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1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69621.0
申请日:2025-02-1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nventor: 冯力 , 吕建兵 , 赖明镜 , 何嘉锐 , 胡博炫 , 林展 , 万晓东 , 朱海飞 , 陈旋 , 彭宇 , 孙雯 , 李思妤 , 张淑惠 , 孙晗 , 过承莹 , 郑怀礼 , 朱国成 , 吴泓毅 , 张俊友 , 孙永军 , 邹语珺 , 李佳
IPC: B01F33/83 , B01F27/17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固态电池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所述新型固态电池的制造设备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主支架,所述主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上用于混合固定电池制造原料的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顶部为开口并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置有带顶盖的投料斗;其中,所述混合罐内装配有用于混合并粉碎原料的混合预粉碎组件以及配合使用的刮料搅拌组件;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混合预粉碎后原料进行细研磨的研磨组件。本方案提供的新型固态电池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实现了从原料混合、粉碎到细研磨的自动化生产流程,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561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69865.8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体中有害物质吸附装置,包括环形漂浮气囊,呈正环形结构;支撑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漂浮气囊的内圈上;吊装悬浮壳,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环的内圈上,所述吊装悬浮壳沿顶部中间开设有动力槽,底部中间开设有穿出口;悬吊连接筒,放置于所述动力槽内,且底部延伸至穿出口内;吸附介质放置网筒,固定安装在所述悬吊连接筒的底部,用于放置吸附介质。本方案提供的水体中有害物质吸附装置采用悬浮式设计,无需复杂的安装和固定步骤,只需将装置放入污染水体中即可开始工作,本装置适用于各种污染水体的治理,在运行时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34925.3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nventor: 吕建兵 , 冯力 , 赖明镜 , 万晓东 , 陈旋 , 张俊友 , 彭宇 , 张淑惠 , 何嘉锐 , 林展 , 朱海飞 , 孙雯 , 朱国成 , 李思妤 , 邹语珺 , 过承莹 , 孙永军 , 郑怀礼 , 李佳
IPC: H01M50/271 , H01M50/509 , H01M50/204 , H01M50/289 , H01M10/613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3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新能源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新能源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效新能源锂电池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横隔板和纵隔板,所述横隔板和纵隔板与电池箱内壁一体成型,将电池箱内分割成多个分割室,所述分割室内均装配有串联电池组,串联电池组由多个锂电池模块串联而成,且多个锂电池模块之间存在间隙,以利于散热,多个分割室内的串联电池组并联导通;其中,所述锂电池模块上设置有两个电池接口导电块。本方案提供的高效新能源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锂电池模块之间采用铜片贴紧即插接式串并联,避免焊接,方便单个锂电池模块的维护和更换,锂电池模块间的间隙配合送风组件和冷却机构,有助于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42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815314.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岩土工程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由至少两个监测装置分布在坡面上,相互连接后形成可触发的监测阵列,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监测装置均包括:装配板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装配板底部的入土锥;装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板的顶部,整体为矩形结构,两侧均开设有榫槽。本方案提供的岩土工程边坡变形监测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监测装置都是独立的模块,可以单独安装和配置,大大提高了安装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具有可扩展性强,通过连接多个监测装置形成监测阵列,可以实现对整个边坡的全面监测,并根据需要灵活扩展监测范围,多个设备的安装位置可自由调配。
-
公开(公告)号:CN11856136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769865.8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2F1/2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体中有害物质吸附装置,包括环形漂浮气囊,呈正环形结构;支撑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漂浮气囊的内圈上;吊装悬浮壳,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环的内圈上,所述吊装悬浮壳沿顶部中间开设有动力槽,底部中间开设有穿出口;悬吊连接筒,放置于所述动力槽内,且底部延伸至穿出口内;吸附介质放置网筒,固定安装在所述悬吊连接筒的底部,用于放置吸附介质。本方案提供的水体中有害物质吸附装置采用悬浮式设计,无需复杂的安装和固定步骤,只需将装置放入污染水体中即可开始工作,本装置适用于各种污染水体的治理,在运行时无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4589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4638.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2F1/4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吸附重金属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左侧固定有通水壳,所述通水壳的内部右侧设置有金属吸附装置,所述金属吸附装置包括磁环、皮带轮组和L形导流壳,所述磁环转动安装在通水壳的内部,所述皮带轮组的一端固定在磁环的外侧,所述皮带轮组的另一端通过外接电机驱动,所述L形导流壳固定在通水壳的内壁顶部,所述L形导流壳远离通水壳的一端贯穿装置主体的正面。本发明通过金属吸附装置的设置,使得皮带轮组和磁环配合转动式的对工业污水的金属进行吸附,磁环的环状齿块增大了磁环与工业污水的接触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4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0647.3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微泡水净化器,包括:过滤池,过滤池内安装有过滤组件,过滤池的排水口上安装有输水组件;净化池,净化池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筒;分层机构,分层机构包括设置在净化池上方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柱,四组支撑柱分别与四组污水净化区间对应设置,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分层组件;清水池,清水管上安装有清水泵;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构,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构的输出端分别穿过净化池侧壁与四组污水净化区间连通;其中,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构的输出端、清水管伸入污水净化区间的一端均位于分层组件的下方。本发明通过分层组件实现上层杂质与下清液之间的分离,降低了清水回收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463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0900647.3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微泡水净化器,包括:过滤池,过滤池内安装有过滤组件,过滤池的排水口上安装有输水组件;净化池,净化池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安装筒;分层机构,分层机构包括设置在净化池上方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柱,四组支撑柱分别与四组污水净化区间对应设置,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分层组件;清水池,清水管上安装有清水泵;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构,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构的输出端分别穿过净化池侧壁与四组污水净化区间连通;其中,微纳米气泡发生机构的输出端、清水管伸入污水净化区间的一端均位于分层组件的下方。本发明通过分层组件实现上层杂质与下清液之间的分离,降低了清水回收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5890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684638.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2F1/4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吸附重金属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左侧固定有通水壳,所述通水壳的内部右侧设置有金属吸附装置,所述金属吸附装置包括磁环、皮带轮组和L形导流壳,所述磁环转动安装在通水壳的内部,所述皮带轮组的一端固定在磁环的外侧,所述皮带轮组的另一端通过外接电机驱动,所述L形导流壳固定在通水壳的内壁顶部,所述L形导流壳远离通水壳的一端贯穿装置主体的正面。本发明通过金属吸附装置的设置,使得皮带轮组和磁环配合转动式的对工业污水的金属进行吸附,磁环的环状齿块增大了磁环与工业污水的接触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565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15314.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岩土工程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由至少两个监测装置分布在坡面上,相互连接后形成可触发的监测阵列,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监测装置均包括:装配板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装配板底部的入土锥;装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装配板的顶部,整体为矩形结构,两侧均开设有榫槽。本方案提供的岩土工程边坡变形监测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监测装置都是独立的模块,可以单独安装和配置,大大提高了安装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具有可扩展性强,通过连接多个监测装置形成监测阵列,可以实现对整个边坡的全面监测,并根据需要灵活扩展监测范围,多个设备的安装位置可自由调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