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544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18347.7

    申请日:2024-0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新能源高水平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包括4个步骤:步骤1包括综合能源系统模型的建立,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中的光伏功率模型和风电概率模型;步骤2包含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函数的确定杰克曼,以及年均成本、CO2排放量和弃风弃光率;步骤3中根据设备运行条件和能量平衡关系,确定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约束条件;步骤4中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及其配套能量转换设备容量进行优化配置。基于电‑氢转换储能原理,将氢储能系统与蓄电池作为能量转换设备,构建出可再生能源、上层电网与能量转换设备相互配合,提供电负荷的综合能源系统,有效提高了能源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燃料电池端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204092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111413456.7

    申请日:2021-11-25

    IPC分类号: H01M8/24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补偿功能的燃料电池端板结构,包括电池端板;所述电池端板上开设有多组堆叠定位孔;所述电池端板上开设有多组深凹槽;所述电池端板上开设有多组浅凹槽;所述电池端板上开设有多组端板螺栓孔;多组所述深凹槽内部固接有软质波纹弹簧;多组所述浅凹槽内部固接有硬质波纹弹簧;所述端板螺栓孔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侧壁开设有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推杆;一对所述限位推杆之间通过一号弹簧进行连接;通过在特殊设计的燃料电池电池端板结构,可以减小电堆内单电池平面方向受力不均匀,电池法向挠曲的问题。

    一种高效传热传质合金储氢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3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36488.8

    申请日:2022-12-2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储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传热传质合金储氢罐及其制造方法。该储氢罐包括罐体、气体阀门、多孔不锈钢导流管、滤芯、储氢模块,罐体的管体一端固接有罐底,另一端安装旋紧式扣盖;气体阀门位于罐体外,滤芯沿扣盖中心轴线穿设于扣盖的底部中心孔处,多孔不锈钢导流管沿管体中心轴线设置于罐体内,储氢模块均填充于所述罐体内,且每个储氢模块内均包括合金与膨胀石墨压块,合金与膨胀石墨压块与相邻内部传热翅片间均通过传热粉层紧密贴合,任意相邻两个储氢模块均紧密贴合,多孔不锈钢导流管贯穿储氢模块。本发明的金属氢化物储氢罐的制造方法易实现,能够保证储氢材料的性能不受制造方法影响,并且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燃料电池夹具及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939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0886380.3

    申请日:2021-08-0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夹具及测试装置,用于膜电极封装的夹持,该燃料电池夹具包括沿膜电极封装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端板、第一绝缘板、第一集流板、阳极板、阴极板、第二集流板、第二绝缘板、第二端板,膜电极封装可固定于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其中:第一端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阳极气路入口、阳极气路出口、阴极气路入口及阴极气路出口,且阳极气路入口与阴极气路出口相邻;第一绝缘板、第一集流板、阳极板、阴极板、膜电极封装上形成有气路通道,气路通道与阳极气路入口、阳极气路出口、阴极气路入口及阴极气路出口均连通;该燃料电池夹具可降低膜电极性能测试误差,并提高燃料电池夹具的耐久性性能。

    一种基于氢气自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818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99572.3

    申请日:2023-03-25

    IPC分类号: C01B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氢能利用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氢气自循环换热的固态储氢系统。该系统包括压力控制器、安全阀、循环泵、球阀、储氢反应器、三通球阀、冷却器,具体结构如下:安全阀、循环泵、球阀、储氢反应器、三通球阀、冷却器之间依次通过管路相连通形成回路,压力控制器的氢气出口与安全阀、冷却器之间的管路相连通,压力控制器的氢气入口连接氢气源,三通球阀的一个端口为氢气出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固态储氢系统中因热管理需求导致的系统结构复杂问题,利用氢气循环流动过程中与储氢材料反应床间的强制对流换热,对吸氢反应过程进行有效热管理,同时实现吸氢过程中氢气的有效传质与反应热传递,且避免了储氢系统中的复杂换热结构及其相关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