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12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81868.2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G06F3/01 , G06N3/0464 , G06F2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智能手套操作系统,涉及智能手套设计领域,智能手套操作系统包括:智能手套中的每个指套的指尖位置处设有柔性传感器;柔性传感器引出的导线与信号采集电路相连接;柔性传感器将手指点击操作转换为电容信号的变化;信号采集电路循环采集各指套上的传感器的信号,并汇总拼接成传感器组信号记录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系统通过设定阈值的方式处理接收的记录以捕获手指的点击动作,并形成点击序列记录,同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当前的点击序列记录认证使用者的身份信息,以及根据点击序列记录操作各个子应用。本发明能够提高传感器与智能手套之间的适形性,控制功能的多样性以及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4267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476389.2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冷学礼 , 田茂诚 , 邱燕 , 张冠敏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刘宗杰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包括多个互相平行的竖直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竖直管之间设置连通管;所述热管包括调节杆,其贯穿所述管套,其两端设有正反螺纹,且与所述的两组拧紧轴对应的固定块形成螺纹副连接,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拧紧轴所对应的固定块上的横向调整螺母形成螺纹副连接,旋转调节杆时,可以改变左边调整组和右边调整组之间的间距。本发明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同时减少换热器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0220403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164728.0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张冠敏 , 朱国梁 , 樊相臣 , 冷学礼 , 邱燕 , 田茂诚 , 李宏 , 刘宗杰 , 马俊迪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热管蓄热器的连贯直径分布的方法,包括蓄热器,热管的蒸发端设置在蓄热器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所述热管为两个,所述两个热管的蒸发端连贯,连贯的直径设计方法如下:假设高度为H,则直径R作为一个高度函数是一个增函数。本发明通过上述连贯直径增函数的设计,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减少危险,达到换热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144267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476389.2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冷学礼 , 田茂诚 , 邱燕 , 张冠敏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刘宗杰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包括多个互相平行的竖直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竖直管之间设置连通管;所述热管包括调节杆,其贯穿所述管套,其两端设有正反螺纹,且与所述的两组拧紧轴对应的固定块形成螺纹副连接,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拧紧轴所对应的固定块上的横向调整螺母形成螺纹副连接,旋转调节杆时,可以改变左边调整组和右边调整组之间的间距。本发明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同时减少换热器的体积和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0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164688.X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田茂诚 , 李宏 , 刘宗杰 , 冷学礼 , 邱燕 , 张冠敏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贯通尺寸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蓄热器,热管的蒸发端设置在蓄热器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热管的冷凝端设置在蒸发端上部的容器,所述蒸发端包括多根向下延伸的蒸发管,所述相邻蒸发管之间设置管铜管,管铜管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设计:距离蓄热器的中心的距离为S,管铜管的尺寸按照如下规律设:C(S),则C’(S)>0。本发明通过对采取管铜管尺寸的优化设计,能够保证在流体受热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受热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03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164641.3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张冠敏 , 李一真 , 冷学礼 , 邱燕 , 田茂诚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刘宗杰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器径向贯通密度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蓄热器,热管的蒸发端设置在蓄热器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热管的冷凝端设置在蒸发端上部的容器,所述蒸发端包括多根向下延伸的蒸发管,所述相邻蒸发管之间设置管铜管,管铜管采取如下方式进行设计:距离蓄热器的中心的距离为S,管铜数量设计规则如下:G(S),则G’(S)>0。本发明通过对采取管铜管数量的优化设计,能够保证在流体受热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受热均衡。
-
公开(公告)号:CN10991620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65281.9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冷学礼 , 刘宗杰 , 邱燕 , 田茂诚 , 张冠敏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热能力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蓄热器,热管的蒸发端设置在蓄热器中,所述蓄热器,设置在热源中,热管的冷凝端设置在蒸发端上部的容器,所述蓄热器的蓄热能力采取如下方法设计:距离蓄热器的中心的距离为L,则蓄热水平为X(L),则X’(L)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22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478788.2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张冠敏 , 冷学礼 , 田茂诚 , 邱燕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刘宗杰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设计方法,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且与所述的两组拧紧轴对应的固定块形成螺纹副连接,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拧紧轴所对应的固定块上的横向调整螺母形成螺纹副连接,旋转调节杆时,可以改变左边调整组和右边调整组之间的间距。本发明通过对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9668461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1318955.6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田茂诚 , 冷学礼 , 邱燕 , 张冠敏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刘宗杰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力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包括多个端部,沿着端部的高度方向,相邻的端部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连通管距离端部最上端的距离为S,端部的管径为R,R=Z(S),Z(S)是表明R是随着S变化的函数,则满足如下要求:R’
-
公开(公告)号:CN11142622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478788.2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张冠敏 , 冷学礼 , 田茂诚 , 邱燕 , 缪庆庆 , 周翔宇 , 李宏 , 刘宗杰 , 徐永萍 , 轩诗鹏 , 李静 , 马俊迪 , 朱国梁 , 樊相臣 , 魏姗姗 , 陈书祥 , 刘建文 , 张雪缘 , 吕雯 , 李燕 , 王永彬 , 李一真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设计方法,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且与所述的两组拧紧轴对应的固定块形成螺纹副连接,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拧紧轴所对应的固定块上的横向调整螺母形成螺纹副连接,旋转调节杆时,可以改变左边调整组和右边调整组之间的间距。本发明通过对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