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韧TiZrNbV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40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10153.6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韧TiZrNbV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球形等原子比TiZrNbV高熵合金颗粒进行球磨,在球磨过程中加入过程控制剂,并通入保护气防止氧化;对球磨后的TiZrNbV高熵合金颗粒进行清洗以去除过程控制剂,再进行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TiZrNbV高熵合金颗粒和枝状铜粉在球磨机上进行混合得到复合粉末;将复合粉末加入石墨模具中,在室温下对复合粉末施加压力并保持预设时间;采用电流驱动快速烧结炉对复合粉末进行烧结,得到高强高韧的TiZrNbV高熵合金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块体;在烧结过程中,对样品施加轴向压力以加速致密化过程。本发明不仅解决了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热传导性能之间的矛盾,还能适应材料的轻量化、高强化的要求。

    一种ZTA陶瓷颗粒预制体、制备及实现ZTA与高锰钢基体间冶金界面结合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002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5190.2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TA陶瓷颗粒预制体、制备及实现ZTA与高锰钢基体间冶金界面结合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球磨工艺将高锰钢粉末、Zr‑Fe粉、ZTA微粉和乙醇制成浆料,将ZTA颗粒浸泡在其中,取出烘干烧结,得到具有单层包覆ZTA颗粒,再浸入高锰钢粉末浆料中,得到具有两层包覆层的ZTA颗粒,经无压烧结获得ZTA陶瓷预制体,同时实现双包覆层固化,并且在浇铸过程中ZTA陶瓷多孔预制体能有效促进高锰钢熔体渗入和防止预制体在热冲击下发生溃散。通过FeZr‑ZTA‑高锰钢粉体双层包覆层的桥梁作用,实现ZTA和高锰钢基体间形成冶金结合界面,从而使所制备的ZTA陶瓷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三体磨损性能。

    脉冲激光辅助激光-感应复合熔覆制备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5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399137.9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难熔高熵合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激光辅助激光‑感应复合熔覆制备难熔高熵合金涂层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以连续激光热源为主,在熔覆过程中引入感应热源和高频脉冲激光热源,制备高质量的难熔高熵合金涂层。该方法通过感应加热降低温度梯度,抑制热致应力,并利用高频脉冲激光产生的冲击波对熔池进行高频搅拌,加速熔池对流和热量传输,促进熔池内热量分布均匀化,减小温度梯度,有效抑制裂纹和孔洞等缺陷形成,达到熔覆层晶粒尺寸细化73%以上,加工效率提高8倍以上。

    一种N、P共掺杂Co9S8一体式水分解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356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61293.4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P共掺杂Co9S8一体式水分解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碱性条件下的电催化析氢、电催化析氧以及双电极体系的全解水中的应用,本发明中的N、P共掺杂Co9S8一体式水分解电催化剂通过原位合成法在泡沫钴基底上制备出一体式Co9S8多孔纳米材料,然后借助表面改性的方法向晶格中引入非金属异质元素N、P,优化电子结构,诱导Co9S8晶格畸变,暴露大量的活性位点,使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析氢、电催化析氧或双电极体系的全解水性能。

    一种兼具高硬度和优异冲击韧性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480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05188.9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耐磨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兼具高硬度和优异冲击韧性耐磨钢及其制备方法,为克服目前抗高应力冲击磨损件研发过程中依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冶炼、铸造成型、正火、等温淬火和回火中进行反复控温,获得的耐磨钢,化学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数为,C:0.25‑0.42%,Si:1.0‑2.0%,Mn:0.8‑1.5%,Cr:1.2‑1.6%,Ni:0.5‑1.0%,Mo:0.3‑0.5%,Cu:0.4‑0.7%,RE:0.03‑0.08%,P≤0.032%,S≤0.04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Mn+Ni+Cu)≥2.0%。方法中,经过优化合金成分含量、合理设计Ms点以下等温淬火工艺,使得马氏体+亚稳态奥氏体钢在保持较高硬度的同时仍然具有优异的韧性,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兼具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冲击韧性,使得该马氏体耐磨钢在高应力下较传统水淬马氏体钢和等温淬火贝氏体钢呈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