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1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156467.0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晚斑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分子标记为如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共208bp。本发明利用花生野生种人工合成的四倍体与栽培种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通过对该群体重测序对花生晚斑病进行了QTL定位,鉴定到一个QTL的抗性等位基因来源于人工四倍体,在该QTL候选区间内开发了一个与花生晚斑病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通过检测叶片DNA,经PCR扩增和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条带大小即可鉴定出抗晚斑病花生株系,提高了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8856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67989.9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G22/10 , A01B79/02 , A01C21/00 , C09K17/40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滨海盐碱地芦笋抑水阻盐生态高效栽培法,属于芦笋栽培技术领域,所述高效栽培法包括盐碱地原土育苗、抑水阻盐、根际土壤提升、芦笋定植、生态管理、采笋步骤;所述抑水阻盐,选择盐碱地作为种植地块,定植芦笋前15‑16d,淡水漫灌压盐,然后施用隔离剂和进行土壤深翻;本发明的高效栽培法能够实现以下目的:在60‑80cm土层形成“离子隔离墙”,彻底解决土壤反盐问题;提升土壤质量,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替代薄膜覆盖,生物防治阻断病菌传播途径,实现生态栽培;提高芦笋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488584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44044.5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腋芽一步成苗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涉及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培养基的配方为:1/2MS+2wt%蔗糖+NAA0.2mg/L+KT0.1mg/L+嘧啶醇1.0mg/L+IBA1.0mg/L+琼脂0.65wt%,pH5.6‑5.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芦笋腋芽一步成苗组织培养的方法,包括:将芦笋腋芽消毒后,接种于上述的培养基上,一步培养成再生植株。本发明提供的由芦笋腋芽一步诱导再生植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能够简便、快速、高效的对芦笋进行无性繁殖,为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10900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072576.4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管花肉苁蓉栽培方法,主要通过柽柳种植起垄,垄的走向为南北向,种植管花肉苁蓉后,垄高设置28‑32cm、垄底部宽设置78‑82cm,垄顶部面宽设置58‑62cm,垄两侧均可受到太阳光有效照射,可有效避土壤水分过高、冬季温度过低的现象;防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不萌发和易发生腐烂的现象,提高了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45558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40734.3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一种花生‑油莎豆混合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分别将材料编号为CHY36‑34的花生种子与油莎豆块茎播种,4‑5个月,成熟后,刈割收获地上部分,收获后的花生秧与油莎豆茎叶稍作晾晒,水分达到65%‑70%左右即可用作青贮;步骤二:分别将花生秧与油莎豆茎叶切短至3‑5㎝,原料切碎后将花生秧和油莎豆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混合均匀,喷洒乳酸菌混合发酵剂;步骤三:将混合后并喷洒乳酸菌混合发酵剂将物料压实密封,室温保存1个月后可取用。花生秧的青贮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油莎豆茎叶混合青贮是很好的营养搭配方式,花生和油莎豆生育期一般为130‑160天,可以同时播种,同时收获,时间上适合同时操作,方便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57801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94602.6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分子标记AhyBscc的特异性引物对,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述。还公开了利用该分子标记AhyBscc鉴定花生种皮颜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取花生种子或者叶片DNA;步骤2:采用特异性引物对对所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步骤3:所得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若出现330bp大小的特征条带,则判定待测花生材料下代种子为黑种皮。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应用到花生分子育种和品质改良中,可以实现基因的精细定位、分离与克隆,有助于提高筛选黑花生的效率,快速提供大量花生新品种的种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2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766349.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芦笋品种的培育方法,属于芦笋品种培育技术领域,所述培育方法包括:耐低温单株室内筛选,耐低温单株田间鉴定,杂交组合配置,优势杂交组合筛选,不同生态区品种比较试验,设施种植品种比较试验;本发明培育的耐低温芦笋品质产量高,能够同时适应露天地区和设施栽培条件下种植,还能够提供芦笋耐低温优良单株亲本的鉴定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8309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74408.1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盐碱地荒漠肉苁蓉的栽培方法,属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盐碱地荒漠肉苁蓉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年秋季,在具有排水沟的种植田挖取种植沟,在种植沟底部和种植沟两侧土壤上撒播荒漠肉苁蓉种子,然后在种植沟中种植四翅滨藜,将种植沟两侧土壤回填到种植沟中,并进行常规田间管理;(2)第二年秋季采收荒漠肉苁蓉。本发明在种植四翅滨藜幼苗的时候同时撒播肉苁蓉种子,不需要第二年重新挖沟接种肉苁蓉,节省一遍工序,大大节省了种植成本;这种模式更方便于机械的使用,可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采用一年一收的方式,既可以使荒漠肉苁蓉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又能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年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42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38219.1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SSR标记构建芦笋分子身份证的方法,涉及植物品种鉴别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别芦笋品种的分子标记组合,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别芦笋品种的引物组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芦笋品种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方法,包括:采集不同品种的芦笋,利用上述的引物组合对不同品种的芦笋的DNA进行PCR扩增,再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检测结果构建所述芦笋分子身份证。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快速的构建芦笋品种分子身份证或指纹图谱,克服了以往形态、生理鉴定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7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08042.5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79 , C12N15/11 , C12Q1/6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石刁柏雄性特异的引物及生物性别鉴定方法,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工程领域。包括Asp‑YS1引物和Asp‑YS2引物,用以在生物样本中对雄性石刁柏实现筛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解决现有分子标记对芦笋性别鉴定不准确的问题,提高芦笋育种的效率以及进行精准育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