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534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1808221.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足外翻受力调节方法、调节系统、鞋垫、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足底多个位点的压力;其中,多个位点包括第一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足中内侧、足中外侧、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根据多个位点的压力,计算足外翻角度;在足外翻角度大于设定角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足外翻角度,计算目标充气时长;根据目标充气时长,对设置在鞋垫中的至少一个气囊进行充气,以实现对用户足底多个位点压力的调节。由此,该方法通过压力检测评估足底异常受力状况,进一步通过控制气囊充放气矫正足底异常受力状态,从而实现足外翻个性化、智能化矫形,进而促进足外翻患者的康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67904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828746.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矫形功效评估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使用踝足矫形器过程中同一个执行动作下的多个时间点的多个肌电通道的原始肌电信号序列;从任一时间点的任一肌电通道的原始肌电信号序列中,确定位于设定有效肌电信号范围内的目标肌电信号子序列;对目标肌电信号子序列中的各目标肌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任一肌电通道的多种信号特征;根据任一时间点的多个肌电通道的多种信号特征,确定任一时间点的特征向量矩阵;根据各时间点的特征向量矩阵,确定目标对象使用踝足矫形器在同一执行动作下的矫形功效评估结果,由此,实现了对踝足矫形器的矫形功效的准确评估,从而可准确地了解目标对象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679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28746.7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矫形功效评估方法、系统、装置和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使用踝足矫形器过程中同一个执行动作下的多个时间点的多个肌电通道的原始肌电信号序列;从任一时间点的任一肌电通道的原始肌电信号序列中,确定位于设定有效肌电信号范围内的目标肌电信号子序列;对目标肌电信号子序列中的各目标肌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任一肌电通道的多种信号特征;根据任一时间点的多个肌电通道的多种信号特征,确定任一时间点的特征向量矩阵;根据各时间点的特征向量矩阵,确定目标对象使用踝足矫形器在同一执行动作下的矫形功效评估结果,由此,实现了对踝足矫形器的矫形功效的准确评估,从而可准确地了解目标对象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8896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82196.1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模型的踝足矫形器参数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构建第一融合模型,其中,第一融合模型包括:目标用户的下肢三维模型以及初始矫形器的初始矫形器三维模型,目标用户存在下肢异常症状;检测获取目标用户穿戴初始踝足矫形器在行走过程中与目标步行参数对应的第一参数值;根据第一参数值对第一融合模型进行矫形器参数调整,得到第二融合模型;基于第二融合模型进行步行参数预测,以得到与目标步行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值;根据第二参数值,确定目标矫形器参数。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法,能够基于数字模型实现对踝足矫形器相关参数的在线调整以及调整后矫形效果的准确评估,从而在降低矫形器适配成本的同时,提升矫形器适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90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753564.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调节足内翻肌肉收缩力的电刺激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获取目标对象足底的第一压力后,可以将第一压力与基准压力比较,确定目标对象的行走状态,以基于行走状态对应的电刺激模式,向电刺激模块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电刺激模块输出电磁波刺激患侧腿部肌肉。由此,通过实时监测目标对象的行走状态,并在不同行走状态,基于不同的电刺激模式,对患侧腿部不同的肌肉进行不同电刺激强度的电刺激。从而提高了确定目标对象的行走状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并满足了目标对象进行患侧腿部肌肉电刺激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了调节足内翻肌肉收缩力的电刺激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453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82193.8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踝足矫形器的步态矫正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穿戴踝足矫形器后的步态参数,其中,目标用户存在踝足姿态异常症状;根据步态参数,计算得到目标用户的对称性特征参数,其中,对称性特征参数用于描述目标用户步态的左右对称性情况;根据步态参数,计算得到目标用户的稳定性特征参数,其中,稳定性特征参数用于描述目标用户步态的稳定性;根据对称性特征参数和稳定性特征参数,生成步态矫正评估结果。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法,能够结合目标用户穿戴踝足矫形器后的对称性特征参数和稳定性特征参数,客观、准确地实现踝足矫形器对目标用户步态矫正效果的量化评估,从而有效提升所得步态矫正评估结果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453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82190.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踝足矫形器对足底异常受力的矫正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多个足底位点的目标压力检测数据,其中,目标用户存在足底异常受力症状且已佩戴踝足矫形器;根据目标压力检测数据,生成与足底位点对应的目标压力变化曲线;根据目标压力变化曲线,提取足底压力曲线特征参数;根据足底压力曲线特征参数进行矫正效果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法,能够基于用户佩戴踝足矫形器后足底的压力检测数据客观、准确地对踝足矫形器的矫正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矫形器的优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9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53564.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调节足内翻肌肉收缩力的电刺激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获取目标对象足底的第一压力后,可以将第一压力与基准压力比较,确定目标对象的行走状态,以基于行走状态对应的电刺激模式,向电刺激模块发送控制指令,以指示电刺激模块输出电磁波刺激患侧腿部肌肉。由此,通过实时监测目标对象的行走状态,并在不同行走状态,基于不同的电刺激模式,对患侧腿部不同的肌肉进行不同电刺激强度的电刺激。从而提高了确定目标对象的行走状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并满足了目标对象进行患侧腿部肌肉电刺激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高了调节足内翻肌肉收缩力的电刺激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08221.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重庆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足内翻受力调节方法、调节系统、鞋垫、设备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足底多个位点的压力;其中,多个位点包括第一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足中内侧、足中外侧、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根据多个位点的压力,计算足内翻角度;在足内翻角度大于设定角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足内翻角度,计算目标充气时长;根据目标充气时长,对设置在鞋垫中的至少一个气囊进行充气,以实现对用户足底多个位点压力的调节。由此,该方法通过压力检测评估足底异常受力状况,进一步通过控制气囊充放气矫正足底异常受力状态,从而实现足内翻个性化、智能化矫形,进而促进足内翻患者的康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42963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44826.6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IPC: A61H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监测管理的助行器,属于康复辅助领域。该助行器包括助行器本体和智能监测模块;所述助行器本体包括扶手、连接架、底座、导向轮模块和万向轮模块;智能监测模块包括速度控制单元、主控和倾翻监测单元;万向轮架上固定有万向轮锁紧装置,用于锁紧万向轮本体;所述智能监测模块固定在连接架上;主控和倾翻监测单元包括加速度计、倾角传感器、定位模块、NB‑IoT模块、电源模块和微控制器;速度控制单元通过在底座和支架内部布线与主控和倾翻监测单元的微控制器连接;本发明利用加速度、倾角、定位信息进行多参数识别,误触发报警的概率相较单一参数更低,减少助行器正常使用时的误判报警对看护人员或家属造成频繁打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