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12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605641.9
申请日:2023-05-25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串珠溶洞的随钻跟管布袋桩、打桩设备及施工方法,其中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将布袋镶嵌到管桩上;步骤S20:通过打桩设备进行钻孔、沉桩和排土作业,向最底部溶洞内灌注泡沫混凝土;步骤S30:将布袋桩沉桩至岩层,灌注细石混凝土至岩层中,使布袋桩和岩层胶结成一个整体;步骤S40:对布袋以及布袋与桩体处进行注浆,直至桩端冒浆。本发明克服了传统锤击法或静压法的管桩桩径较小、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避免管桩施工时造成断桩、溶洞顶板发生坍塌等工程事故;布袋桩克服了传统灌注桩发生水泥浆泄露的问题,避免了灌注桩易发生的塌孔、钻孔偏斜、漏浆等工程事故,承载力高,施工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622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859488.7
申请日:2024-06-2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E21B7/04 , E21B12/00 , E02D5/34 , E21B33/13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钙质砂地层的随钻跟管桩施工装置及方法。钻机组件包括管桩钻机、以及固定安装在预设桩位上的控桩器夹具;管桩钻机的动力头上活动吊装有长螺旋钻杆,长螺旋钻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扩孔钻头,长螺旋钻杆伸入至随钻跟管桩的内腔,且随钻跟管桩的顶部与动力头上安装的动力头夹具连接,由动力头夹具夹紧或松开随钻跟管桩;控桩器夹具套设在随钻跟管桩外周,用于夹紧或松开随钻跟管桩;气压调节组件包括压气泵、以及与随钻跟管桩内腔相适配的密封塞,当气压调节时,控桩器夹具夹紧随钻跟管桩,实现对随钻跟管桩桩侧的密封,并将密封塞设于随钻跟管桩的顶部,压气泵与随钻跟管桩管壁上的桩侧注浆管密封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552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10142.5
申请日:2023-11-2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溶区随钻跟管能源桩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岩溶区随钻跟管能源桩,其包括能源桩、以及用于能源桩的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换热管、地源热泵系统与集水箱;其中,换热管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管道、连接管道与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自由端经地源热泵系统后伸入至集水箱内;连接管道为带有孔眼的螺旋结构,换热管的连接管道插入安装至能源桩的内腔中;第二管道的自由端伸入至集水箱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该换热系统可将溶洞暗河内的河水引入至换热管内,利用溶洞暗河河水与地表水的温度差进行换热,实现温度调节,达到节约能源、经济环保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60102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80155.2
申请日:2024-07-02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桩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直径能源管桩、蓄电换热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桩身,桩身的管壁自身围成的中空内腔作为安装容腔;安装容腔的底部铺设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上铺设有第一导热层,第一导热层上设置有螺旋换热管,螺旋换热管的底部铺设有第二导热层;第二导热层上同轴浇筑有空心隔热圆柱体,空心隔热圆柱体内固定有螺旋温度调节管,螺旋温度调节管内侧设置有电解液储液罐;空心隔热圆柱体的顶部密封设置有隔热顶板,桩身内壁与空心隔热圆柱体的外壁之间填筑有导热体。本发明实现了大直径管桩的充放电功能和换热功能,充分利用了大直径管桩的空腔,不但降低了管桩施工的综合成本,而且提高了大直径管桩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464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628743.2
申请日:2023-05-30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随钻跟管排水抗浮桩及其施工方法。该随钻跟管排水抗浮桩,包括抗浮桩,在抗浮桩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贯通通道,形成管桩内腔;在抗浮桩的管壁内设置有钢筋网与桩侧注浆管,抗浮桩的管壁上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排水孔,并在排水孔中内置透水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抗浮桩将随钻跟管桩改造成兼具排水功能的大直径随钻跟管排水抗浮桩,利用管桩内腔作为天然的排水通道,则可不用重新额外修建管井降水,大大节约了地下结构的抗浮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1236037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022357.3
