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14799A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910204601.3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电机,能够容易将导热部件配置在模型电机内,并能够充分提高由定子产生的热的散热效果。其中,一体形成负载侧尾架(31)和导热部件(33)。导热部件(33)具有与定子芯体(21)的位于轴(17)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接触并确定定子芯体(21)的轴线方向的位置的限位面(33d)和从限位面(33d)的位置朝向负载相反侧尾架(15)延伸并与定子芯体(21)的外周面(21b)接触的延长部(33c)。导热部件(33)以限位面(33d)与定子芯体(21)的端面(21a)接触且延长部(33c)与定子芯体(21)的外周面(21b)接触的状态埋设于模型部(35)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170190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110047070.9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4 , H01R13/66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廉价的结构将电缆在壳体的外部进行连接的电缆的连接结构及电气设备。连接用电路基板(43)由连接部件安装用具(41)支承,该连接用电路基板(43)作为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具备为了将定子(3)和多根电缆(L1)电连接而使用的连接用电路图案。使连接用电路基板(43)沿厚度方向贯通壳体(13)的壁部而将连接部件安装用具(41)相对于壳体固定。连接部件安装用具(41)以连接用电路基板(43)和插座(45)为嵌入件进行嵌入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714799B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0910204601.3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电机,能够容易将导热部件配置在模型电机内,并能够充分提高由定子产生的热的散热效果。其中,一体形成负载侧尾架(31)和导热部件(33)。导热部件(33)具有与定子芯体(21)的位于轴(17)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面接触并确定定子芯体(21)的轴线方向的位置的限位面(33d)和从限位面(33d)的位置朝向负载相反侧尾架(15)延伸并与定子芯体(21)的外周面(21b)接触的延长部(33c)。导热部件(33)以限位面(33d)与定子芯体(21)的端面(21a)接触且延长部(33c)与定子芯体(21)的外周面(21b)接触的状态埋设于模型部(35)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170190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47070.9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4 , H01R13/66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廉价的结构将电缆在壳体的外部进行连接的电缆的连接结构及电气设备。连接用电路基板(43)由连接部件安装用具(41)支承,该连接用电路基板(43)作为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具备为了将定子(3)和多根电缆(L1)电连接而使用的连接用电路图案。使连接用电路基板(43)沿厚度方向贯通壳体(13)的壁部而将连接部件安装用具(41)相对于壳体固定。连接部件安装用具(41)以连接用电路基板(43)和插座(45)为嵌入件进行嵌入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247054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810009093.9
申请日:2008-02-13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用定子,能够维持卷线导体的大的空间,而且能够防止卷线导体的卷绕时的绕线管的变形或破损。在绕线管(23)的第一连结部分(23e)上一体地设置向磁轭(7)侧突出的突出部(23h)。突出部(23h)的沿与磁性钢板(21)平行且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截断时的剖面形状具有:与嵌合用凹部(7a)的沿正交方向截断时的剖面形状相似的三角形状。突出部(23h)的剖面形状尺寸具有与嵌合用凹部(7a)的剖面形状基本上相同或略微小的尺寸形状。由此,突出部(23h)在磁极结构体(9)的六个极柱(13)的一端分别嵌合于六个嵌合用凹部(7a)时,通过嵌合用凹部(7a)后,伸出在嵌合用凹部(7a)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945927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610164714.1
申请日:2006-09-29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48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绕线管的轭侧的凸缘部的机械强度降低的电机用定子。在与多片磁性钢板的叠层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断了轭的内周部时的内周部的形状,具有组合了正N边形的形状和在该正N边形的形状的各边的大致中央分别形成的N个嵌合用凹部而成的形状。极柱的一端具有三角形形状。励磁线圈部包括与极柱嵌合的绕线管。绕线管具有绕线管的一部分与在嵌合用凹部和嵌合在嵌合用凹部中的极柱之间形成的空间嵌合的形状。由此,可以防止绕线管的轭侧的部分的机械强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902098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10190514.X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01 , H01L23/3737 , H01L23/42 , H01L23/433 , H01L23/552 , H02K9/22 , H02K11/21 , H02K1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容易向外部放出并能够防止向旋转位置传感器传递热量的散热效果高的电气装置的散热结构。在箱体主体(9)上固定金属制的电磁波屏蔽构件(11),该电磁波屏蔽构件(11)具有第一部分(11a)和筒状的第二部分(11b),其中第一部分(11a)以与电路基板(7)对置的方式与箱体主体(9)的对置壁部(9a)接合,第二部分(11b)从该第一部分(11a)的周缘竖起且与壳体(17)不接触地沿箱体主体(9)的周壁部(9b)延伸。具有电绝缘性、热传导性及柔性的传热构件(13)以与多个电子部件(33~39)和电磁波屏蔽构件(11)的第一部分(11a)密接的状态配置在电路基板(7)与电磁波屏蔽构件(11)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945927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610164714.1
申请日:2006-09-29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48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绕线管的轭侧的凸缘部的机械强度降低的电机用定子。在与多片磁性钢板的叠层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切断了轭的内周部时的内周部的形状,具有组合了正N边形的形状和在该正N边形的形状的各边的大致中央分别形成的N个嵌合用凹部而成的形状。极柱的一端具有三角形形状。励磁线圈部包括与极柱嵌合的绕线管。绕线管具有绕线管的一部分与在嵌合用凹部和嵌合在嵌合用凹部中的极柱之间形成的空间嵌合的形状。由此,可以防止绕线管的轭侧的部分的机械强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902098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190514.X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01 , H01L23/3737 , H01L23/42 , H01L23/433 , H01L23/552 , H02K9/22 , H02K11/21 , H02K1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电子部件产生的热量容易向外部放出并能够防止向旋转位置传感器传递热量的散热效果高的电气装置的散热结构。在箱体主体(9)上固定金属制的电磁波屏蔽构件(11),该电磁波屏蔽构件(11)具有第一部分(11a)和筒状的第二部分(11b),其中第一部分(11a)以与电路基板(7)对置的方式与箱体主体(9)的对置壁部(9a)接合,第二部分(11b)从该第一部分(11a)的周缘竖起且与壳体(17)不接触地沿箱体主体(9)的周壁部(9b)延伸。具有电绝缘性、热传导性及柔性的传热构件(13)以与多个电子部件(33~39)和电磁波屏蔽构件(11)的第一部分(11a)密接的状态配置在电路基板(7)与电磁波屏蔽构件(11)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247054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09093.9
申请日:2008-02-13
Applicant: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用定子,能够维持卷线导体的大的空间,而且能够防止卷线导体的卷绕时的绕线管的变形或破损。在绕线管(23)的第一连结部分(23e)上一体地设置向磁轭(7)侧突出的突出部(23h)。突出部(23h)的沿与磁性钢板(21)平行且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截断时的剖面形状具有:与嵌合用凹部(7a)的沿正交方向截断时的剖面形状相似的三角形状。突出部(23h)的剖面形状尺寸具有与嵌合用凹部(7a)的剖面形状基本上相同或略微小的尺寸形状。由此,突出部(23h)在磁极结构体(9)的六个极柱(13)的一端分别嵌合于六个嵌合用凹部(7a)时,通过嵌合用凹部(7a)后,伸出在嵌合用凹部(7a)的外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