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08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42134.7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泌体标志物的阵列检测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制备了一种含钛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纳米颗粒,将其滴加在靶板上,形成阵列式排布的含钛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纳米颗粒,再滴加血清样本,血清样本中的外泌体与含钛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纳米颗粒相结合,得到结合有外泌体的靶板,进行LDI‑TOF MS分析,得到样本代谢指纹图谱,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识别胰腺癌早/晚期患者、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和健康人的外泌体代谢差异,能够以高准确性和灵敏度区分胰腺癌早/晚期患者、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和健康人。本发明外泌体分离检测方法在大规模疾病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0525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96250.X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将小鼠肝脏经电转染方法转染癌基因质粒产生自发肿瘤的小鼠模型及其活性功能组织。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Myc‑AKT融合基因质粒和p53基因向导RNA质粒,通过肝脏原位电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入肝脏细胞,常规饲养,得到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的小鼠模型。本发明构建方法简单易行,成瘤率可高达90%,可用于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发生的机制研究和混合型肝癌药物筛选。本发明的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简单易行、成瘤率高、易于推广;可大批构建并具有异质性低的特点,构建的小鼠模型适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药物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815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513757.X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01N33/57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GPC1蛋白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用途。GPC1蛋白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制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试剂或试剂盒。本发明申请的肿瘤标志物GPC1,目前在小规模临床样本中即可证实适合作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标志物,较传统AFP、CEA、CA199等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人群普查的肿瘤标志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970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48342.3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K31/4462 , A61P1/16 , A61P29/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哌啶酸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哌啶酸能够预防和/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体地,本发明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发现哌啶酸在NASH患者及小鼠模型的粪便样本中含量降低,体内实验表明补充哌啶酸可降低NAS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在组织学上改善肝脏中的脂肪变、肝细胞气球样变、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程度。体外实验表明哌啶酸可改善肝脏类器官的脂质沉积、炎症细胞增生及纤维化。并且,哌啶酸为生物体内原本即存在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生物体无明显毒性;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方便快捷;有商品化试剂,可方便获得。
-
公开(公告)号:CN1197459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42820.5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K35/74 , A61K31/7072 , A61K45/06 , A61P35/00 , A61P1/18 , C12Q1/6886 , C12Q1/689 , C12Q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Blautia coccoides菌及其代谢物UDP‑半乳糖在治疗胰腺癌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Blautia coccoides菌及其代谢物UDP‑半乳糖丰度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密切相关,在TNM I/II期的PDAC患者中,Blautia coccoides和UDP‑半乳糖的含量显著高于III/IV患者,且与胰腺癌诊断和预后指标CA199显著负相关;本发明利用小鼠原位胰腺癌模型首次证实了Blautia coccoides菌及其代谢物UDP‑半乳糖对于胰腺癌进程的阻断和逆转作用,且可协同PD‑1单抗治疗胰腺癌,提高生存率;本发明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0525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996250.X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小鼠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将小鼠肝脏经电转染方法转染癌基因质粒产生自发肿瘤的小鼠模型及其活性功能组织。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包括:获取Myc‑AKT融合基因质粒和p53基因向导RNA质粒,通过肝脏原位电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入肝脏细胞,常规饲养,得到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的小鼠模型。本发明构建方法简单易行,成瘤率可高达90%,可用于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发生的机制研究和混合型肝癌药物筛选。本发明的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简单易行、成瘤率高、易于推广;可大批构建并具有异质性低的特点,构建的小鼠模型适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药物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79713.8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01N21/7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抗夹心化学发光法的癌胚抗原检测试剂及试剂盒。该检测试剂包括捕获探针、检测探针和发光底物,其中,捕获探针以外层包覆二氧化硅的磁性氧化铁颗粒作为载体偶联鼠抗人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结合待测溶液中的癌胚抗原;检测探针以介孔二氧化硅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和鼠抗人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捕获探针的癌胚抗原与检测探针的抗体相互作用,形成双抗夹心复合物;在双抗夹心复合物中加入发光底物,形成检测试剂,所述发光底物用于产生标识双抗夹心复合物浓度的发光值。本发明将磁珠和介孔材料引入双抗夹心化学发光法中制备捕获探针和检测探针,提高了检测精度和准确度,可以有效检测痕量癌胚抗原,且操作便捷,耗时较短。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88937.6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K45/00 , C12Q1/6886 , G01N33/68 , G01N33/574 , A61K39/395 , A61K31/708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钙离子依赖的分泌激活蛋白1在NK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研究发现,CAPS1过表达的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增强,提示CAPS1具有抑制肿瘤进展的效果;多色免疫组化发现CAPS1分子低表达于肿瘤微环境中的NK细胞,在肿瘤建模的动物实验中,结果发现与CAPS1基因敲除小鼠NK细胞共培养的肿瘤细胞的成瘤大小明显大于野生型小鼠,同样得出了CAPS1具有抑制肿瘤进展的效果。本发明提出了CAPS1在肿瘤治疗中的新用途,为临床治疗肝癌、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实体肿瘤及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等,提供良好的候选药物靶点及预后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179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30909.8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框架核酸材料构建3D肝芽类器官的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该构建方法包括:基于框架核酸材料(FNAs)设计细胞连接器(FNA‑Linker),并分别与肝实质细胞和肝内非实质细胞混合进行孵育使FNA‑Linker固定于细胞膜表面,孵育后的两种细胞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倒置悬滴培养,在悬滴和FNA‑Linker的DNA互补配对连接得到3D肝芽类器官,其内包含肝实质细胞和肝内非实质细胞,通过其构建慢性肝病体外模型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体外模型和肝纤维化体外模型,可以替代慢性肝病动物模型用于筛选治疗慢性肝病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81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13757.X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01N33/574 , G01N33/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484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GPC1蛋白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用途。GPC1蛋白作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可用于制备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试剂或试剂盒。本发明申请的肿瘤标志物GPC1,目前在小规模临床样本中即可证实适合作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标志物,较传统AFP、CEA、CA199等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人群普查的肿瘤标志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