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潜水位采煤沉陷积水区历史空间信息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674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60030.5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间信息计算方法将遥感方法与沉陷预计结合,一方面利用遥感方法提取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积水边界,另一方面利用工作面预计参数、地质采矿条件,通过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下沉盆地地形。将遥感影像提取的积水边界与预计下沉地形通过坐标进行匹配,确定积水区水面高程,进一步计算沉陷积水区水深,水下地形,积水面积,积水体积,沉陷区库容各项空间信息,绘制水下地形图。相对比传统的沉陷区积水空间信息获取方法,本发明方便快捷,结果精度高,可计算过往积水空间信息数据,可以为采煤沉陷区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改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缓解了采煤沉陷区人地矛盾。

    一种利用InSAR监测数据的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下地形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7870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0120235.X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InSAR监测数据的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下地形反演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沉陷前和沉陷后的SAR影像及沉陷区沉陷前的DEM数据,采用D‑InSAR技术,得到沉陷后地表下沉信息;再根据地表下沉信息和工作面角点坐标、采厚、倾斜角等参数,求解出该工作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最后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模型,反演出沉陷区水下地形的动态变化及停采后水下地形最终形态。本发明方法中InSAR数据获取成本低,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下沉数据精度高、数据量大,参数反演基于半实测数据,参数反演结果适用于研究区,可以反演出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积水区域水下地形,指导沉陷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为沉陷区地表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提供重要参考。

    一种位错增强型BiCuSeO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666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1457631.7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错增强型BiCuSeO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转换技术领域。采用真空固相烧结法结合快速热压工艺,以Bi2O3,Bi,Cu,Se,PbO粉末作为原料,按照Bi1‑yPbyCu1‑zSe1+xO1‑x(0.01≤x≤0.05,0≤y≤0.06,0≤z≤0.05)化学计量比称取原料,研磨充分且混合均匀。将混合原料真空封装于石英管中,再通过井式炉高温固相烧结、降温、研磨产物获得Bi1‑yPbyCu1‑zSe1+xO1‑x粉末热电材料,将粉末材料在合适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热压烧结得到Bi1‑yPbyCu1‑zSe1+xO1‑x块体热电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热电材料在引入Se@O自掺杂后,生成高密度位错结构,热导率得到大幅降低。同时,Pb掺杂和Cu空位使得电导率得到显著提升,并维持高的塞贝克系数,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热电性能。本发明也为氧化物热电体系的位错设计和构筑提供了良好的启发。

    一种位错增强型BiCuSeO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66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457631.7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位错增强型BiCuSeO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转换技术领域。采用真空固相烧结法结合快速热压工艺,以Bi2O3,Bi,Cu,Se,PbO粉末作为原料,按照Bi1‑yPbyCu1‑zSe1+xO1‑x(0.01≤x≤0.05,0≤y≤0.06,0≤z≤0.05)化学计量比称取原料,研磨充分且混合均匀。将混合原料真空封装于石英管中,再通过井式炉高温固相烧结、降温、研磨产物获得Bi1‑yPbyCu1‑zSe1+xO1‑x粉末热电材料,将粉末材料在合适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热压烧结得到Bi1‑yPbyCu1‑zSe1+xO1‑x块体热电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热电材料在引入Se@O自掺杂后,生成高密度位错结构,热导率得到大幅降低。同时,Pb掺杂和Cu空位使得电导率得到显著提升,并维持高的塞贝克系数,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热电性能。本发明也为氧化物热电体系的位错设计和构筑提供了良好的启发。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井筒快速变形监测设备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931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1748.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矿井井筒快速变形监测;设备采用多传感器,测量2D激光雷达初始坐标,再在井筒中逐渐下放2D激光雷达;记录不同时刻数据;对轮式里程计、惯性测量单元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不同时刻钢丝下放距离和惯性测量单元的位姿数据;对轮式里程计计算的下放距离数据和惯性测量单元计算的位姿数据按时间戳进行插值,获取每个时间戳下2D激光雷达的位姿;计算不同深度的井筒壁精确坐标,建立井筒的三维网格模型,获取井筒的变形数据;本方法安全、精度高、成本低、劳动强度小、测量数据量大,减少和避免井筒测量过程中因环境复杂造成的测量人员受伤,大大提高井筒监测的效率。

