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59385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480039028.4
申请日:2014-05-16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制造一种树脂组合物(601),其含有:基材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或者基材乙烯基酯树脂、基材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具有热潜伏性异氰酸酯基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烷基硼烷以及/或者烷氧基胺衍生物。接着,仅通过树脂组合物(601),即一种树脂组合物覆盖旋转电机(10)的定子(20)的定子线圈(60)。树脂组合物(601)既覆盖接合侧线圈端(62)的绝缘包覆部(29A),又覆盖导线露出部(29B)。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84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1185.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2K3/34 , C08F2/44 , C08F283/01 , C08F290/06 , H01F5/06 , H02K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44 , C08F283/01 , C08F290/06 , H01F5/06 , H02K3/30 , H02K3/34
Abstract: 提供绝缘性优异的旋转电机用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旋转电机。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在定子线圈(60)固定于定子铁芯(21)的插槽(15)的旋转电机的定子(20)中,定子线圈由多个扇形导体构成;扇形导体具有由绝缘涂层覆盖的绝缘涂层部以及导体露出的导体露出部,而且,通过导体露出部与其他扇形导体接合;定子线圈由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和无机添加物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5359385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80039028.4
申请日:2014-05-16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167/06 , C09D167/00 , H01B3/30 , H01B3/42 , H02K3/30 , H02K3/38
Abstract: 制造一种树脂组合物(601),其含有:基材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或者基材乙烯基酯树脂、基材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具有热潜伏性异氰酸酯基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烷基硼烷以及/或者烷氧基胺衍生物。接着,仅通过树脂组合物(601),即一种树脂组合物覆盖旋转电机(10)的定子(20)的定子线圈(60)。树脂组合物(601)既覆盖接合侧线圈端(62)的绝缘包覆部(29A),又覆盖导线露出部(29B)。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848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80066352.7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45 , H02K15/066
Abstract: 现有技术中,将导线卷绕在卷绕框时,需要使卷绕框前后移动的机构,制造装置复杂、高价。此外,需要移载线圈的工序,生产工序也变多。本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多个突起状的卷绕台分别依次将导线多次排列卷绕的卷绕工序,其中该多个突起状的卷绕台设置在具有带缝隙的筒部的卷绕件的外周面;使卷绕后的筒部与定子铁芯的内径侧嵌合的安装工序;和使扩展部件从筒部的中心轴侧向外周侧插入缝隙,并使卷绕于卷绕台的线圈移动到定子铁芯的槽中的线圈移动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616525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580015716.1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实现制造工序的简易化,以及永久磁铁的回收再利用容易化的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100)具有定子(200)以及与定子(200)隔着空隙而被配置的转子(300)。转子(300)包括:转子铁芯(305),其在周向上具备多个磁铁插入孔(310);以及压入体(319),其被压入各个磁铁插入孔(310)。压入体(319)由永久磁铁(315)以及设置于永久磁铁(315)侧面的磁铁固定构件(320)组成。在周向上,压入体(319)通过在一端以磁铁固定构件(320)的线接触部(325)与磁铁插入孔(310)的内壁线接触,在另一端以磁铁固定构件(320)的面接触部(326)与磁铁插入孔(310)的内壁面接触,被固定于磁铁插入孔(310)内。
-
公开(公告)号:CN106165256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5716.1
申请日:2015-01-07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实现制造工序的简易化,以及永久磁铁的回收再利用容易化的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100)具有定子(200)以及与定子(200)隔着空隙而被配置的转子(300)。转子(300)包括:转子铁芯(305),其在周向上具备多个磁铁插入孔(310);以及压入体(319),其被压入各个磁铁插入孔(310)。压入体(319)由永久磁铁(315)以及设置于永久磁铁(315)侧面的磁铁固定构件(320)组成。在周向上,压入体(319)通过在一端以磁铁固定构件(320)的线接触部(325)与磁铁插入孔(310)的内壁线接触,在另一端以磁铁固定构件(320)的面接触部(326)与磁铁插入孔(310)的内壁面接触,被固定于磁铁插入孔(310)内。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841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580061185.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2K3/34 , C08F2/44 , C08F283/01 , C08F290/06 , H01F5/06 , H02K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44 , C08F283/01 , C08F290/06 , H01F5/06 , H02K3/30 , H02K3/34
Abstract: 提供绝缘性优异的旋转电机用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旋转电机。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在定子线圈(60)固定于定子铁芯(21)的插槽(15)的旋转电机的定子(20)中,定子线圈由多个扇形导体构成;扇形导体具有由绝缘涂层覆盖的绝缘涂层部以及导体露出的导体露出部,而且,通过导体露出部与其他扇形导体接合;定子线圈由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和无机添加物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190058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180051982.1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2K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28 , H02K11/0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在定子铁芯的槽内配置有不同相的定子绕组的定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各相的电感降低或均衡的低噪音、高输出且高效率的廉价的旋转电机。本发明为了使电感均衡,而将具有每极每相的槽数为2以上的结构,且具有电角不同的6相绕组的以短节距构成的定子绕组(7),在槽内在各相至少分割为两部分地配置,并且将电角不同的至少两个相的定子绕组(7)串联连接。由此,减少二极管(201、202)等整流元件的使用数量,削减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从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190058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1982.1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2K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28 , H02K11/0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在定子铁芯的槽内配置有不同相的定子绕组的定子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各相的电感降低或均衡的低噪音、高输出且高效率的廉价的旋转电机。本发明为了使电感均衡,而将具有每极每相的槽数为2以上的结构,且具有电角不同的6相绕组的以短节距构成的定子绕组(7),在槽内在各相至少分割为两部分地配置,并且将电角不同的至少两个相的定子绕组(7)串联连接。由此,减少二极管(201、202)等整流元件的使用数量,削减部件个数和组装工时,从而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848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080066352.7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5/045 , H02K15/066
Abstract: 现有技术中,将导线卷绕在卷绕框时,需要使卷绕框前后移动的机构,制造装置复杂、高价。此外,需要移载线圈的工序,生产工序也变多。本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多个突起状的卷绕台分别依次将导线多次排列卷绕的卷绕工序,其中该多个突起状的卷绕台设置在具有带缝隙的筒部的卷绕件的外周面;使卷绕后的筒部与定子铁芯的内径侧嵌合的安装工序;和使扩展部件从筒部的中心轴侧向外周侧插入缝隙,并使卷绕于卷绕台的线圈移动到定子铁芯的槽中的线圈移动工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