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276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78686.5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极薄煤层工作面三维建模的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点云数据采集子系统、摄像头图像采集子系统和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姿态调控数据建模子系统;该方法采取先对地质勘探数据进行地质建模,再对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进行融合的方法,即提高建模的速度,也保证数据间的一致融合性,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工作面模型;融合点云数据、图像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多种数据,其能达到的建模效果有助于提高智能无人化开采系统对工作面环境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对工作面模型精度和全面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4093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44923.9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薄煤层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极薄煤层综采技术领域。分别记录获取的人工震源衰减后的地震波和冲击地压的传播时间和速度,并对比经过矿区的不同地震波信号和实时冲击地压信号;将不同地震波信号和实时冲击地压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对比数字信号有无冲击地压时的波形;当数字信号有冲击地压时的波形时,识别微震事件的波形,确定冲击地压能量强度;定位冲击地压压源,取冲击地压压源的交集区域,得到缩小圈定范围后的震源位置;根据获取的地下岩石或煤层中的实时压力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压力值和应变变化率,得到震源的最大压力位置处和最大压力变化处及其数值。通过该方法能够精确监测出所有的潜在危险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7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71781.1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M3/00 , E21F17/00 , E21F13/06 , G06F18/10 , G06F18/15 , G06F18/27 , G06F18/2431 , G06N20/20 , G06N5/01 , G01M3/04 , G01M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薄煤层工作面渗水自感知系统及方法,属于极薄煤层综采技术领域。根据极薄煤层矿区含水量将水文地质条件分为四类地质,并根据四类地质确定传感器分级感知办法,包括基础感知、进阶感知、增强感知及全面综合感知。记录各传感器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根据时域及定位分析建立温度时间图等。利用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分析历史数据中的异常变化,通过随机森林模型识别残差中的异常点,对应温度等数据中的突变值,并通过加权平均优化实时调整数据权重,训练得最佳模型,即可确定渗水时间及渗水等级;再结合发生渗水的时间、刮板输送机速度即可得渗水位置;根据以上步骤建立渗水自感知模型,完成自动感知渗水等级、时间及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5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911567.8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 , G06F18/20 , G06F18/27 , G06F18/2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指标分析的极薄煤层液压支架支护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识别、构建矩阵与构建图表、构建模型与输入数据、调整实时权重和计算评分并反馈工作情况。本发明在现有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顶板各位置压力、左右立柱伸缩量这两个指标,能更加综合地评价煤层下液压支架的支护质量;对各指标建立了回归打分模型,对支架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做到较为精准的分析,并且根据各指标对综合评价结果有多大影响建立了权重调整模型,可以实时地调整权重比,能够得出更加精确的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0936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44923.9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薄煤层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极薄煤层综采技术领域。分别记录获取的人工震源衰减后的地震波和冲击地压的传播时间和速度,并对比经过矿区的不同地震波信号和实时冲击地压信号;将不同地震波信号和实时冲击地压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对比数字信号有无冲击地压时的波形;当数字信号有冲击地压时的波形时,识别微震事件的波形,确定冲击地压能量强度;定位冲击地压压源,取冲击地压压源的交集区域,得到缩小圈定范围后的震源位置;根据获取的地下岩石或煤层中的实时压力数据,通过分析实时压力值和应变变化率,得到震源的最大压力位置处和最大压力变化处及其数值。通过该方法能够精确监测出所有的潜在危险区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