申请日:2023-11-09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溶区大直径管桩沉桩施工装置,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钻机、钻杆、钻头和施工辅助组件,钻机的顶部通过钻机动力头连接有钻杆,钻杆的底部连接有钻头,钻头的底端设置有施工辅助组件,施工辅助组件为扩孔钻头头部或潜孔锤,钻杆的外部套设有管桩,钻头的内部设置有深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钻机架设在岩溶溶洞上方,在钻头设置可替换的辅助施工组件,在向下施工的过程中,由若干个扩孔钻头头部进行辅助,可以提高钻孔效率,快速到达溶洞,之后将扩孔钻头头部替换为潜孔锤,可以将溶洞底部的石芽全都击碎,避免了钻头偏转、卡钻等情况,同时,钻头内还设置深度传感器,可以便于监控施工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221705822U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323232462.X
申请日:2023-11-2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溶区大直径随钻跟管能源桩。其包括桩身本体,所述桩身本体中部设置有布袋,并在所述布袋上部设置第一出浆口;在所述桩身本体的管壁内预埋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出浆口延伸至所述布袋处,以使所述注浆管与所述布袋连通;在所述桩身本体的桩端处设置有多组透水石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该能源桩依靠布袋,将其卡装在对应的土层内,解决溶洞上部桩‑土间隙注浆的难题;同时,在桩身本体的桩端处设置有多组透水石件,利于溶洞暗河中的河水流入能源桩内腔中,便于后期抽取或补充溶洞暗河中的地下水。
-
公开(公告)号:CN219908895U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21303024.5
申请日:2023-05-25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串珠溶洞的随钻跟管布袋桩及其打桩设备,该布袋桩包括:管桩,所述管桩包括管壁,管壁内预埋有注浆组件,所述管桩为空心结构,且中空处形成空心内腔;布袋,所述管壁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布袋镶嵌在凹槽内;其中,所述注浆组件与布袋以及管桩的底端对应。随钻跟管布袋桩,克服了传统锤击法或静压法的PHC管桩桩径较小、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避免了管桩施工时易造成断桩、桩身缺陷、溶洞顶板发生坍塌等工程事故;避免了灌注桩易发生的塌孔、钻孔偏斜、漏浆、卡钻等工程事故,承载力高,施工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19886955U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21352336.5
申请日:2023-05-30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随钻跟管排水抗浮桩。其包括抗浮桩,抗浮桩的中部呈空心设置,形成抗浮桩的管桩内腔;在抗浮桩的管壁内设置有钢筋网与桩侧注浆管,桩侧注浆管上设有出浆口;在抗浮桩的管壁上预留若干间隔设置的排水孔,并在排水孔中内置透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透水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钢筋和透水混凝土组成,透水混凝土的孔隙沿管桩内腔向土体一侧方向上逐渐变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抗浮桩将随钻跟管桩改造成兼具排水功能的大直径随钻跟管排水抗浮桩,利用管桩内腔作为天然的排水通道,则可不用重新额外修建管井降水,大大节约了地下结构的抗浮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536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02940.6
申请日:2023-11-13
申请人: 坝道工程医院(平舆)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溶地区地下结构的导流加固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根据溶洞空腔位置、地下结构底板抗浮不利位置确定应急导流孔位置;垂直钻取应急导流孔,在应急导流孔内套设应急导流管,所述应急导流管上设有若干个透水孔;从下至上分别向位于溶洞空腔下方、溶洞空腔内以及溶洞空腔顶端与地下结构底板之间的应急导流管注浆;通过第一封闭板封闭位于地下结构底板内的应急导流管;往地下结构底板内的应急导流管内进行注浆;通过第二封闭板封闭应急导流管的孔口处,往孔口处的应急导流管内进行注浆。本发明能够克服传统岩溶空腔处理工艺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力控制地下结构施工期的突涌水风险和后期运营的不均匀沉降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