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865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80092211.5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该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壁;电极组件,设置在外壳内;电能引出部,设置在外壳内且与电极组件连接;泄压机构,设置于第一壁;支撑件,设置在外壳内,支撑件被配置为能够限制电能引出部遮挡泄压机构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形成的泄压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支撑件能够避免因电能引出部遮挡泄压机构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形成的泄压孔而致使电池单体无法顺畅排气泄压的问题,从而降低电池单体在热失控时由于泄压不畅而发生起火、爆炸的风险,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9178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80006574.8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壳体以及端盖。电极组件具有第一极耳。壳体具有开口,壳体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端盖用于与壳体连接并盖合于开口,端盖具有抵靠面和焊接槽,抵靠面用于与第一极耳相抵,焊接槽从端盖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向靠近抵靠面的方向凹陷,端盖在抵靠面与焊接槽的底面之间形成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第一极耳焊接。端盖设置有加强部,加强部凸设于底面,加强部用于增强连接部的强度。加强部能够对用于与第一极耳焊接的连接部起到加强作用,提高了连接部的强度,降低因连接部受压被破坏而导致电池单体失效的风险,提高了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8813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80096129.0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及系统。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端盖组件。壳体具有开口。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极耳以及隔离部。极耳从主体部的端部朝开口延伸。隔离部设置于极耳外周。端盖组件用于封闭开口。端盖组件包括端盖以及第一绝缘件。端盖被配置为覆盖开口并连接于壳体。第一绝缘件设置于端盖靠近壳体内部的一侧。第一绝缘件具有凹部。至少部分极耳容纳于凹部内。第一绝缘件被配置为与隔离部抵压配合,以隔离极耳与壳体。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旨在解决电池单体存在短路而影响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二次电池及汽车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2885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1810033766.8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及汽车。二次电池包括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电极端子;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电芯主体和从电芯主体延伸出的极耳;转接片,转接片包括与极耳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与电极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和,设置于电芯主体与转接片之间的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设置有容纳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凹部。当顶盖组件与壳体装配时,由于绝缘隔板的存在,即使在挤压力的作用下,转接片也不会与电芯主体接触,更不会由于接触导致内短路,由此提高了二次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隔绝隔板设有凹部,该凹部为端子连接部提供容置空间,由此可以减小转接片在而二次电池内部所占用的空间,该空间可以用来增大电芯主体的尺寸,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86490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119991.0

    申请日:2023-09-0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电极组件,外壳包括第一半区和第二半区,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外壳的中截面到外壳的一端的部分为第一半区,外壳的中截面到外壳的另一端的部分为第二半区,外壳的长度为L,L≥80mm,中截面垂直于长度方向。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主体部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极耳,主体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半区,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半区。第一半区和第二半区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泄压机构,主体部设置有中心孔,沿长度方向,中心孔贯穿主体部,中心孔用于连通第一半区的内部空间和第二半区的内部空间。能够有效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413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80031802.1

    申请日:2022-05-16

    Abstract: 一种外壳(1)、电池单体(10)、电池(100)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外壳(1)包括周壁(11)和槽组(12),槽组(12)包括设置于周壁(11)的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22),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22)沿周壁(11)的周向间隔设置,周壁(11)在设置第一槽体(121)的位置的残留厚度小于周壁(11)在设置第二槽体(122)的位置的残留厚度。其中,第一槽体(121)的容积为V1,第二槽体(122)的容积为V2,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22)中体积较小一者的体积为V3,满足:0≤|V1‑V2|≤3V3。将第一槽体(121)的容积和第二槽体(122)的容积的差值设置在合理范围内,使得周壁(11)在第一槽体(121)和第二槽体(122)位置产生的应力形变比较均匀,减小周壁(11)的变形,使得周壁(11)的形状更为规则,以满足外壳(1)的装配要求,提高电池单体(10)的装配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