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机械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36241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10674317.7

    申请日:2017-08-08

    发明人: 张贺 孔祥玉

    IPC分类号: B25J9/16 B25J15/00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机械手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机械手的手腕处,用于在机械手抓取物体时,读取机械手施加在物体垂直方向的上升力;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机械手的至少一个手指上,在机械手抓取物体时,读取机械手施加在物体水平方向上的握力,直到该握力达到一预设握力值;以及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的上升力的增加量,控制第二传感器的握力自该预设握力值相应增加,直到上升力不再增加。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机械手的控制方法和机械手装置。本公开可以根据物体的重力施加不同的握力,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避免在拿取轻的易碎的物体时造成破坏,或者在拿取重物时施力太小,不能抬动的情况。

    载人机甲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5776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828748.4

    申请日:2017-09-14

    IPC分类号: B25J5/00

    CPC分类号: B25J5/0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人机甲。所述载人机甲包括机甲本体、机甲控制系统及至少一个机械臂。所述机甲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机甲本体内,所述载人机甲通过所述机甲控制系统进行人机交互,所述机甲控制系统根据用户指令对机甲本体及机械臂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人机甲安全性高,机甲行走的灵活性好,机械臂路径规划的精度高、速度快,机甲视觉效果好,可进行目标识别并准确地追踪到对战目标,机甲可进行多形态变化,具有良好的用户驾驶体验。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5965475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44781.8

    申请日:2016-04-18

    发明人: 褚成成 张贺

    IPC分类号: B25J9/00 B25J9/16 B25J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内部具有一用于容纳驾驶员的腔体,且所述驾驶员的头部位于所述机器人的胸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取第一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处理所述第一数据以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驾驶员的运动参数和/或环境的环境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通过传感器检测驾驶员的运动参数和/或环境的环境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获取控制指令并进行相应的执行操作,如此穿戴机器人实现了部分功能的自动运行。

    发光结构及娱乐设备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6688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1710775159.4

    申请日:2017-08-31

    发明人: 张贺 肖冬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结构及娱乐设备。发光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无线模块、主控电路板、灯控电路板、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灯控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器件。壳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穿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灯控电路板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主控电路板、第二电机及灯控电路板连接。主控电路板用于与无线模块、灯控电路板、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电性连接,并根据无线模块接收并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灯控电路板上的发光器件的工作状态、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或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灯控电路板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转动以实现不同的灯光效果。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596547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0244781.8

    申请日:2016-04-18

    发明人: 褚成成 张贺

    IPC分类号: B25J9/00 B25J9/16 B25J1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内部具有一用于容纳驾驶员的腔体,且所述驾驶员的头部位于所述机器人的胸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传感器检测获取第一数据;按照预设规则处理所述第一数据以获取第一控制指令;执行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驾驶员的运动参数和/或环境的环境信息。本发明提供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通过传感器检测驾驶员的运动参数和/或环境的环境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获取控制指令并进行相应的执行操作,如此穿戴机器人实现了部分功能的自动运行。

    发光结构及娱乐设备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6688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775159.4

    申请日:2017-08-31

    发明人: 张贺 肖冬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结构及娱乐设备。发光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无线模块、主控电路板、灯控电路板、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灯控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器件。壳体由透明材料制成,以使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穿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灯控电路板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主控电路板、第二电机及灯控电路板连接。主控电路板用于与无线模块、灯控电路板、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电性连接,并根据无线模块接收并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灯控电路板上的发光器件的工作状态、第一电机或第二电机的工作状态,从而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或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灯控电路板在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转动以实现不同的灯光效果。

    机甲头部及包括机甲头部的载人机甲

    公开(公告)号:CN107745374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710913132.7

    申请日:2017-09-29

    发明人: 孔祥玉 张贺

    IPC分类号: B25J5/00 B25J19/00 B25J19/02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机甲头部及包括机甲头部的载人机甲,机甲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载人机甲的机甲躯干,第一角度传感器安装于机甲躯干,测量载人机甲的角度,第二角度传感器佩戴于驾驶员头部,测量驾驶员头部的角度,第一控制器根据载人机甲角度和驾驶员头部角度的相对变化量控制机甲头部,使机甲头部转动相对变化量,消除了载人机甲本身的运动对机甲头部运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机甲头部控制的精度。

    机甲头部及包括机甲头部的载人机甲

    公开(公告)号:CN10774537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913132.7

    申请日:2017-09-29

    发明人: 孔祥玉 张贺

    IPC分类号: B25J5/00 B25J19/00 B25J19/02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机甲头部及包括机甲头部的载人机甲,机甲头部可转动地安装于载人机甲的机甲躯干,第一角度传感器安装于机甲躯干,测量载人机甲的角度,第二角度传感器佩戴于驾驶员头部,测量驾驶员头部的角度,第一控制器根据载人机甲角度和驾驶员头部角度的相对变化量控制机甲头部,使机甲头部转动相对变化量,消除了载人机甲本身的运动对机甲头部运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机甲头部控制的精度。

    机械臂控制方法及载人机甲

    公开(公告)号:CN10741483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773797.2

    申请日:2017-08-31

    发明人: 韩业鑫 张贺 肖冬

    IPC分类号: B25J9/16 B25J13/08

    CPC分类号: B25J9/1607 B25J13/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臂控制方法及载人机甲。所述方法应用于载人机甲。其中,载人机甲包括机械臂、外骨骼、计算设备及提示单元。外骨骼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计算设备中存储有载人机甲的模型。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至少一个角度传感器采集外骨骼关节的关节角度值,并将采集的关节角度值发送给计算设备;计算设备根据接收的关节角度值及载人机甲的模型进行运动分析;计算设备根据运动分析结果控制提示单元和/或机械臂的工作状态。由此,解决基于外骨骼控制载人机甲机械臂的信息反馈及安全性问题。

    底盘结构及包含其的机器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1478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830928.6

    申请日:2017-09-14

    IPC分类号: B25J5/00 B25J9/00

    CPC分类号: B25J5/007 B25J9/0009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底盘结构。该底盘结构包括底盘主体,其中,底盘主体包括至少一分立式前臂和至少一分立式后臂,各分立式前臂通过各自的一前臂悬挂组件连接一前轮;各分立式后臂通过各自的一后摆悬挂组件连接一后轮。本公开中,通过设置分立式前臂和后臂,以及各臂连接至前轮或后轮,节省了两轮之间的空间,且各轮能够独立转动和驱动底盘主体,增加了应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