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9898389U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21875778.7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琛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A42B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式姿态感应设备,包括安全帽本体,所述安全帽本体内设有穿戴腔与封装腔;所述封装腔内设有天线、电源、通信装置以及姿态传感器,所述天线设于封装腔上部,所述电源、通信装置以及姿态传感器设于封装腔下部。本实用新型,以安全帽为载体,通过天线定位用户位置,姿态传感器记录用户头部的运动姿态,能够监控地下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一步保障地下工作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79798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73928.1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琛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PP应用的电力通道及设备智能巡检方法,包括:构建架空线路电力通道及设备多维度可视化地理空间模型;接入通道环境及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数据状态并根据所述数据状态进行异常告警;采集群众上传的举报信息;采集输电线路的隐患信息;输电线路隐患闭环管理;制定输电线路运维策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APP应用的电力通道及设备智能巡检系统。采用本发明,可快速发现隐患并对隐患进行跟踪治理,为降低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对线路运行构成的威胁、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提升线路精益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184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24582.2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涉及非开挖工程顶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顶管管节偏转状态下接头密封及受力传递监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主要针对在不同地层中顶管施工出现的顶管管节偏转后,探究对于顶管管节接头密封性的影响以及管节之间的受力传递方式,提出一种顶管管节偏转状态下接头密封及受力传递监测装置,为顶管施工中的管节偏转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42828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644192.2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松波 , 罗伟彬 , 柳春芳 , 袁贵中 , 张共文 , 毛健聪 , 唐金水 , 段祖峰 , 魏兴元 , 谢活想 , 黄学仪 , 陈冠 , 梁唐杰 , 邬彪彪 , 张栋 , 曾川峰 , 傅志浩 , 徐鸿嘉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故障定位方法,包括:获取故障电流的行波信号;对所述行波信号进行凯伦贝尔相模变换处理,生成行波分量;对所述行波分量进行变分模态分解处理,生成IMF分量;获取所述IMF分量中的高频模态分量;根据所述高频模态分量计算Teager能量算子;根据所述Teager能量算子检测故障行波的到达时间;根据所述到达时间计算故障位置。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配网故障定位方法系统。采用本发明,将变分模态分解和Teager能量算子相结合以构成单端行波测距方法,可与双端测距互补,同时能准确区分折反射波,提高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43612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810644366.0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nventor: 胡晓萌 , 欧繁 , 陈洪海 , 屈勇 , 苏波 , 王乐天 , 姚积坤 , 罗向源 , 张虎 , 张俊 , 宋丽敏 , 唐取 , 曾川峰 , 柳春芳 , 张栋 , 曾昭贵 , 梁唐杰 , 任坤 , 邬彪彪 , 傅志浩 , 季严飞 , 贾福东 , 陈晓龙
IPC: F16L2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开挖工程顶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接头,接头位于相邻的前管节与后管节之间的接口处,接头的连接部件至少包括管节外壁密封连接部件和管节内壁密封连接部件,管节外壁密封连接部件至少包含位于前管节后端的承口钢套环及位于后管节前端的插口钢环,管节内壁密封部件至少包括前管节与后管节内壁分别设有一个钢套环,每个钢套环至少包括环形的钢环及环形的梁板,梁板前后两侧均匀分布肋板且有螺栓孔,肋板和螺栓孔的位置相互交错,前管节与后管节梁板上的螺栓孔位置相互对应,相互对应的螺栓孔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本技术方案能够完全满足电力顶管等具有高防水要求工程的需要,并能够适应高水压、软弱地层等复杂施工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545196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56036.2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勘探领域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管道勘探机器人路径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机器人置入管道内,机器人上安装有UBW测距模块、编码器、图像传感模块;编码器用于获取机器人上行进轮的转动圈数;图像传感模块用于获取管道内图像数据;S2):机器人在管道内从A点移动到B点,获取UBW测距模块所反馈的A点与B点的测距数据得到距离变化数据为x米;获取编码器在A点和B点的路程数据图像传感器获取A点和B点的图像,S3):将S2中的测距数据、路程数据、飞行时间差、距离数据通过蚁群算法进行优化得到实际距离;S4):程序将蚁群算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成像在显示的画面中给出机器人的模拟路径。本模拟方法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模拟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03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727459.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洪海 , 柳春芳 , 吴立洪 , 陆志雄 , 王东 , 梁唐杰 , 唐巍 , 杜健安 , 邬彪彪 , 陈源 , 刘子威 , 宋智 , 张涵 , 曾川峰 , 李锦华 , 汤清岚 , 房佩玲 , 练振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自治的含高比例光伏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全年的光伏发电与负荷时序数据,并利用密度聚类方法对所述光伏发电与负荷时序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配电网典型场景集合,其中,所述配电网典型场景集合包括不同季节、天气以及工作日类型下各时段光伏和负荷典型状态组合;基于区内电压控制效果、电压控制能力、调控策略代价和功率平衡合获得配电网分区指标,并根据所述分区指标建立目标函数,进而构建优化分区模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存介质。采用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所出现的过电压、控制复杂以及集中控制存在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3253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1028906.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低压电柜的电流互感器的可调温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活动连接到一起的前壳和后壳,拼接完成后的壳体中间具有通过母线的通道;前壳上开设有多组调温孔,每组调温孔的中心位置可旋转地设置有调温叶片,调温叶片可以实现调温孔的打开和关闭;后壳开设有散热孔;前壳和后壳内部设置有多个温度监测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前壳上开设调温孔,前端可旋转地设置调温叶片,旋转调温叶片可以调节调温孔的大小,使空气进入壳体内部,且与后壳开设的散热孔形成对流,调节壳体内部温度;并且在壳体内部设置温度监测装置用于提示温度是否超标,使调节温度更加准确;且前壳和后壳活动连接,制作简单,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33253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1028906.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电网低压电柜的电流互感器的可调温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活动连接到一起的前壳和后壳,拼接完成后的壳体中间具有通过母线的通道;前壳上开设有多组调温孔,每组调温孔的中心位置可旋转地设置有调温叶片,调温叶片可以实现调温孔的打开和关闭;后壳开设有散热孔;前壳和后壳内部设置有多个温度监测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前壳上开设调温孔,前端可旋转地设置调温叶片,旋转调温叶片可以调节调温孔的大小,使空气进入壳体内部,且与后壳开设的散热孔形成对流,调节壳体内部温度;并且在壳体内部设置温度监测装置用于提示温度是否超标,使调节温度更加准确;且前壳和后壳活动连接,制作简单,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18316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1424564.4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非开挖市政顶管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伸缩的成套顶铁装置,包括可逐级伸长的多级顶铁装置、顶铁装置与主顶油缸的受力转接装置。本方案一次组装完成即可投入使用,相比于传统顶铁装置单次顶进过程可节省时间成本86%以上,达到相同顶进行程的前提下,顶铁装置所占工作井空间仅为传统装置的1/3,极大地减少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