰检测时封堵检测口且使试件的位置与检测口相对应;还设有形变检测装置,形变检测装置用于在耐碳氢高温火焰检测时测量试件的形变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该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9061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75044.4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换流站多品位工业余热的供能装置,供能装置包括:空气源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和换流站电气设备热源系统、中高温侧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和居民负荷供热系统。本发明以换流阀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产生的工业余热、空气能和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余热为主要能源,通过多能协同、同时利用的方法替代电能和天然气,满足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通过并行提质、梯级增效的方法将低品位、中品位的能源提升至中品位、高品位以供用户使用。通过对热量的分层加热利用,提升了换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能量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8007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328056.3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 , 达峰时代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轻钢屋面与光伏组件支撑结构体系,包括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安装在轨道上,轨道通过夹具固定在压型钢板波峰处,光伏组件与压型钢板一体化设计,将整体集成到建筑上,将光伏发电系统与新建筑同时设计、施工、安装,使光伏板与建筑屋面、立面有机结合,压型钢板可代替最上层屋面,替换式安装节省部分屋面投资,25年内无需再进行屋顶更换、检修及保养维护,节约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427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429958.8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安达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换流站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不同事故场景工况的换流站消防机器人系统,包括:消防机器人包括两个并联的泡沫介质接口,其中一个泡沫介质接口连接压缩空气泡沫系统中压缩空气泡沫消防炮系统的连接栓;另一个泡沫介质接口连接泡沫栓系统的连接栓,且与泡沫栓系统连接的泡沫介质接口处设置限流装置;在消防炮故障时,消防机器人将代替故障消防炮投入灭火作战;若消防炮不存在故障时,消防机器人接入泡沫栓系统,发挥泡沫水枪功能。其在消防炮故障时,可替代故障消防炮参与事故灭火,发挥正常功能;在消防炮正常工作时,可同时接入消火栓/泡沫栓系统,提高举消防机器人的利用率,保障换流站火灾事故的可靠、快速灭火。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69965.6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变电站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应用于变电站的空调控制装置,包括:接收第一采集执行单元发送的语音数据,语音数据是第一采集执行单元对对象的语音进行采集得到的,获取语音数据中的指令信息,指令信息包括目标空调的标识信息和针对目标空调的控制指令,根据标识信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目标空调关联的目标采集执行单元,以使目标采集执行单元控制目标空调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任务。本方案提高了对变电站中空调控制的效率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19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4156.9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广东盖特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纳米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纳米超高性能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通用硅酸盐水泥150~400份;矿渣粉200~450份;粉煤灰改性微珠100~150份;偏高岭土50~100份;复合碱激发剂22~50份;纳米碳酸钙7~15份;细骨料800~1200份;减水剂10~26份;钢纤维40~90份;其中,纳米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15~0.2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纳米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37112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0401733.6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设备共享的输电塔,包括塔体、共享塔头、避雷针和/或避雷地线,塔体包括第一横担,第一横担设在塔体的顶端,共享塔头包括立架和多个支撑架,立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立架的底端与第一横担相连,多个支撑架均设在立架的顶端,且多个支撑架沿着立架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架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安装通信基站和/或感知设备的安装位,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休息平台,避雷针设在立架的顶端,避雷地线的第一端与立架的顶端相连,避雷地线的第二端与第一横担上的输电地线相连。本发明的输电塔,实现了基础支撑构架的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113137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01733.6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设备共享的输电塔,包括塔体、共享塔头、避雷针和/或避雷地线,塔体包括第一横担,第一横担设在塔体的顶端,共享塔头包括立架和多个支撑架,立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立架的底端与第一横担相连,多个支撑架均设在立架的顶端,且多个支撑架沿着立架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架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安装通信基站和/或感知设备的安装位,支撑架的底部设有休息平台,避雷针设在立架的顶端,避雷地线的第一端与立架的顶端相连,避雷地线的第二端与第一横担上的输电地线相连。本发明的输电塔,实现了基础支撑构架的共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