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向摄影的近岸水文要素量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663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66440.8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水利、交通运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定向摄影的近岸水文要素量测方法。本发明利用定向遥控观测支架搭载摄像机伸出河岸外合适距离,确定相机内方位元素,采用垂直河流表面流场方向的定向摄影,对观测河岸范围内均匀释放的示踪球的运动轨迹进行录像,然后再利用水平等距控制杆和遥控自动收放线系统对流速仪的水下探头进行精准、大尺度距离的投放。本发明解决了野外现场试验摄像流场时尺度加大的难题,实现了在自然环境下对表面流场的定向垂直摄影,同时对河流断面不同位置处的水深及流速进行了精确量测。本发明保证了野外现场试验观测的准确性、可靠性、操作性以及安全性。

    三维地貌观测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32773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10144655.8

    申请日:2010-04-12

    Abstract: 一种可对三维沟坡微地貌进行实时观测的装置,属于地形测量领域。它是由地形定位装置和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组成。其中地形定位装置由测桥、激光点斑发射装置和稳压直流电源组成;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由计算机和带激光瞄准仪的摄像机组成。测桥由一字线型激光模组、激光模组微调支架、测桥主梁、测桥盖板和供电线路组成,一字线型激光模组并列布设在测桥主梁上,激光模组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由稳压直流电源提供电压;摄像机主光轴和点斑式激光仪发出的激光线均垂直于一字线型激光模组发出的扇形面激光。整套系统可实时采集沟坡面点群的空间坐标信息,具有较高的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适用于沟坡重力侵蚀过程的定量观测。

    用于地貌仪中激光一字仪定位的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2052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811323601.0

    申请日:2018-11-08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貌仪中激光一字仪定位的校准装置,属于水土保持研究技术领域。由校准参照装置、升降微调装置和角度微调装置组成。其中校准参照装置由校准板、参照线、水平尺和水平调节平台组成;升降微调装置由支架、手轮、传动杆、固定螺母、丝杆、冠齿轮、移动螺母和平移单元组成;角度微调装置由上块夹头、下块夹头、螺纹式调节旋钮、连接片、螺孔、固定单元、横纹式调节旋钮、竖直导轨、水平导轨、内置齿轮和内置弹簧组成。角度微调装置和升降微调装置为激光一字仪提供调节工具,校准参照装置通过π形校准线为等距、平行激光面提供参照标准。本发明能准确、快速地校准地貌仪中激光一字仪的位置和角度。

    基于定向摄影的近岸水文要素量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663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0966440.8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水利、交通运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定向摄影的近岸水文要素量测方法。本发明利用定向遥控观测支架搭载摄像机伸出河岸外合适距离,确定相机内方位元素,采用垂直河流表面流场方向的定向摄影,对观测河岸范围内均匀释放的示踪球的运动轨迹进行录像,然后再利用水平等距控制杆和遥控自动收放线系统对流速仪的水下探头进行精准、大尺度距离的投放。本发明解决了野外现场试验摄像流场时尺度加大的难题,实现了在自然环境下对表面流场的定向垂直摄影,同时对河流断面不同位置处的水深及流速进行了精确量测。本发明保证了野外现场试验观测的准确性、可靠性、操作性以及安全性。

    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

    公开(公告)号:CN110725233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1028180.3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流生态技术领域的生态护岸,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生态连接板、生态观景廊道和斜坡绿化带。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上部设置生态观景廊道,中部加生态连接板和锚杆,加固了护岸结构,减少结构下沉和平移,提高护岸工程整体稳定性。所述的生态连接板上设置生态孔,有利于河道和岸坡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所述生态观景廊道上种植绿色景观植物,既可以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又可以绿化护岸。本发明因为采用透水结构,能很好的实现水陆横向连通,解决了封闭性硬性护岸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问题,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能够同时满足工程性、生态性、景观性的要求。

    基于机械微调双主机的地貌观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3475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10315228.8

    申请日:2018-04-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持研究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坡面地貌演变过程动态观测的装置。两个主机从不同方位发出平行、等高、且相互重叠的激光平面,投射到坡面地形上。图像采集装置以垂直于激光平面的角度拍摄投射了上述激光线的坡面地形,形成视频截图并被导入计算机形成三维立体图,进而计算出坡体体积、坡面坡度等参数。本装置通过转动地貌仪主机中的机械微调装置的旋钮,实现对激光线平面等间距、平行的精确调节。本装置通过观测支架上的固定螺栓和视屏盒里的蜗杆手柄旋钮,控制用于图像采集的摄像机的移动和转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地校准激光一字仪间距和角度,且能准确地观测侵蚀坡面上包括局部深沟在内所有地貌的新型地貌仪。

    水土保持半比尺模型试验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0033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610155907.0

    申请日:2006-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实现水土保持半比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调整模型下垫面土壤自身的抗侵蚀性或者改变降雨侵蚀的动力,来实现模型侵蚀率的变化,从而使模型的次降雨地貌演变程度与原型的次降雨地貌演变程度接近。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通过该方法进行水土保持半比尺模型试验,可使历次模拟降雨后半比尺模型地貌的相对演变程度与相应组次降雨后原型流域的地貌相对演变程度基本相等,从而使半比尺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原型的土壤流失情况。

    用于地貌仪中激光一字仪定位的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2052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23601.0

    申请日:2018-11-08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貌仪中激光一字仪定位的校准装置,属于水土保持研究技术领域。由校准参照装置、升降微调装置和角度微调装置组成。其中校准参照装置由校准板、参照线、水平尺和水平调节平台组成;升降微调装置由支架、手轮、传动杆、固定螺母、丝杆、冠齿轮、移动螺母和平移单元组成;角度微调装置由上块夹头、下块夹头、螺纹式调节旋钮、连接片、螺孔、固定单元、横纹式调节旋钮、竖直导轨、水平导轨、内置齿轮和内置弹簧组成。角度微调装置和升降微调装置为激光一字仪提供调节工具,校准参照装置通过π形校准线为等距、平行激光面提供参照标准。本发明能准确、快速地校准地貌仪中激光一字仪的位置和角度。

    三维地貌观测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2773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44655.8

    申请日:2010-04-12

    Abstract: 一种可对三维沟坡微地貌进行实时观测的装置,属于地形测量领域。它是由地形定位装置和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组成。其中地形定位装置由测桥、激光点斑发射装置和稳压直流电源组成;图像数据采集装置由计算机和带激光瞄准仪的摄像机组成。测桥由一字线型激光模组、激光模组微调支架、测桥主梁、测桥盖板和供电线路组成,一字线型激光模组并列布设在测桥主梁上,激光模组之间采用并联电路连接,由稳压直流电源提供电压;摄像机主光轴和点斑式激光仪发出的激光线均垂直于一字线型激光模组发出的扇形面激光。整套系统可实时采集沟坡面点群的空间坐标信息,具有较高的观测效率和观测精度,适用于沟坡重力侵蚀过程的定量观测。

    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

    公开(公告)号:CN11072523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028180.3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流生态技术领域的生态护岸,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包括多孔混凝土桩、生态连接板、生态观景廊道和斜坡绿化带。所述的多孔混凝土桩上部设置生态观景廊道,中部加生态连接板和锚杆,加固了护岸结构,减少结构下沉和平移,提高护岸工程整体稳定性。所述的生态连接板上设置生态孔,有利于河道和岸坡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所述生态观景廊道上种植绿色景观植物,既可以作为生物的栖息地,又可以绿化护岸。本发明因为采用透水结构,能很好的实现水陆横向连通,解决了封闭性硬性护岸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问题,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能够同时满足工程性、生态性、景观性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