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485796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15989.1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双环结构气体通道,所述保持架内壁设置有液体通道;所述保持架的一端设置充液管。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热二极管依靠重力使冷凝的液滴回流到蒸发段,仅能固定在竖直方向放置的缺点,实现了蒸气体反向流动阻力远大于正向流动阻力,进而提高正向有效导热性,有利于工质流动,提高极限散热能力。

    一种具有变截面的两相通道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7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0707454.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变截面的两相通道热管及其加工方法,涉及热管技术领域。该热管包括:下盖板、上盖板、保持架、吸液芯及充液管,吸液芯为多孔介质结构,蒸发段空腔和冷凝段空腔间设置有变截面气体通道结构,其包括直型通道及与环形通道,蒸发段空腔与直型通道连通,冷凝段空腔通过入口通道与直型通道和环形通道连通,液体工质蒸发通过直型通道流至冷凝段空腔冷凝并在吸液芯作用下回流。该加工方法包括:S1:切削各部件外形;S2:下盖板上铣出变截面气体通道结构;S3:加工吸液芯;S4:将保持架和吸液芯安装;S5:注入液体工质并抽真空;S6:对充液管冲压密封;S7:气密测试。本发明热管能保证非重力等特殊环境下的单向传热性能。

    一种仿生鱼鳞结构的沟槽型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66977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707429.3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沟槽型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生鱼鳞结构的沟槽型热管。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盖板和底板封装后形成密闭的腔体,作为蒸汽通道,腔体内部抽真空后充入液体工质,壳体一端设有充液口,充液口处设有充液管;底板上设有若干个沟槽,沟槽的两端为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和冷凝段均设有铜丝网,沟槽与两个铜丝网组成液体通道;沟槽底壁上设有若干个鱼鳞型凹槽。通过设置的鱼鳞型凹槽,当液体经过鱼鳞型凹槽时,会在鱼鳞型凹槽内部产生旋转的漩涡,在沟槽内不断保持转动,进而降低了沟槽壁面的流阻,通过多个鱼鳞型凹槽的组合,形成一条低阻力带,有效降低了工质在沟槽中流动的阻力,提升了热管的传热能力。

    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6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08818.3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及其加工方法,涉及单向热管技术领域,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通过保持架连接,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的相对面开设有若干连续双环结构沟槽,所述保持架内设有连续多孔介质结构。本发明通过若干连续双环结构沟槽,使气态工质由蒸发端流向冷凝端的阻力远小于由冷凝端流向蒸发端的阻力,所以气态工质能够向冷凝端单向导流;同时造成冷凝端较蒸发端有更多的液态工质,所以液态工质更容易通过连续多孔介质结构流向蒸发端吸热,进而不受重力影响即可实现整个热管的单向导热。

    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6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0708818.3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及其加工方法,涉及单向热管技术领域,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通过保持架连接,所述上盖板和/或所述下盖板的相对面开设有若干连续双环结构沟槽,所述保持架内设有连续多孔介质结构。本发明通过若干连续双环结构沟槽,使气态工质由蒸发端流向冷凝端的阻力远小于由冷凝端流向蒸发端的阻力,所以气态工质能够向冷凝端单向导流;同时造成冷凝端较蒸发端有更多的液态工质,所以液态工质更容易通过连续多孔介质结构流向蒸发端吸热,进而不受重力影响即可实现整个热管的单向导热。

    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48579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615989.1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环结构气体单向流反重力平板热管,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位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双环结构气体通道,所述保持架内壁设置有液体通道;所述保持架的一端设置充液管。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热二极管依靠重力使冷凝的液滴回流到蒸发段,仅能固定在竖直方向放置的缺点,实现了蒸气体反向流动阻力远大于正向流动阻力,进而提高正向有效导热性,有利于工质流动,提高极限散热能力。

    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514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0725449.3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热管技术领域。热管包括:柔性外壳、复合吸液芯和注液管,复合吸液芯设置于柔性外壳内,注液管装于柔性外壳一端,复合吸液芯由焊接铜网和编织铜网复合而成,其靠近注液管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蒸发段亲水处理,冷凝段疏水处理。上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切割加工各部件;S2、将编织铜网和焊接铜网烧结成复合吸液芯;S3、复合吸液芯整体亲水处理;S4、复合吸液芯一端疏水处理;S5、将复合吸液芯置于柔性外壳,三面密封;S6、将注液管接入密封;S7、抽真空处理,注入液态工质,对注液管冲压密封;S8、传热测试。本发明热管能够实现单向导热,不受外界环境温度或重力影响。

    一种仿生鱼鳞结构的沟槽型热管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9778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07429.3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沟槽型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生鱼鳞结构的沟槽型热管。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盖板和底板,盖板和底板封装后形成密闭的腔体,作为蒸汽通道,腔体内部抽真空后充入液体工质,壳体一端设有充液口,充液口处设有充液管;底板上设有若干个沟槽,沟槽的两端为蒸发段和冷凝段,蒸发段和冷凝段均设有铜丝网,沟槽与两个铜丝网组成液体通道;沟槽底壁上设有若干个鱼鳞型凹槽。通过设置的鱼鳞型凹槽,当液体经过鱼鳞型凹槽时,会在鱼鳞型凹槽内部产生旋转的漩涡,在沟槽内不断保持转动,进而降低了沟槽壁面的流阻,通过多个鱼鳞型凹槽的组合,形成一条低阻力带,有效降低了工质在沟槽中流动的阻力,提升了热管的传热能力。

    一种橄榄核破壳机及其使用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700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62640.0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破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橄榄核破壳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输送机构、夹持机构和破壳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的内侧底部具有斜度,所述振动筛底部的最低点设有多个输出口,所述输出口连接有输送软管,所述输送软管的末端连接有输送硬管,橄榄核通过所述输送硬管的末端进入到对橄榄核起到固定作用的所述夹持机构上,所述破壳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的刀具,所述夹持机构可水平移动且设在所述破壳机构的一侧。本发明能够对橄榄核进行自动破壳,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使橄榄核的破碎纹路一致,提高破壳的质量,以便于进行橄榄核雕刻。

    一种具有变截面的两相通道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7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07454.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变截面的两相通道热管及其加工方法,涉及热管技术领域。该热管包括:下盖板、上盖板、保持架、吸液芯及充液管,吸液芯为多孔介质结构,蒸发段空腔和冷凝段空腔间设置有变截面气体通道结构,其包括直型通道及与环形通道,蒸发段空腔与直型通道连通,冷凝段空腔通过入口通道与直型通道和环形通道连通,液体工质蒸发通过直型通道流至冷凝段空腔冷凝并在吸液芯作用下回流。该加工方法包括:S1:切削各部件外形;S2:下盖板上铣出变截面气体通道结构;S3:加工吸液芯;S4:将保持架和吸液芯安装;S5:注入液体工质并抽真空;S6:对充液管冲压密封;S7:气密测试。本发明热管能保证非重力等特殊环境下的单向传热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