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860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60756.3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应堆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涉及核控制领域。方法包括:获取流量计的运行状态。采用与运行状态对应的获取方式获取反应堆的第一主给水流量。根据第一主给水流量确定反应堆的第一运行功率。在第一运行功率小于第一最大运行功率的情况下,将运行功率从第一运行功率提高至第二运行功率。其中,第二运行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运行功率,第一最大运行功率与第一不确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反应堆最大设计功率。如此,通过基于流量计在正常状态下测量的反应堆的主给水流量来确定反应堆的当前主给水流量,可以提高主给水流量获取的准确度,从而可以降低反应堆功率获取的不确定度,进而提高反应堆的运行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638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78529.1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美核电气(济南)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湛维华 , 卢向晖 , 李苏 , 邱宪苗 , 蔡德昌 , 张文涛 , 王琪 , 曹建华 , 邱德华 , 谢岱良 , 欧阳勇 , 燕东岱 , 李鸿飞 , 罗汉炎 , 宗立杰 , 刘仲昊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波流量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换能器套管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式超声波流量计中换能器套管的对中安装装置,包括:机体包括丝杠,设置在丝杆上的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视觉识别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的电动推杆,以及设置在电动推杆端部的定位套管;视觉识别装置,用于采集机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信息,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卡爪设置在机体两端,用于将机体固定在超声波流量计主体内;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接收的反馈信息,控制移动装置的移动和旋转角度,以使定位套管对准换能器套管固定孔,提高超声波换能器套管焊接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0638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78529.1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美核电气(济南)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湛维华 , 卢向晖 , 李苏 , 邱宪苗 , 蔡德昌 , 张文涛 , 王琪 , 曹建华 , 邱德华 , 谢岱良 , 欧阳勇 , 燕东岱 , 李鸿飞 , 罗汉炎 , 宗立杰 , 刘仲昊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波流量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换能器套管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式超声波流量计中换能器套管的对中安装装置,包括:机体包括丝杠,设置在丝杆上的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视觉识别装置;移动装置包括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的电动推杆,以及设置在电动推杆端部的定位套管;视觉识别装置,用于采集机体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信息,并反馈给控制系统;卡爪设置在机体两端,用于将机体固定在超声波流量计主体内;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接收的反馈信息,控制移动装置的移动和旋转角度,以使定位套管对准换能器套管固定孔,提高超声波换能器套管焊接的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7000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1450585.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反应堆控制棒弹棒装置及反应堆。装置上部驱动杆,其内部包括一容置腔;下部驱动杆;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机构和触发针,触发机构用于保持触发针处于锁定状态,当上部驱动杆以较大的加速度向上移动时,触发机构动作引发触发针位移;支撑件,设置在上部驱动杆与下部驱动杆的结合处,与触发针联动;本发明用于在驱动杆失控弹出事故工况下,实现驱动杆与控制棒组件自动断开连接,避免了控制棒的失控弹出,从而保证堆芯不会在短时间内引入大量正反应性,降低了包壳破损的几率,提高了反应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99109.9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电厂卸压装置,核电厂卸压装置包括排放管以及扇叶,排放管内部设有导流通道,排放管包括用于排流的出流端,扇叶设于出流端,扇叶上设有排流孔,排流孔分别连通于导流通道和外界环境,其中,扇叶能够在流经导流通道并从排流孔排出的气流的驱动下,绕平行于排放管的轴线方向相对排放管转动。本申请核电厂卸压装置能够对水池中的液体均匀搅拌,利于提高对气体的冷凝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6700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50585.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系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防反应堆控制棒弹棒装置及反应堆。装置上部驱动杆,其内部包括一容置腔;下部驱动杆;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机构和触发针,触发机构用于保持触发针处于锁定状态,当上部驱动杆以较大的加速度向上移动时,触发机构动作引发触发针位移;支撑件,设置在上部驱动杆与下部驱动杆的结合处,与触发针联动;本发明用于在驱动杆失控弹出事故工况下,实现驱动杆与控制棒组件自动断开连接,避免了控制棒的失控弹出,从而保证堆芯不会在短时间内引入大量正反应性,降低了包壳破损的几率,提高了反应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7121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1277570.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抑压水池装置及核反应堆,其中抑压水池装置包括壳体及至少一条中空的抑压管,壳体内设有密闭的空腔及若干延缓气体流动的隔板;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隔板浸没在冷却液中;并且空腔内部的冷却液上方设有容纳气体的留置空间;抑压管贯穿壳体外壁,包括位于壳体外的壳外段、以及位于壳体内的壳内段;壳内段的端部插入冷却液中,壳外段接入环境中的气体;本抑压水池装置属于非能动系统,安全可靠性能高;冷却效率高,抑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预定工况下安全壳压力和温度的上升;且对空间和冷却液的体积需求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94822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095460.3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其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包括可填充冷却液的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水箱内的换热器;所述水箱包括主体部以及容积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下侧,并与所述主体部连通设置;所述换热器容置于所述容置部中;所述换热器用于接入待冷却流体,并与所述容置部内的所述冷却液热交换后排出。本发明中,通过将换热器容置于位于下侧且容积小的容置部中,使得仅需较少量的冷凝液即可浸没换热器;从而在水箱中的冷凝液沸腾蒸发大量减少的过程中,换热器可维持在被冷凝液浸没状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1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75014.2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壳换热水箱冷却装置及安全壳换热水箱冷却系统,安全壳换热水箱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回收围板、外围板、内围板;冷凝回收围板围设在换热水箱的开口端上方,界定出蒸汽通道;冷凝回收围板包括对应换热水箱的外侧板设置的第一围板、对应换热水箱的内侧板设置的第二围板;外围板与换热水箱、第一围板界定出第一冷却通道;内围板设置在第二围板远离第一围板的一侧,与第二围板界定出第二冷却通道;内围板与安全壳界定出集流通道。空气在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集流通道之间自然对流循环,空气流动阻力较小,结构合理,换热效率较高,将换热水箱降温的同时还能保证换热水箱维持足够的水位高度,确保换热水箱可以长期持续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1413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08612.3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装置及净化系统。核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容器,设置有反应腔和封闭所述反应腔的顶盖;反应模块,设置在反应腔内,反应模块在反应腔内反应并释放热量;换热模块,设置在反应腔内,换热模块能够吸收反应模块释放热量,换热模块的入口用于与供液系统连通,换热模块的出口用于与热驱动系统连通。通过将换热模块收容在反应容器内,使得核反应装置的整体体积更小,更符合核反应装置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反应模块可以为核反应模块,核反应模块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由于换热模块和反应模块均位于反应容器内,为此反应模块释放的热量可以直接被换热模块吸收,相比外置式的换热模块而言,本核反应装置还能够提高对反应模块的换热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