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39349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74931.7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优化设计方法,用于对液力变矩器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使得能够设计出性能较好的液力变矩器,减小设计周期和降低设计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确定叶轮的结构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选定多组铸造成型工艺参数;根据选定多组的铸造成型工艺参数进行模拟铸造,获取对应的多个模拟铸造结果;确定一个最优的铸造成型工艺参数;选取叶轮的结构参数和最优的铸造成型工艺参数对叶轮进行铸造,获取第一轮试制叶轮;采用叶片端线法检测第一轮试制叶轮是否与确定的叶轮结构参数一致,若一致,对包含该叶轮部件的液力变矩器进行性能试验,获取性能试验结果,同时获取叶轮部件的数值模拟结果,完成第一轮试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443714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933533.X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4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4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属于工程车辆零部件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工作效率低、无法与高吨位装载机匹配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提供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泵轮的叶片进口角βb1为115°~119°,出口角βb2为60°~64°,摆放角γb为130°~134°;导轮的叶片进口角βs1为104°~108°,出口角βs2为148°~152°,摆放角γs为133°~137°;第一涡轮的叶片进口角βt1为112°~116°,出口角βt2为153°~157°,摆放角γt为136°~140°;第二涡轮的叶片进口角βⅡt1为48.2°,出口角βⅡt2为150°~154°,摆放角γⅡt为73°~77°。本发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能与高吨位装载机匹配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整机性能、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55527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125840.7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47/08
Abstract: 一种带双离合器的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其特征是:该带双离合器的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左端通过A联轴节、万向联轴器、减震器与发动机相连接,右端通过涡轮轴、B联轴节与行星变速箱相连接;动力输入端通过输入分动齿轮、将发动机动力分两路传递,一路通过惰轮、齿轮传递到分动箱的各泵座处,一路通过罩轮将动力传递到液力变矩器,行走泵、工作泵联通车辆油液装置。该带双离合器的闭锁式液力变矩器的有益效果是,既保持了液力传动的优点,又解决了液力变矩器带来的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215552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125840.7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47/08
Abstract: 一种带双离合器的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其特征是:该带双离合器的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左端通过A联轴节、万向联轴器、减震器与发动机相连接,右端通过涡轮轴、B联轴节与行星变速箱相连接;动力输入端通过输入分动齿轮、将发动机动力分两路传递,一路通过惰轮、齿轮传递到分动箱的各泵座处,一路通过罩轮将动力传递到液力变矩器,行走泵、工作泵联通车辆油液装置。该带双离合器的闭锁式液力变矩器的有益效果是,既保持了液力传动的优点,又解决了液力变矩器带来的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5443714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510933533.X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4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属于工程车辆零部件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液力变矩器工作效率低、无法与高吨位装载机匹配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提供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泵轮的叶片进口角βb1为115°~119°,出口角βb2为60°~64°,摆放角γb为130°~134°;导轮的叶片进口角βs1为104°~108°,出口角βs2为148°~152°,摆放角γs为133°~137°;第一涡轮的叶片进口角βt1为112°~116°,出口角βt2为153°~157°,摆放角γt为136°~140°;第二涡轮的叶片进口角βⅡt1为48.2°,出口角βⅡt2为150°~154°,摆放角γⅡt为73°~77°。本发明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能与高吨位装载机匹配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整机性能、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05280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10253269.7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的研制方法,用于快速设计制造液力变矩器。本发明实施例首先进行一维理论计算,获得叶栅的三维数据;再进行叶形的参数化设计,建立叶轮的三维模型;再对所述叶轮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及流场分析,判断所述叶轮是否符合要求;再利用快速成型方法,制得叶轮模型,通过铸造,制得叶轮样件;然后进行性能试验和校核,判断所述叶轮样件是否符合要求;叶轮的三维模型符合要求后,加工模具,准备生产。本发明方法不存在逆向工程仿制方法存在的叶栅数据失真和噪音信号问题,且与传统的直接开模制造试验再生产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305280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53269.7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研制方法,用于快速设计制造液力变矩器。本发明实施例首先进行一维理论计算,获得叶栅的三维数据;再进行叶形的参数化设计,建立叶轮的三维模型;再对所述叶轮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及流场分析,判断所述叶轮是否符合要求;再利用快速成型方法,制得叶轮模型,通过铸造,制得叶轮样件;然后进行性能试验和校核,判断所述叶轮样件是否符合要求;叶轮的三维模型符合要求后,加工模具,准备生产。本发明方法不存在逆向工程仿制方法存在的叶栅数据失真和噪音信号问题,且与传统的直接开模制造试验再生产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0005178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786484.5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3/06
Abstract: 一种铝轮气体打压检漏装置,属于铝轮打压试验技术领域,包括操控台和打压装置,操控台上固定安装有检漏水箱,检漏水箱底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安置待检测铝轮的底座板,底座板内开有气道,气道一端连通打压装置,气道另一端贯通底座板的中部并与待检测铝轮位置适配,操控台上通过支撑柱固定安装有用于压紧待检测铝轮顶部的压紧机构。通过采用压缩空气打压介质,来源便捷,充气时间缩短,试验压力小,密封性好,能避免铝轮因密封工装、检测压力产生的铝轮变形,铝轮打压密封保压后整体没入水中,打压效果清楚直观,便于发现泄漏点,检测结果可靠,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缩短单件工序时间,工作效率高,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212063807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432095.5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K4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矩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变矩器装置,其包括变频旋转变压器,包括同轴线设置的一号转子组件和一号定子组件;永磁感应电机,包括同轴线设置的二号转子组件、三号转子组件以及二号定子组件;三号转子组件用于承受负载;二号转子组件与一号转子组件电连接,用于将二号转子组件产生的滑差频率电流传输到所述一号转子组件上,二号转子组件与一号转子组件均能够与发动机传动连接;功率转换器,分别与一号定子组件和二号定子组件连接,用于将一号定子组件的电流传递至二号定子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利用液压油传递动力存在的叶轮过热和漏油故障的问题,同时能够实现定子绕组自激励,从而满足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11423210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372994.0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行平顺的高效挡位离合器控制结构,包括离合器轴和设置于所述离合器轴上的壳体,所述壳体一侧的离合器轴上通过花键安装有与壳体相对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壳体之间的离合器轴上转动连接有离合器壳齿轮,所述离合器壳齿轮内设有间隔放置的摩擦片和钢片,间隔放置的摩擦片和钢片两端设有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靠外一侧的离合器轴上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外侧设有台阶,所述台阶外侧的活塞上设有挡圈,所述台阶与挡圈之间设有第一组碟形弹簧,所述活塞内侧设有封堵盖板,所述封堵盖板与活塞之间设有油腔。本结构离合器包与活塞为分体结构,离合器壳齿轮旋转不带动活塞旋转,离合器包转动惯量小,机械效率损失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