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1495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030953.1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时变优化方法,选定用于主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设定主体结构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和要求;计算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初步确定消能器类型、布置位置、形式及数量,在每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比较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和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im,直至ξaim≤ξa≤1.1ξaim。本发明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选用和布置的合理性,作为分析设计人员对消能器设计的依据,使消能器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04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032673.4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B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包络优化方法,选定用于主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设定主体结构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和要求;计算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im;初步确定消能器类型、布置位置、形式及数量,在每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比较ξa和ξaim,直至根据天然波计算得到:0.55ξaim≤ξa≤1.1×0.55ξaim;根据人工波计算得到:0.8ξaim≤ξa≤1.1×0.8ξaim。本发明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选用和布置的合理性,使消能器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379356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041973.X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提取对应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楼层层间剪力值和楼层层间位移值;获得消能减震结构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总应变能;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耗散能量的总和;得到对应地震波每个时刻点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对各时刻点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求均值,获得附加有效阻尼比;评定附加有效阻尼比是否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本发明在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消能器的数量和位置,使消能器选用及布置得当,满足更大程度耗散地震能量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节约的目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714951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30953.1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时变优化方法,选定用于主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设定主体结构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和要求;计算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初步确定消能器类型、布置位置、形式及数量,在每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比较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和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im,直至ξaim≤ξa≤1.1ξaim。本发明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选用和布置的合理性,作为分析设计人员对消能器设计的依据,使消能器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2634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17444.7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IPC: G09B2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乔木和结构耦合振动的本构模型,包括:乔木简化模块、乔木运动、位置与输入地震动关系简化模块、乔木上部结构运动运算模块、乔木位移坐标获取模块、自由度体系模拟模块、动力平衡模拟模块、自由度体系等效参数运算模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修正模块、乔木与结构固定之间的刚度模拟运算模块。本发明的弹簧模型系统,可以对乔木、土、结构形成的系统进行有效模拟,应对不同的输入地震动,获得结构所需提供的刚度,可有效分析乔木在不同地震情况下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696717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30954.6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B1/9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综合优化方法,选定用于主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设定主体结构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和要求;计算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im;初步确定消能器类型、布置位置、形式及数量,在每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比较ξa和ξaim,直至根据天然波计算得到:0.65ξaim≤ξa≤1.1×0.65ξaim;根据人工波计算得到:0.8ξaim≤ξa≤1.1×0.8ξaim。本发明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选用和布置的合理性,使消能器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04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32673.4
申请日:2016-01-1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E04B1/9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附加有效阻尼比的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包络优化方法,选定用于主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地震波;设定主体结构罕遇地震作用时的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和要求;计算主体结构的目标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im;初步确定消能器类型、布置位置、形式及数量,在每条地震波的作用下,对消能减震结构进行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消能器的实际附加有效阻尼比ξa,比较ξa和ξaim,直至根据天然波计算得到:0.55ξaim≤ξa≤1.1×0.55ξaim;根据人工波计算得到:0.8ξaim≤ξa≤1.1×0.8ξaim。本发明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选用和布置的合理性,使消能器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实现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中消能器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0421363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428900.6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体系张弦结构中预应力索失效下的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分析模型,获得张弦结构的初始状态及响应;步骤(2)选择具体一个预应力索做失效处理,然后对整体结构进行响应分析;步骤(3)对预应力索构件逐一做失效处理并逐一对失效后的结构进行响应分析:重复步骤(2),以得到每个预应力索处于失效状态后的张弦结构的破坏状态及响应;步骤(4)进行张弦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在任意预应力索发生失效时张弦结构可能出现连续倒塌的情况发生,以保证张弦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1363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28900.6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体系张弦结构中预应力索失效下的防连续倒塌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分析模型,获得张弦结构的初始状态及响应;步骤(2)选择具体一个预应力索做失效处理,然后对整体结构进行响应分析;步骤(3)对预应力索构件逐一做失效处理并逐一对失效后的结构进行响应分析:重复步骤(2),以得到每个预应力索处于失效状态后的张弦结构的破坏状态及响应;步骤(4)进行张弦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该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在任意预应力索发生失效时张弦结构可能出现连续倒塌的情况发生,以保证张弦结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93567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41973.X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能减震结构消能器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取值方法-时变法,提取对应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楼层层间剪力值和楼层层间位移值;获得消能减震结构地震波各时刻点的总应变能;计算每个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的耗散能量,求和得到全部消能器在地震波各时刻点耗散能量的总和;得到对应地震波每个时刻点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对各时刻点消能器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求均值,获得附加有效阻尼比;评定附加有效阻尼比是否大于或等于消能减震结构性能目标设定的附加有效阻尼比。本发明在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消能器的数量和位置,使消能器选用及布置得当,满足更大程度耗散地震能量要求的同时实现经济节约的目的,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