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287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115000.X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空间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城市的碳排放总量数据、各行业碳排放占比数据、原始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个体级用电记录数据、原始土地利用数据,并分别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城市的各行业碳排放量、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空间格网用电数据和重分类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熵权法来耦合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和空间格网用电数据,得到各格网的经济‑能耗综合指数;根据各行业碳排放量、重分类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经济‑能耗综合指数,得到各格网碳排放量,以用于模拟分行业的碳排放空间分布。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考虑地区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的能耗对碳排放的影响,提高碳排放空间化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减排政策的制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8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1520663.1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省投资和信用中心
IPC: G06F18/22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企业相似度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企业相关的原始数据,并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企业专利数据库和企业政府招投标数据库,构建标准化专利特征库;根据所述专利特征库,计算多维度企业相似度;根据专利规模置信度和市场规模置信度,调整所述多维度企业相似度,得到企业总体相似度,以评估企业相似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综合考虑专利和市场两个方面共六个维度的企业相似度,通过基于置信度的内部权重调整,更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相似度,提高企业相似度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6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25375.3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清雅 , 陈旺旸 , 付莹 , 廖顺意 , 吴洁敏 , 伍韵静 , 胡志赛 , 冯磊 , 周璠 , 王泽夏 , 蔡冠方 , 高枫 , 陈薪 , 杨宗和 , 郑煜铭 , 朱淑芳 , 余洪杰 , 韩叙 , 廖思铭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多功能杆公益救助模块布局方法、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区域内的多源空间数据;根据多源空间数据,计算待识别区域内每一单元的人口活动强度、弱势群体居住密度、道路密度以及网状系数,从而计算每一单元的综合评分结果,并根据综合评分结果筛选所述单元,得到第一集合;根据近三年规划许可证地块数据筛选所述单元,得到第二集合;将第一集合与第二集合的并集作为区域集合;计算区域集合中每一单元对应的几何拓扑网络中所有边的边介数中心性,进而确定布局智慧多功能杆公益救助模块的道路集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智慧多功能杆公益救助模块布局策略,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能够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86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4162.2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暴露风险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通过构建数字地表模型;获取出行GPS轨迹数据和路网数据,并通过叠加分析方法,得到出行空间分布数据;获取气象数据,并根据数字地表模型,通过SOLWEIG模型,得到平均辐射温度的时空分布数据;根据平均辐射温度的时空分布数据和所述出行空间分布数据,得到累计出行热暴露量;通过分位数法对累计出行热暴露量进行热暴露等级划分,根据热暴露等级,生成热暴露风险预警提示。本申请通过将城市微气候模型与人群出行模式相结合,在精细尺度上以GPS轨迹的形式估计人群个体的热暴露程度,从而更精确有效的对存在热暴露风险的区域进行及时的预警,保护出行人群的热健康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228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22415.9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5 , G06F18/2321 , G06F18/24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建筑物功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包括:获取城市的社交媒体用户密度数据、建筑物轮廓数据、POI数据;对所述社交媒体用户密度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得到时均用户密度数据;对所述时均用户密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第一社交媒体数据主成分;基于GIS,将所述第一社交媒体数据主成分与所述建筑物轮廓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建筑物尺度的第二社交媒体数据主成分;对所述社交媒体数据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个建筑物聚类;根据所述POI数据计算POI密度指数,以用于对所述建筑物聚类进行功能识别。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建筑物功能的识别准确性,且相较于现有技术更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935646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988428.0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网交通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城市内的车辆轨迹数据和路网数据,得到第一轨迹数据;通过匹配路网数据与车辆轨迹数据,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阈值的轨迹,得到第二轨迹数据;计算第二轨迹数据的每条轨迹所经路段的初始速度,并对所经路段的轨迹进行标记,得到每条轨迹的有效轨迹;计算所述有效轨迹所经路段的平均车速、行程时间;基于第二轨迹数据的空间信息对平均车速和行程时间进行修正;提取所述有效轨迹的每个路段和城市路网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特征数据。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获取路段级别的交通运行特征数据以及交叉口级别的交通运行特征数据,以识别城市路网运行特征和判断交通流整体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18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625060.6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 , G06F18/2321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集聚区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首先将碳排放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获取各项碳排放量属性,构建时空碳排放量矩阵,从而确定各个空间单元在各项碳排放量属性下的排放等级;其次通过密度聚类算法确定碳排放空间聚类超参数,再使用碳排放空间聚类超参数设置密度聚类算法对空间单元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若干个空间聚类簇;然后根据排放等级以及若干个空间聚类簇确定各个空间单元在各项碳排放量属性下的集聚排放等级,构建时空集聚排放等级矩阵;最后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空间单元进行聚类从而识别出碳排放集聚区类别。本发明可以实现碳排放集聚区的分级识别,并提高碳排放集聚区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1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25060.6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 , G06F18/2321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集聚区识别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首先将碳排放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获取各项碳排放量属性,构建时空碳排放量矩阵,从而确定各个空间单元在各项碳排放量属性下的排放等级;其次通过密度聚类算法确定碳排放空间聚类超参数,再使用碳排放空间聚类超参数设置密度聚类算法对空间单元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若干个空间聚类簇;然后根据排放等级以及若干个空间聚类簇确定各个空间单元在各项碳排放量属性下的集聚排放等级,构建时空集聚排放等级矩阵;最后使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空间单元进行聚类从而识别出碳排放集聚区类别。本发明可以实现碳排放集聚区的分级识别,并提高碳排放集聚区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8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04162.2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暴露风险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通过构建数字地表模型;获取出行GPS轨迹数据和路网数据,并通过叠加分析方法,得到出行空间分布数据;获取气象数据,并根据数字地表模型,通过SOLWEIG模型,得到平均辐射温度的时空分布数据;根据平均辐射温度的时空分布数据和所述出行空间分布数据,得到累计出行热暴露量;通过分位数法对累计出行热暴露量进行热暴露等级划分,根据热暴露等级,生成热暴露风险预警提示。本申请通过将城市微气候模型与人群出行模式相结合,在精细尺度上以GPS轨迹的形式估计人群个体的热暴露程度,从而更精确有效的对存在热暴露风险的区域进行及时的预警,保护出行人群的热健康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25375.3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清雅 , 陈旺旸 , 付莹 , 廖顺意 , 吴洁敏 , 伍韵静 , 胡志赛 , 冯磊 , 周璠 , 王泽夏 , 蔡冠方 , 高枫 , 陈薪 , 杨宗和 , 郑煜铭 , 朱淑芳 , 余洪杰 , 韩叙 , 廖思铭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多功能杆公益救助模块布局方法、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区域内的多源空间数据;根据多源空间数据,计算待识别区域内每一单元的人口活动强度、弱势群体居住密度、道路密度以及网状系数,从而计算每一单元的综合评分结果,并根据综合评分结果筛选所述单元,得到第一集合;根据近三年规划许可证地块数据筛选所述单元,得到第二集合;将第一集合与第二集合的并集作为区域集合;计算区域集合中每一单元对应的几何拓扑网络中所有边的边介数中心性,进而确定布局智慧多功能杆公益救助模块的道路集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智慧多功能杆公益救助模块布局策略,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能够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