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0155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10076019.0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可以提高循环特性。在蓄电装置(10)中,在正极(13)和负极(14)隔着正负极用隔板(15)交替层叠而形成的电极层叠单元(12)的最外部,配置锂电极(17)。锂电极(17)具有作为锂离子供给源的金属锂(25),并配置有由满足(a)平均纤维直径为0.1~10μm以及(b)厚度为5~500μm的条件的无纺布构成的锂电极用隔板(无纺布隔板)(16)。如上述所示,由于与具有锂离子供给源的锂电极(17)接触的锂电极用隔板(16)由无纺布构成,所以可以使蓄电装置(10)的循环特性飞跃性地提高。

    蓄电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94970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177893.9

    申请日:2010-0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12 H01M2/0237 H01M2/1241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一种蓄电装置,其抑制电解液等的飞散,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在蓄电装置的封装容器上,通过热熔接处理,以围绕电极收容部的方式形成密封带(20、21)。另外,在密封带(21)的中央形成与其他部位相比熔接宽度较窄的安全阀部。而且,在封装容器上,形成与安全阀部隔着规定间隔而相对的密封带(22)。在由于过充电等使电极收容部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安全阀部的熔接面发生剥离而开口,将电极收容部内的气体从开口的安全阀部排出。另外,不仅是气体,电极材料或电解液(X)也从安全阀部排出,但通过密封带(22)捕捉电极材料或电解液。由此,可以抑制电极材料或电解液的飞散,可以提高蓄电装置的安全性。

    蓄电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01559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076019.0

    申请日:2011-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可以提高循环特性。在蓄电装置(10)中,在正极(13)和负极(14)隔着正负极用隔板(15)交替层叠而形成的电极层叠单元(12)的最外部,配置锂电极(17)。锂电极(17)具有作为锂离子供给源的金属锂(25),并配置有由满足(a)平均纤维直径为0.1~10μm以及(b)厚度为5~500μm的条件的无纺布构成的锂电极用隔板(无纺布隔板)(16)。如上述所示,由于与具有锂离子供给源的锂电极(17)接触的锂电极用隔板(16)由无纺布构成,所以可以使蓄电装置(10)的循环特性飞跃性地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