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11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56467.0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晚斑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分子标记为如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共208bp。本发明利用花生野生种人工合成的四倍体与栽培种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通过对该群体重测序对花生晚斑病进行了QTL定位,鉴定到一个QTL的抗性等位基因来源于人工四倍体,在该QTL候选区间内开发了一个与花生晚斑病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通过检测叶片DNA,经PCR扩增和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条带大小即可鉴定出抗晚斑病花生株系,提高了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0892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072569.4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作管花肉苁蓉‑柽柳一体苗的方法,该方法涉及了在柽柳枝条扦插的同时播种管花肉苁蓉种子,种子播种分层设计,将种子均匀播在下半层基质中,上半部分没有种子,可以保证早期柽柳根系发育的时候不受管花肉苁蓉种子接种的影响,能有效避免管花肉苁蓉接种的分布过于集中;通过对育苗基质中水分的精确控制,保证了根系的发育和扦插枝条成活,促进了管花肉苁蓉种子的萌发和接种;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具有易操作,易推广的特点,适合大田直接栽种柽柳‑管花肉苁蓉一体苗,也适合大众对阳台种植管花肉苁蓉和盆景的需求,利于市场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70511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156467.0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晚斑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分子标记为如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片段,共208bp。本发明利用花生野生种人工合成的四倍体与栽培种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通过对该群体重测序对花生晚斑病进行了QTL定位,鉴定到一个QTL的抗性等位基因来源于人工四倍体,在该QTL候选区间内开发了一个与花生晚斑病抗性位点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分子标记,通过检测叶片DNA,经PCR扩增和电泳检测,根据电泳条带大小即可鉴定出抗晚斑病花生株系,提高了育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0900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072576.4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管花肉苁蓉栽培方法,主要通过柽柳种植起垄,垄的走向为南北向,种植管花肉苁蓉后,垄高设置28‑32cm、垄底部宽设置78‑82cm,垄顶部面宽设置58‑62cm,垄两侧均可受到太阳光有效照射,可有效避土壤水分过高、冬季温度过低的现象;防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不萌发和易发生腐烂的现象,提高了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57801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994602.6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黑种皮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scc,分子标记AhyBscc的特异性引物对,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述。还公开了利用该分子标记AhyBscc鉴定花生种皮颜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提取花生种子或者叶片DNA;步骤2:采用特异性引物对对所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步骤3:所得扩增产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若出现330bp大小的特征条带,则判定待测花生材料下代种子为黑种皮。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应用到花生分子育种和品质改良中,可以实现基因的精细定位、分离与克隆,有助于提高筛选黑花生的效率,快速提供大量花生新品种的种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55813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18237.7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5/10 , A01H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N15/8205 , C12N15/82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生DELLA基因家族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AhDELLA1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花生AhDELLA2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首次发现了花生DELLA蛋白基因家族AhDELLA1和AhDELLA2及其编码基因,公开了AhDELLA1和AhDELLA2在花生生长发育过程和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阐明DELLA基因家族调控花生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且在抗逆花生新品种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创新作物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736688.X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花生分枝角度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AhyBA1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该分子标记AhyBA1的特异性引物对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本发明的分子标记可以快速、有效、经济的鉴定花生的分枝角度,通过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回交育种的方法,可以实现花生株型的定向快速改良,在培育匍匐型的高产花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0900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72576.4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管花肉苁蓉栽培方法,主要通过柽柳种植起垄,垄的走向为南北向,种植管花肉苁蓉后,垄高设置28-32cm、垄底部宽设置78-82cm,垄顶部面宽设置58-62cm,垄两侧均可受到太阳光有效照射,可有效避土壤水分过高、冬季温度过低的现象;防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不萌发和易发生腐烂的现象,提高了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55813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510018648.6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生DELLA基因家族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AhDELLA3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花生AhDELLA4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本发明首次发现了花生DELLA蛋白基因家族AhDELLA3和AhDELLA4及其编码基因,通过分析AhDELLA3和AhDELLA4基因在花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发现AhDELLA3和AhDELLA4基因在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阐明DELLA基因家族调控花生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且在花生新品种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创新作物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558131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018237.7
申请日:2015-01-1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生DELLA基因家族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AhDELLA1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花生AhDELLA2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首次发现了花生DELLA蛋白基因家族AhDELLA1和AhDELLA2及其编码基因,公开了AhDELLA1和AhDELLA2在花生生长发育过程和胁迫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阐明DELLA基因家族调控花生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且在抗逆花生新品种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创新作物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