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776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85006.8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重庆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线取能装置及除冰系统,涉及供电领域,整流滤波模块将地线输出的感应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DC/DC变换模块调整电压大小,之后再利用逆变模块将其转换为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模块、DC/DC变换模块和逆变模块的配合将地线输出的感应电转换为可控的交流电从而为用能负载功能,利用地线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实现对除冰装置以及通讯设备等的供电,取代了传统的能源供给方式,使用输电线路的自身资源来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实现了对除冰装置持续、有效、可靠的供电,及时对覆冰线路进行除冰,减少线路覆冰对电网带来的风险,保障电网稳定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0152.6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重庆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线除冰装置、方法及系统,涉及输电线路除冰技术领域。地线除冰装置中,电脉冲除冰线圈的输入端连接脉冲开关元件的输出端,电脉冲除冰线圈与地线表面接触;除冰器通信与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脉冲开关元件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接收并根据控制指令发送除冰信号至脉冲开关元件;脉冲开关元件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用于根据除冰信号控制电脉冲除冰线圈与电源的导通。由此可知,上述方案中电脉冲除冰线圈与地线表面接触,受除冰器通信与控制电路的除冰信号的控制,能够在接通电源后产生振动,从而对地线表面的覆冰进行去除,防止了因地线覆冰导致的电力通信通道中断,保证了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4777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66791.2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重庆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充放电的控制电路及供能装置,涉及控制电路领域,包括第一继电器模块、充电开关、第二继电器模块、放电开关和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来对电容的充电开关和放电开关进行控制,利用继电器模块实现对电容的充放电开关的远程操作,不需要物理接触开关,避免了直接接触高电压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有效减少操作人员的伤害风险;通过处理模块对第一继电器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的自动控制过程可以实现智能控制充放电时间、次数以及顺序等功能,实现对电容的充放电的智能化控制,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灵活性高,扩展了整个供能装置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4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40356.5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重庆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智能间隔棒应用的多源环境能量获取发电装置,属于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电磁发电单元、压电发电单元、太阳能发电单元和空心骨架;所述电磁发电单元包括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线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绕设在所述空心骨架上,所述电磁铁通过弹性件悬浮设置在所述空心骨架内;当间隔棒振动时,所述电磁铁在所述空心骨架内上下运动,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相对运动;所述压电发电单元套设在所述空心骨架上,当间隔棒振动时,所述压电发电单元发生形变,从而实现压电发电;所述太阳能发电单元为柔性太阳能电池薄膜,贴附在本装置的外壳表面,以实现太阳能发电。本发明可为输电线路的智能间隔棒提供稳定、高效和足够的电能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83768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35733.0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绝缘缺陷检测及评估的增频脉冲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首次进行时域脉冲反射所需要的频率;根据确定的频率产生单个周期信号并注入被测电缆中;基于单个周期信号,得到增频脉冲的真实波速;基于增频脉冲的真实波速,计算增频脉冲的频带宽度、单次增频幅度以及增频脉冲间隔时间;产生增频脉冲信号,该增频脉冲信号在被测电缆中传输,若被测电缆中有缺陷,则在缺陷处存在反射波;对采样后的反射波与增频脉冲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以得到被测线缆的缺陷定位结果;基于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对电力电缆的缺陷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本发明能够精确定位电缆中的缺陷并对其进行类型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5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93899.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频脉冲的电力电缆绝缘检测及缺陷评估方法及系统,其包括:获取增频脉冲在电力电缆中传播产生的反射信号;对增频脉冲和反射信号进行时域信息提取,得到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反射信号的脉冲极性,幅值衰减系数;从增频脉冲和反射信号中提取频域信息,提取的频域信息包括信号幅频曲线相关系数、相频曲线相关系数、功率谱密度曲线相关系数;从增频脉冲和反射信号中提取时频域信息;在时域和频域,分别计算缺陷在电力电缆中的位置,并结合电力电缆线路中间接头位置,评估缺陷位于电力电缆本体或者接头;对电力电缆的缺陷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本发明提高了缺陷定位和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29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35780.0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覆冰监测数据的二阶集成覆冰预测方法和设备,方法包括:对指定微地形气象情景下的输电线路监测时间序列数据,并对输电线路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的特征建立覆冰序列数据的预测模型;获取输电线路覆冰监测图像数据,提取输电线路覆冰图像的特征;利用根据输电线路覆冰图像提取的特征建立覆冰图像数据的预测模型;根据所述覆冰序列数据的预测模型和所述覆冰图像数据的预测模型并采用简单平均集成方法构建多源数据集成预测模型,将所述多源数据集成预测模型用于最终覆冰厚度预测结果的获取。本发明可精准预测微气象环境下的线路覆冰情况,保证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8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30678.9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缆隧道智能通风系统,包括用于将隧道分割为两个及以上防火分区的防火墙,每一扇防火墙上方设置有通风亭,任一通风亭均包括内置的风机以及与风机连接的送风管和吸尘管,送风管和吸尘管相互独立,且送风管的出风口和吸尘管的进风口分别伸入在两个相邻防火分区内,同一防火分区内设置有一个通风亭中的进风管和另一个通风亭中的吸尘管;送风管的出风口处和吸尘管的进风口处均设置有温度探头和气体探头。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监测电缆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与温度指标,合理安排通风时长与通风次数,有效地提高了电缆隧道内的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932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50494.4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熊 , 李勇 , 王谦 , 刘佳 , 扬扬 , 杨财伟 , 印华 , 吴照国 , 彭华东 , 李永福 , 郑继红 , 蒋浩 , 熊浩 , 方钦 , 雷邦文 , 余辉 , 宋伟 , 宫林 , 田鹏 , 孙宝军 , 翟淑慧
IPC: G01R31/327 , G01D21/02 , G01N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监测装置的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方法,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信号采集智控单元和压力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壳体、增压设备和封堵机构;所述壳体构成密封腔体,所述增压设备、封堵机构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内;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方法为:在密封腔体与电气设备间的连接管路封闭以及密封腔体与气体密度继电器导通的情况下,对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下行程校验和上行程校验;通过本发明方法设置实现了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原位校验,确保了气体密度继电器内气体不会发生泄漏,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89334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13817.X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C01B25/165 , C01B25/40 , C09D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次磷酸铝改性聚磷酸铵核壳的方法,主要涉及阻燃剂制备方法的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磷酸铵倒入在反应釜中加热并保温0.6‑2.5小时;S2.加入磷酸钠水溶液并升温,再加入分散剂,待分散剂加热后搅拌均匀;S3.再将反应釜的内部滴加水溶性铝盐,滴加完毕后,加热并保持温度,此过程次磷酸铝在逐渐生成;S4.将步骤S3中反应后物料快速降温,再对快速降温后的物料进行离心操作,最后经清洗得到次磷酸铝改性聚磷酸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