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隧道管节试验模型及其接头连接力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69555.X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隧道管节试验模型及其接头连接力的测量方法,属于跨海通道技术领域。试验模型包括若干个通过接头连接的管节;相邻管节通过柔性材料、环状连接件、矩形连接件和套设在管节端部的拼接环相连接,拼接环内侧开设有与矩形连接件相配合的凹槽,凹槽、矩形连接件、环状连接件上分别开设有相配合的槽孔;嵌入块依次卡设进拼接环、矩形连接件、环状连接件的槽孔内将三者连接起来。测量方法包括:在矩形连接件上安装应变片测量管节接头处的应变;根据胡克定律求出应力,根据弯曲应力公式和扭转应力公式计算出弯矩和扭矩。通过可拆卸的不同材质的矩形连接件实现接头刚度可变,减少接头处应力集中问题,使管节连接处受力更加均匀。

    一种用于水下悬浮隧道的分段刚度协同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0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70701.6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悬浮隧道的分段刚度协同设计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填补了水下悬浮隧道结构刚度设计的技术空白,推进了水下悬浮隧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可控性更具普适性的设计方法,且接头刚度设计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概念,解决了现阶段悬浮隧隧道接头结构无人研究无人设计的问题,且本发明中的锚索刚度设计方法采用了创新的分段方法,将多管节间的耦合效应解耦,并且设计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产生了相较于现有预紧力优化设计更好的结构响应与缓和的位移曲线;并且,该方法亦可用于斜拉桥调索,同样采用分段方法,最后根据各段受力与位移需求,设计每支斜索的竖向刚度从而获得总刚度。

    悬浮隧道模型试验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69558.3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浮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属于悬浮隧道技术领域。包括套筒和嵌套在套筒空腔内的管体;空腔内壁上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通过球铰与套筒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柔性材料与管体相连接。球铰的外部套设有导向管,弹性件在导向管内伸缩。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吊环和锚索。相邻的管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管体内设置有第一纵向支撑、横向支撑,其中横向支撑与管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纵向支撑相连接。有效减少了模型管体与锚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了试验装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适应多种试验条件。

    一种具有隔振作用的悬浮隧道管体-车道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27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27956.8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振作用的悬浮隧道管体‑车道板系统,包括主体结构和车道板隔振系统;所述的主体结构包括隧道管体和锚索,隧道管体的下部外侧均布连接有多个锚索,锚索的下端均与底床连接;车道板隔振系统包括车道板、竖向弹簧、竖向液压缸、横向弹簧和横向液压缸;竖向弹簧、竖向液压缸的顶端与车道板中段的底部铰接,竖向弹簧、竖向液压缸的底端与隧道管体的内壁铰接;横向弹簧和横向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隧道管体的内壁和车道板的端部铰接;隧道管体的外表面直接处于波流环境中,直接受到水动力的作用。本发明面对波浪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有较好的减振效果,提高了隧道的整体安全性与车道行车的舒适性。

    一种波浪环境下悬浮隧道结构的多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05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73726.7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波浪环境下悬浮隧道结构的多参数优化方法,属于隧道结构领域。基于已有的波浪荷载作用下悬浮隧道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以波浪荷载作用下悬浮隧道关键控制位置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作为优化目标,对悬浮隧道的浮重比、锚索倾斜角、锚索安装角、淹没水深以及截面参数等进行优化。对于以往的悬浮隧道结构优化方法,通常是以结构的受力大小作为优化目标,忽略了结构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所提方法以结构关键控制位置的最大位移作为优化目标。另外所提方法全方位考虑了多个结构参数,对于结构关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灵活选取。因此,所提方法针对不同的结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适用性。

    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432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52172.2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大变形的悬浮隧道管节接头结构,属于悬浮隧道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止水结构、第二止水结构、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其中第二止水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管节连接处一侧,第一止水结构、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设置在相邻的管节连接处之间。第二止水结构还通过将其环绕压紧在管节上的套箍和第一螺栓进行固定,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和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外侧分别包裹着保护套,保护套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相邻的管节上,还在第一层变形控制结构、第二层变形控制结构和保护套之间设置有填充垫层。本发明的接头结构整体采用柔性材质,在保证止水密封效果的同时,还可适应管节间的较大变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