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20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73617.2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皱基盘绒茧蜂的室内人工扩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甜菜田内将皱基盘绒茧蜂的茧连同其附着的甜菜叶片一同采集;采集到的皱基盘绒茧蜂的茧置于塑料罐中,每日观察其羽化情况,羽化后的皱基盘绒茧蜂成虫用蜂蜜水饲喂;另取培养皿,置入羽化后的皱基盘绒茧蜂雌成虫,再放入旋幽夜蛾4龄幼虫,待寄生后,将旋幽夜蛾4龄幼虫移出进行单头饲养,并逐日观察皱基盘绒茧蜂幼虫钻出寄主作茧情况,得到新的皱基盘绒茧蜂的茧;将新的皱基盘绒茧蜂的茧重复以上步骤,如此往复,即完成皱基盘绒茧蜂的室内人工扩繁。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所占空间小,繁殖得到的皱基盘绒茧蜂可用于防治旋幽夜蛾、甘蓝夜蛾。
-
公开(公告)号:CN10913632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1810963012.2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Q1/18
Abstract: 一种为小麦抗病性鉴定提供白粉菌菌源以及小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的方法,涉及一种为小麦抗病性鉴定提供菌源以及小麦抗病性鉴定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小麦白粉菌田间接菌方法存在需要长期保存小麦白粉病菌株,无法满足大面积、多品种鉴定的缺陷。提供菌源的方法:核桃树下两侧播种传媒小麦,然后感染小麦白粉病,再继续培养。抗病性鉴定方法:在提供菌源的传媒小麦之间播种待鉴定小麦品种,次年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本发明用于农业种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13632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63012.2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C12Q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18
Abstract: 一种为小麦抗病性鉴定提供白粉菌菌源以及小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的方法,涉及一种为小麦抗病性鉴定提供菌源以及小麦抗病性鉴定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小麦白粉菌田间接菌方法存在需要长期保存小麦白粉病菌株,无法满足大面积、多品种鉴定的缺陷。提供菌源的方法:核桃树下两侧播种传媒小麦,然后感染小麦白粉病,再继续培养。抗病性鉴定方法:在提供菌源的传媒小麦之间播种待鉴定小麦品种,次年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本发明用于农业种植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684398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499323.8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种植向日葵诱集带防治棉田牧草盲蝽的方法,它涉及一种防治棉田虫害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新疆棉田牧草盲蝽为害逐年加重的现状,而生产上缺乏有效防治方法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棉田种植向日葵诱集带;二、棉花与向日葵同时播种,且棉花种植在每两行的向日葵诱集带中间的土地上,棉花和向日葵的施肥、浇水、农业管理措施一致;三、除草;四、棉田和向日葵诱集带同时进行第一次浇水,从第一次浇水开始每10天在向日葵诱集带上施药1次,至向日葵成熟为止。采用本发明方法的棉田比对照纯棉田牧草盲蝽成虫和若虫数量分别减少42.43%和54.35%,同时可显著降低牧草盲蝽在棉田的为害及提高棉田成铃数量,提高棉花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71840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21828.9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红花诱集防治新疆棉田牧草盲蝽的方法,通过采用间作红花和化学防治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种植模式、行间距、红花定苗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不仅能降低试验棉田间牧草盲蝽种群数量,同时能增加试验棉田间瓢虫类天敌种群数量,从而可降低棉蚜种群数量,对农业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353967U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21420590.4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C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简易施肥装置,包括塑料管、铁丝、筛网、漏斗和塑料挡板。在塑料管的一端使用铁丝将筛网固定,另一端两侧各焊接一个塑料挡板,在塑料管的中部顶端开一个圆形孔口,孔口上放置一个漏斗。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在生产上操作简便。(2)该装置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671326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480712.2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M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斑潜蝇诱虫板,包括诱虫板基板、方形硬纸板、粘胶、发光二极管、微动开关、纽扣电池座、纽扣电池和导线。选择黄色双面涂胶诱虫板为基板,基板中部开一个方孔。采用细铁丝将纽扣电池座、微动开关和两个发光二极管固定在一个方形硬纸板上,采用导线连接微动开关、电池座和发光二极管。采用粘虫胶将安装完成的方形硬纸板固定在基板中部的方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昼夜高效诱集斑潜蝇成虫。
-
公开(公告)号:CN211837664U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20209540.1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防虫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小麦防虫害药剂拌种装置,包括装置护体和药剂腔以及拌种腔,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药剂腔和拌种腔,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支撑底柱,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连接拌种腔的内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装置主体的基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器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连接药剂腔的内部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连接拌种腔的内部安装有进料斗,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同步混合药剂和喷淋拌种,具备定量均匀喷洒防虫害药剂,高效保证防虫药剂和小麦种的混合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力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5431715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20121756.6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M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虫田间采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鳞翅目幼虫田间采集装置。一种鳞翅目幼虫田间采集装置,包括上盖、框架、医用纱布、底板;上盖、框架、医用纱布、底板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鳞翅目幼虫田间采集装置,该装置增加了空气流通性,提供了更好的饲养环境,保证采集幼虫的成活率,并且该装置便于携带、采集量大、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6674353U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20062034.3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观察夜蛾科昆虫成虫趋光行为的装置,趋光室左侧设置有透光口,所述的透光口处安装有石英玻璃,趋光室和避光室之间设置有栖息活动室,趋光室和栖息活动室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栖息活动室、避光室设置在另一条直线上,两直线垂直设置,趋光室与栖息活动室连通处,栖息活动室和避光室连通处均设置有通道口,通道口与拉门配合,趋光室、栖息活动室、避光室的外壁均设置有带门的开口,开口外侧设置有纱布筒,拉门顶部的拉杆与拉门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的趋光室、栖息活动室、避光室外壁均为不透光材料,顶部为两层,内层为透明层,外层为不透光材料层。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可靠,能够准确测试夜蛾科昆虫成虫趋光行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