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36693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49145.3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和并联单元;所述串联单元包括两个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一个并联变换器;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所述变压器的端子,其中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的同相输出端接同一变压器,所得的电压通过三个所述变压器耦合后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都分别连接至所述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所述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三相馈线上的每一条单相馈线。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子模块冗余问题,其电压暂降补偿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都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9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10981.8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频率控制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并联单元和控制系统;串联单元包括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并联变换器;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变压器初级的一个端子,三个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子星型连接,三个变压器次级端子分别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相馈线上经三个所述变压器次级串联接入后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至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串联变换器和并联变换器连接。本发明能降低装置的总电器损耗,提高装置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23669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149145.3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和并联单元;所述串联单元包括两个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一个并联变换器;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所述变压器的端子,其中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的同相输出端接同一变压器,所得的电压通过三个所述变压器耦合后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都分别连接至所述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所述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三相馈线上的每一条单相馈线。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子模块冗余问题,其电压暂降补偿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都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97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210981.8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频率控制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并联单元和控制系统;串联单元包括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并联变换器;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变压器初级的一个端子,三个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子星型连接,三个变压器次级端子分别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相馈线上经三个所述变压器次级串联接入后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至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串联变换器和并联变换器连接。本发明能降低装置的总电器损耗,提高装置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03261031U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20218214.7
申请日:2013-04-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和并联单元;所述串联单元包括两个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一个并联变换器;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所述变压器的端子,其中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的同相输出端接同一变压器,所得的电压通过三个所述变压器耦合后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两个所述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都分别连接至所述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所述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三相馈线上的每一条单相馈线。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子模块冗余问题,其电压暂降补偿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都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203339696U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20306611.X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频率控制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单元、并联单元和控制系统;串联单元包括串联变换器和三个变压器,所述并联单元包括并联变换器;串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个变压器初级的一个端子,三个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子星型连接,三个变压器次级端子分别串联接入至三相馈线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并联变换器交流侧的三个单相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三相馈线上经三个所述变压器次级串联接入后的每一条单相馈线上,串联变换器的直流侧连接至并联变换器的直流侧;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串联变换器和并联变换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降低装置的总电器损耗,提高装置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40956.8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向功率传输的高功率密度模块和模块化中压变频器,单向功率传输的高功率密度模块由网侧全桥电路、高频变流器、LC谐振支路、多绕组高频变压器、高频二极管电路和机侧全桥电路构成;网侧/机侧全桥电路的直流端口分别与高频变流器以及高频二极管电路的直流端口相连,高频变流器以及高频二极管电路的交流端口分别通过LC谐振支路与高频变压器的绕组相连。模块化中压变频器包含M个高功率密度模块,所有模块的网侧/机侧全桥电路的交流端口串联/并联连接构成网侧三相交流端口以及机侧n相交流端口。本发明有效减少IGBT数量、降低了电容器的容值以及缩小变压器体积,因此具有低成本、高功率密度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7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111668254.7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微电网的免通讯母线电压二次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小信号有功功率和估算的公共连接点电压的加权,得到二次控制偏移量,此二次控制偏移量再与小信号频率建立下垂关系,来保证稳态下各台逆变器二次控制偏移量相等,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由各台逆变器对公共连接点估算电压不同产生的二次控制偏移量发散,进一步造成系统不稳定的弊端。本发明方法不依赖逆变器间的通讯,也不依赖与长距离的公共连接点电压采样,在实现对公共连接点电压幅值的精确控制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负载功率在逆变器之间的均分,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76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559160.X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平衡变压器的同相供电装置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装置包括平衡变压器、H桥组、电抗器、隔离单元和软启隔离单元;平衡变压器副边的α绕组和β绕组串联连接至Z端;α绕组的V端和Z端通过第一电抗器L与第一H桥组的两个端相连;β绕组的Z端和T端通过第二电抗器L与第二H桥组的两个端相连;α绕组和β绕组串联后的V端和T端通过第三电抗器L与第三H桥组的两个端相连;平衡变压器的V端和T端与H桥组的连接处分别串联一个软启隔离单元;平衡变压器的V端和T端接供电臂。本发明减少工频变压器数量并省去多绕组变压器,简化为串联H桥结构,精简闭环控制算法并减少电流环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0811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1023419.4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超级电容与光伏功率备用的光伏机组控制方法,包括:具有主动支撑功能的光伏机组在主动支撑过程中的暂态能量由超级电容与光伏功率备用控制共同提供。在稳定状态时,光伏侧使用功率备用控制预留恒定功率Pres,超级电容侧保证直流电压的稳定,逆变器侧的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稳定的交流电;若系统频率低于预设的死区下限时,光伏释放出预留的功率Pres,同时超级电容释放剩余所需的能量;若系统频率超出预设的死区上限时,光伏增加预留功率Pres的大小,同时超级电容吸收剩余的能量。该方法在有效满足光伏机组主动支撑功能对暂态能量的需求的同时能够加速超级电容的电压恢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