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1637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566111.2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N15/113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褐飞虱NlMATH3基因及其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褐飞虱NlMATH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首次公开褐飞虱NlMATH3基因作为靶点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通过沉默NlMATH3基因可以影响褐飞虱的卵巢发育和产卵数量,使褐飞虱后代产生数量减少及卵成活率下降,从而达到防治褐飞虱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94842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027105.5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NAC1基因在提高水稻对褐飞虱抗性中的应用。SNAC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的SNAC1基因在水稻植株中过表达,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以及促进水稻在褐飞虱胁迫下抗虫物质类黄酮的积累。本发明为水稻抗褐飞虱的关键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依据,对培育抗性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质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274530A
公开(公告)日:2000-11-29
申请号:CN00112280.0
申请日:2000-05-12
Applicant: 常州农药厂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胡国文
IPC: A01N5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有机磷类化合物的杀虫剂。本杀虫剂具有有效成分A毒死蜱和有效成分B,有效成分B为吡虫啉、氟虫腈、丁硫克百威、杀虫单、氟铃脲或敌百虫中的一种。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的质量比为1∶0.01~1∶100。本杀虫剂防治稻瘿蚊时有效成分用量为每公顷15~3000克。本发明将上述对防治稻瘿蚊有效果的单一有效成分与毒死蜱分别复配使用,则对杀灭稻瘿蚊起到了明显的增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55527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27617.3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07K14/435 , C12N15/113 , A01N63/60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褐飞虱NlNPF基因及其dsRNA在防治褐飞虱的应用。NlNP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ORF序列如SEQ ID NO.1第55‑354位碱基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褐飞虱NlNPF基因的dsRNA能抑制褐飞虱NlNPF基因表达、降低褐飞虱对水稻的取食以及降低褐飞虱的存活率。本发明得到了褐飞虱NlNPF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显微注射dsRNA的RNAi技术,沉默褐飞虱NlNPF基因,导致褐飞虱产生拒食效应;喷施纳米载体dsRNA后褐飞虱的死亡率显著升高,显然该基因的dsRNA在褐飞虱防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45229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772793.1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水稻抗虫害调控蛋白Os04g05560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降低或敲除该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可使感虫植株具有高抗虫性能,从而可以培育高抗飞虱植物。所述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可以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22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317773.6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水稻抗飞虱基因BGIOSGA015651及其应用。申请人通过对水稻品种BG1222和TN1的研究找到一种调控水稻抗飞虱的基因BGIOSGA015651。抗虫品种与感虫品种相比,BGIOSGA015651的基因表达量存在数百倍以上的显著差异。通过分子育种方法或基因工程的方法,降低或敲除该基因的表达可导致感虫植株具有高抗抗虫功能。未敲除前,感虫水稻品种TN1的抗性级别为9级,BGIOSGA015651基因敲除后,其抗性级别显著提高到0级‑1级。所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可以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所获育种水稻可在各地广泛的水稻种植地区进行广泛推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突出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22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17773.6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水稻抗飞虱基因BGIOSGA015651及其应用。申请人通过对水稻品种BG1222和TN1的研究找到一种调控水稻抗飞虱的基因BGIOSGA015651。抗虫品种与感虫品种相比,BGIOSGA015651的基因表达量存在数百倍以上的显著差异。通过分子育种方法或基因工程的方法,降低或敲除该基因的表达可导致感虫植株具有高抗抗虫功能。未敲除前,感虫水稻品种TN1的抗性级别为9级,BGIOSGA015651基因敲除后,其抗性级别显著提高到0级‑1级。所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可以应用于植物遗传改良,所获育种水稻可在各地广泛的水稻种植地区进行广泛推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突出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421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66111.2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12N15/113 , A01N57/16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褐飞虱NlMATH3基因及其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褐飞虱NlMATH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首次公开褐飞虱NlMATH3基因作为靶点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通过沉默NlMATH3基因可以影响褐飞虱的卵巢发育和产卵数量,使褐飞虱后代产生数量减少及卵成活率下降,从而达到防治褐飞虱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2653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0051003.7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07K14/435 ,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N15/89 , A01N57/16 , A01N25/04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褐飞虱NlsNPF基因及其dsRNA在防治褐飞虱的应用。NlsNP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ORF序列如SEQ ID NO.1第187‑492位碱基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褐飞虱NlsNPF基因的dsRNA能抑制褐飞虱NlsNPF基因表达、降低褐飞虱对水稻的取食以及降低褐飞虱的存活率。本发明得到了褐飞虱NlsNPF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显微注射dsRNA的RNAi技术,沉默褐飞虱NlsNPF基因,导致褐飞虱产生拒食效应;喷施纳米载体dsRNA后褐飞虱的死亡率显著升高,显然该基因的dsRNA在褐飞虱防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42653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051003.7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N15/12 , C07K14/435 , C12N15/113 , C12N15/11 , C12N15/89 , A01N57/16 , A01N25/04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褐飞虱NlsNPF基因及其dsRNA在防治褐飞虱的应用。NlsNP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ORF序列如SEQ ID NO.1第187‑492位碱基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褐飞虱NlsNPF基因的dsRNA能抑制褐飞虱NlsNPF基因表达、降低褐飞虱对水稻的取食以及降低褐飞虱的存活率。本发明得到了褐飞虱NlsNPF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显微注射dsRNA的RNAi技术,沉默褐飞虱NlsNPF基因,导致褐飞虱产生拒食效应;喷施纳米载体dsRNA后褐飞虱的死亡率显著升高,显然该基因的dsRNA在褐飞虱防治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