    一种利用InSAR监测数据的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下地形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787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20235.X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InSAR监测数据的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下地形反演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沉陷前和沉陷后的SAR影像及沉陷区沉陷前的DEM数据,采用D-InSAR技术,得到沉陷后地表下沉信息;再根据地表下沉信息和工作面角点坐标、采厚、倾斜角等参数,求解出该工作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最后采用基于概率积分法模型,反演出沉陷区水下地形的动态变化及停采后水下地形最终形态。本发明方法中InSAR数据获取成本低,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下沉数据精度高、数据量大,参数反演基于半实测数据,参数反演结果适用于研究区,可以反演出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积水区域水下地形,指导沉陷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为沉陷区地表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提供重要参考。

    一种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动态预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93524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710060016.5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动态预计方法,属于采矿技术中的地表变形预计方法。本发明将固体充填开采顶板随时间变化的下沉模型与Knothe时间函数相结合,采用叠加原理将不同时刻的充填体压缩变形引起的地表下沉进行累加,建立了一套固体充填开采地表动态预计模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根据岩层时间影响系数、充填体压缩变形时间影响系数、采深、采厚、煤层倾角、预计工作面尺寸以及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等参数,可以预计出固体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形值。此预计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可以为指导固体充填开采设计、减小采动损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种高潜水位采煤沉陷积水区历史空间信息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674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1160030.5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间信息计算方法将遥感方法与沉陷预计结合,一方面利用遥感方法提取研究区域遥感影像的积水边界,另一方面利用工作面预计参数、地质采矿条件,通过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下沉盆地地形。将遥感影像提取的积水边界与预计下沉地形通过坐标进行匹配,确定积水区水面高程,进一步计算沉陷积水区水深,水下地形,积水面积,积水体积,沉陷区库容各项空间信息,绘制水下地形图。相对比传统的沉陷区积水空间信息获取方法,本发明方便快捷,结果精度高,可计算过往积水空间信息数据,可以为采煤沉陷区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改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缓解了采煤沉陷区人地矛盾。

    城中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空间格局重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708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67454.2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中采煤沉陷区水土资源空间格局重构方法,该方法先预计采煤沉陷区最终地表变形值,根据最终地表变形值将城中采煤沉陷区划分为积水区和未积水区,对积水区进行挖深垫浅超前治理、边坡护岸改造、积水区生态环境治理,将沉陷积水区改造成城中景观湖区;然后,对未积水区进行采空区岩体活化分析、稳定性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将未积水区分为不受影响建筑区、残余沉降影响区、建筑受限区、禁止建设区及采空区活化区,再将不同区域改造成住宅生活区、商业活动区以及休闲区。本发明方法设计科学合理,将原本城中采煤沉陷区大面积积水与土地撂荒的空间格局重构成集城市景观、情景居住、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空间格局。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井筒快速变形监测设备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931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671748.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矿井井筒快速变形监测;设备采用多传感器,测量2D激光雷达初始坐标,再在井筒中逐渐下放2D激光雷达;记录不同时刻数据;对轮式里程计、惯性测量单元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不同时刻钢丝下放距离和惯性测量单元的位姿数据;对轮式里程计计算的下放距离数据和惯性测量单元计算的位姿数据按时间戳进行插值,获取每个时间戳下2D激光雷达的位姿;计算不同深度的井筒壁精确坐标,建立井筒的三维网格模型,获取井筒的变形数据;本方法安全、精度高、成本低、劳动强度小、测量数据量大,减少和避免井筒测量过程中因环境复杂造成的测量人员受伤,大大提高井筒监测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