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罩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2663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780031135.6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排气歧管罩,其固定于能够因发热而伸长的发动机主体,能够抑制应力向特定部位集中。排气歧管罩(C1)具备覆盖热源的至少一部分的板状的罩部件(6)。罩部件(6)具备与热源接触而被固定的第1固定部(FP1)及第2固定部(FP2),在罩部件(6)中的第1及第2固定部(FP1、FP2)之间设置有波纹部(9),波纹部(9)由沿着相对于通过第1及第2固定部(FP1、FP2)的中心线(O)垂直的横向(TD)延伸的凸条部及凹条部交替地形成。在波纹部(9)形成有由宽度不同的2个凹条部(91、93)构成的条部对,构成条部对的2个凹条部(91、93)中的接近第1固定部(FP1)的第1凹条部(91)比接近第2固定部(FP2)的第2凹条部(93)宽度大。

    热源罩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12663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1135.6

    申请日:2017-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排气歧管罩,其固定于能够因发热而伸长的发动机主体,能够抑制应力向特定部位集中。排气歧管罩(C1)具备覆盖热源的至少一部分的板状的罩部件(6)。罩部件(6)具备与热源接触而被固定的第1固定部(FP1)及第2固定部(FP2),在罩部件(6)中的第1及第2固定部(FP1、FP2)之间设置有波纹部(9),波纹部(9)由沿着相对于通过第1及第2固定部(FP1、FP2)的中心线(O)垂直的横向(TD)延伸的凸条部及凹条部交替地形成。在波纹部(9)形成有由宽度不同的2个凹条部(91、93)构成的条部对,构成条部对的2个凹条部(91、93)中的接近第1固定部(FP1)的第1凹条部(91)比接近第2固定部(FP2)的第2凹条部(93)宽度大。

    发动机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365657U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21870268.1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率、冷却性能及燃料效率。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散热器,与所述发动机本体沿水平方向排列于车辆的前部;排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前侧且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直立;废气再循环管,连接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的排气通道及所述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之间,废气在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净化后通过所述废气再循环管再循环至所述发动机本体;散热器护罩,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周围,所述废气再循环管沿着所述排气净化装置延伸且位于所述散热器护罩与所述排气净化装置之间;以及盖体,设置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管上。

    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365658U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22027062.9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可防止凸缘部件生锈且可节省设置成本。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包括:废气再循环气体管,通过排气通道连接废气净化装置且通过进气通道连接气缸;第一凸缘部件,连接废气再循环气体管及排气通道,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插入第一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连接废气再循环气体管及进气通道,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插入第二凸缘部件且焊接于第二凸缘部件,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与第二凸缘部件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及圆筒部,垫圈主体设置于第二凸缘部件与侧壁之间,圆筒部与垫圈主体一体成形;以及螺栓,将第二凸缘部件及垫圈主体固定于侧壁,圆筒部从内壁面的内侧插入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且覆盖间隙。

Patent Agency Ranking