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33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1312.0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低频输电的交流矩阵变频器、控制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变频模块,变频模块包括多个桥臂,每个桥臂上设置若干变频子模块,变频器的工频侧采用与电网频率相关的有功功率控制模式以及与电网电压相关的无功功率控制模式;变频器的低频侧采用定交流电压幅值与定交流电压频率的控制模式;经过控制的工频侧的有功功率与经过控制的低频侧的信号进行协调配合,当低频侧的信号上升到上限时,工频侧的有功功率增大;当低频侧的信号下降至下限时,工频侧输出的有功功率降低。其解决了柔性低频系统变频器与储能相结合的问题,实现了对交流电网电压和频率的主动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80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397779.1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电容动态均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得到PWM调制的调制比偏移量值d_M_xyn(x∈{u,v,w},y∈{a,b,c});2)得子换流器间的PWM调制的调制比偏移量终值d_M_xy(x∈{u,v,w},y∈{a,b,c});3)获取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调制波信号及三角载波信号,再根据所述调制波信号、d_M_xyn(x∈{u,v,w},y∈{a,b,c})及d_M_xy(x∈{u,v,w},y∈{a,b,c}),得最终的调制波信号,然后将最终的调制波信号与所述三角载波信号作差,并根据作差结果得桥臂中各全桥模块实际开关的PWM信号,根据桥臂中各全桥模块实际开关的PWM信号进行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模块电容动态均压控制,该方法能够对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进行电容动态均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71452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17813.1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备电网主动支撑能力的交交变频器及其启动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变频模块,变频模块包括多个桥臂,每个桥臂上设置若干变频子模块,变频子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子模块开关、交流软启电阻、旁路断路器和变频电路,储能电池通过子模块开关与交流软启电阻、变频电路串联,旁路断路器与交流软启电阻并联。其能够有效解决含子模块并联储能电池的交交变频器系统启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50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97781.9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M5/458 , H02M7/162 , H02M7/19 , H02M7/219 , H02M7/25 , H02M7/483 , H02M7/521 , H02M7/5387 , H02M1/12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C‑MMC混合型交交换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包括正极部分及负极部分,其中,正极部分包括第一LCC‑MMC整流模块及第一LCC‑MMC逆变模块;负极部分包括第二LCC‑MMC整流模块及第二LCC‑MMC逆变模块;其中,第一LCC‑MMC整流模块、第一LCC‑MMC逆变模块、第二LCC‑MMC逆变模块及第二LCC‑MMC整流模块依次连接组成串联回路,外接的第一系统与第一LCC‑MMC整流模块及第二LCC‑MMC整流模块相连接,外接的第二系统与第一LCC‑MMC逆变模块及第二LCC‑MMC逆变模块相连接,该结构能够独立控制有功和无功,且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97779.1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电容动态均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得到PWM调制的调制比偏移量值d_M_xyn(x∈{u,v,w},y∈{a,b,c});2)得子换流器间的PWM调制的调制比偏移量终值d_M_xy(x∈{u,v,w},y∈{a,b,c});3)获取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调制波信号及三角载波信号,再根据所述调制波信号、d_M_xyn(x∈{u,v,w},y∈{a,b,c})及d_M_xy(x∈{u,v,w},y∈{a,b,c}),得最终的调制波信号,然后将最终的调制波信号与所述三角载波信号作差,并根据作差结果得桥臂中各全桥模块实际开关的PWM信号,根据桥臂中各全桥模块实际开关的PWM信号进行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的模块电容动态均压控制,该方法能够对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式换流器进行电容动态均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0985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00183.3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系统的无功控制与SVG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计算本换流站与交流系统交换无功△Q;设定△Q的死区范围,并对△Q进行限制输出;设定SVG具有调节能力的限制条件,判断SVG发出无功功率是否受限;基于SVG发出无功功率是否受限及本换流站与交流系统交换无功限制结果,计算QPC模块中PI控制器的输入,完成无功控制与SVG协调控制过程。采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时,换流器大于额定角度的运行时间明显减小,有效降低换流器损耗,直流系统功率升降过程平稳,并且无源滤波器投切引起交流系统电压波动大幅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53970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0927496.7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特高压直流工程整流侧分接开关动作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选取新的整流侧触发角控制范围;根据所述新的整流侧触发角控制范围的上限,在换流器充电后至解锁前,将整流侧换流变压器分接开关档位设置在预先设定的档位;设定整流侧触发角控制范围的上限切换条件,以减少特高压直流工程整流侧分接开关动作次数。本发明能够大幅减少整流侧分接开关动作次数,方法的实施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设备或对现有的硬件设计进行改造,可广泛应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6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18525.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电感的多柱并联避雷器均流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在并联的各避雷器与避雷器保护的电压节点之间分别串联电感;通过电感在操作电流冲击下的感应电压特性,补偿避雷器残压偏低柱的电压,实现多柱并联避雷器不同并联支路的电流和能量均衡。本发明能补偿避雷器残压偏低柱的电压,改善多柱并联避雷器的均流特性。本发明可以在多柱并联避雷器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919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25811.1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8 , H04B10/25 , H02J13/0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光纤通信的RTDS和RTLAB互联仿真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分别在RTDS实时仿真平台和RTLAB实时仿真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在RTDS实时仿真平台和RTLAB实时仿真平台分别进行光纤通信协议的配置;设置实时仿真互联结构,在实时仿真互联结构上设置解耦接口,并分别在RTDS实时仿真平台和RTLAB实时仿真平台对应设置解耦接口;根据解耦接口将RTDS实时仿真平台和RTLAB实时仿真平台进行实时仿真互联。本发明实现了新能源接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大规模、大容量、复杂系统的实时仿真研究,可以广泛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14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74541.7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科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延时解耦的不同仿真平台间实时仿真互联方法及系统,其包括: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时仿真平台之间的接口延时;根据所述接口延时确定解耦接口位置;根据所述接口位置处线路的单位长度电感值、单位长度电容值以及所述接口延时,计算解耦电感和解耦电阻的值;根据计算的所述解耦电感和所述解耦电阻的值配置解耦接口参数,实现不同实时仿真平台间的电压电流信号互联。本发明实现了两种平台模型间电气信号的传输,解决了不同仿真平台模型之间数据互通延时引起的仿真结果偏差问题;可以广泛在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技术领域中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