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0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25628.2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工程大学产业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雄名航空科工(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9/11 , G01N29/44 , G01L5/00 , G01M13/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航空端齿残余应力及齿根应力监测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航空端齿齿根应力监测信号的最佳参数;根据最佳参数采集非线性超声波时域图,并对非线性超声波时域图去噪;在去噪后非线性超声波时域图中提取基波、二次谐波以及三次谐波的幅值以及时间差;根据基波幅值、二次谐波幅值、三次谐波幅值和时间差,得到超声波非线性系数、超声波波速和衰减系数;建立超声非线性系数与应力关系;根据超声非线性系数与应力关系,进行多角度测定航空端齿齿根应力状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破坏航空发动机传动轮组前提下,减少端齿齿根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损伤,极大保证生产安全、延长航空端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22394003U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20571902.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工程大学产业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雄名航空科工(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声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声探伤技术的航空端齿微动疲劳检测装置,包括架台底座,架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圆头立板,圆头立板上滑动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远离圆头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件的一端,伸缩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盘,托盘上固定设置有超声波检测机构,超声波检测机构用于检测航空端齿,超声波检测机构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定位机械手,超声波检测机构通过定位机械手定位于航空端齿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2070530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20552777.8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 安徽工程大学产业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雄名航空科工(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端齿齿根残余应力超声检测装置,属于航空端齿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面铰接有机械臂机构,机械臂机构远离固定底座的一端铰接有检测主体,检测主体的底面对称固接有两个伸缩组件,伸缩组件上传动连接有超声检测机构,超声检测机构用于接收或传递超声波;固定底座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固定底座的内部固接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支撑柱轴接,第一驱动电机、伸缩组件、超声检测机构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波搭载智能机器人实现不同位姿发热检测,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解决了端齿过重不便于移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51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01707.4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G01N25/00 , G01N21/3581 , G01N2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障涂层热疲劳行为的太赫兹在线监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启动热循环实验炉和高精度温控系统,可升降隔热板上升,对热障涂层样品进行预热,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可升降隔热板下降,热循环实验炉被分隔成独立高温炉体;对独立高温炉体进行独立循环控制,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保持一段时间迅速冷却;通过太赫兹在线监测系统周期性的对热障涂层热循环样品进行单列取样和检测,获得太赫兹反射率和吸收率信息;基于热障涂层性能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估热障涂层在不同热循环次数下的热疲劳损伤行为,获得评估结果。通过本发明可以更好地指导热障涂层材料的选择、优化和应用,提高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可靠性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73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201763.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23/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时间序列与太赫兹特征的热生长氧化层演变预测方法,属于涂层性能评估和预测领域,包括:对样品进行热循环试验,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获得融合特征向量;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构建热循环时间‑太赫兹特征‑氧化层厚度三者之间的初始映射演化预测模型;以所述融合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氧化层厚度数据作为输出,对所述初始映射演化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得映射演化预测模型;通过所述映射演化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热生长氧化层的演变情况。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热生长氧化层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包括厚度的变化和特征的演变。
-
公开(公告)号:CN11712951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201707.4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G01N25/00 , G01N21/3581 , G01N2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障涂层热疲劳行为的太赫兹在线监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启动热循环实验炉和高精度温控系统,可升降隔热板上升,对热障涂层样品进行预热,加热至第一预设温度可升降隔热板下降,热循环实验炉被分隔成独立高温炉体;对独立高温炉体进行独立循环控制,加热至第二预设温度,保持一段时间迅速冷却;通过太赫兹在线监测系统周期性的对热障涂层热循环样品进行单列取样和检测,获得太赫兹反射率和吸收率信息;基于热障涂层性能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估热障涂层在不同热循环次数下的热疲劳损伤行为,获得评估结果。通过本发明可以更好地指导热障涂层材料的选择、优化和应用,提高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可靠性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7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01763.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6F123/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时间序列与太赫兹特征的热生长氧化层演变预测方法,属于涂层性能评估和预测领域,包括:对样品进行热循环试验,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获得融合特征向量;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构建热循环时间‑太赫兹特征‑氧化层厚度三者之间的初始映射演化预测模型;以所述融合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氧化层厚度数据作为输出,对所述初始映射演化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得映射演化预测模型;通过所述映射演化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热生长氧化层的演变情况。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热生长氧化层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包括厚度的变化和特征的演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